李 坤
(寧夏青銅峽市第四小學 寧夏 青銅峽 751600)
引言:數學在啟發(fā)學生思維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理性精神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特別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更應該重視學生數學素養(yǎng)與能力的培養(yǎng)。
興趣是人認識、欣賞和探索某種事物的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生有選擇地、積極愉悅地參與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為現實和活躍的部分。小學生情緒極易波動,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對學生進行積極調動。數學來源于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每位學生都有著不同的現實生活。因此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時,就可以與學生的認知特點相結合,讓學生遵循數學發(fā)生的自然規(guī)律,從現實生活中學好數學,探索數學的發(fā)展歷程。
例如教師在教授“乘法計算”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去探尋數學知識。如小明去超市買水果,香蕉的單價是兩元每斤,橘子的單價是一元每斤,荔枝的單價是十元每斤,它每種水果各買了兩斤,那么需要多少錢?然后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相互討論交流,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解答問題。
數學是人類在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財富,是關于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知識總和。數學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數學也是一種文化。數學文化包含了工具品格和文化品格,包含著人文精神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加強數學文化的感染力度,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對學習產生強大的驅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與數學文化緊密相連的就是數學史,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fā)展過程,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一種活的、真正的數學思維過程。在小學教學階段將數學史融入其中,可以讓數學教學更加感化學生,更加吸引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例如教師在教授“方程”時,就可以根據方程的發(fā)展史來展開教學。大約在3000年以前中國已經知道自然數的四則運算,這些運算只是一些結果,被保存在古代的文字和典籍中。們古代的方程在公元前一世紀的時候已有多元方程組、一元二次方程及不定方程幾種。一元二次方程是借用幾何圖形而得到證明,不定向方程也是最早出現在我國古代的,因此方程的發(fā)展歷程十分漫長,并且在不斷流傳。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與學習良好學習習慣、品質的培養(yǎng)聯系最為密切。新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與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統(tǒng)一。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就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專心的看教師演示以及板書,認真聽取教師的講課和同學的回答,仔細思考教師所講的內容、提出的問題以及同學們發(fā)表的意見,積極動手操作練習。還要對數學問題進行認真審題,仔細觀察,進而分析研究得出結論。對于判斷題,首先要讓學生弄清楚題目的每一個字、每一詞、每一個符號的含義,然后與自己所掌握的數學概念進行比較,在做出正確的判斷。此外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總結和認真完成作業(yè)的良好習慣,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構建適當的問題情境,是為了不斷提高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促使經驗數學上升到理論數學,推動數學教學的發(fā)展。在構建問題情境時,要合理精心設計問題,盡可能將知識的發(fā)展過程轉化為一系列帶有探究性的問題,讓舊問題當中蘊含著新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材料成為學生的思考對象,讓學生不斷進行思考探究,讓數學課堂變?yōu)橐粋€不斷提出問題、不斷分析探究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注意力,通過猜想到驗證的過程,調動學生大腦各部分機能聯動,讓學生在積累活動經驗中感悟數學的思想方法。
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只巨大的手,然后神秘的告訴學生,這時昨夜一個巨人來到教室所留下的手印,那么請同學們?yōu)樗O計出適合巨人使用的書籍、桌子還有椅子尺寸。通過趣味問題的提問,就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讓學生先進行思考,換算,驗證,最后完成“比和比例”相關知識的學習。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要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促使不同認知水平和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都能夠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善于處理課堂中發(fā)生的偶然事件,促使整個課堂都處于活躍和有秩序的氛圍中。此外教師還要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只有在安靜的課堂中,學生的大腦才能飛速運轉,才能沒有任何心理負擔,思維天馬行空、自由表達,提高學習成績。
結語:綜上所述,素養(yǎng)培養(yǎng)也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引起更多教師的關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需要尊重教育規(guī)律,遵循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只有有足夠耐心去關愛學生,等待學生成長,才能促使數學素養(yǎng)慢慢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