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湄潭縣復興鎮(zhèn)中學)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如何建設高效課堂對于許多教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然而生物在中學課程中又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對于初次接觸的中學生來說十分具有挑戰(zhàn)性。本文作者立足于自身教學實踐,僅就如何建設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教學實踐提出自己的認識與看法。
課堂導入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往往能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令其精神一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快速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狀態(tài)。而初中生物作為一門新的課程,學生在認識和學習時會有迷茫和抵觸的心理。這時就需要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學會科學合理的設置課堂導入,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1]
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現(xiàn)象入手,以此作為課堂導入,從而消除學生對生物的抵觸畏懼心理。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這一節(jié)時,就可以這樣設置課堂導入: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想生活中經(jīng)常見的樹葉都有什么顏色和形狀,然后取出事先準備好的綠色樹葉讓學生觀察。觀察兩分鐘后教師詢問學生有什么發(fā)現(xiàn)。若學生發(fā)現(xiàn)葉子的正反面顏色大有不同,這時教師就要提出疑問并讓學生思考這是為什么。學生在觀察樹葉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身邊就存在著許多生物現(xiàn)象,這樣一來可以增加他們對生物的親切感,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下意識的回想生活中存在的生物現(xiàn)象,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他們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從而刺激了他們對生物現(xiàn)象的探索,培養(yǎng)其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2]
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適時運用生活化課堂導入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消除其對生物學習的恐懼心理從而對生物產(chǎn)生熟悉感,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效率,效果奇佳。
除了精彩的課堂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學語言也十分影響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生物多以教學實驗為主,學術性語言的存在必不可少。然而初中學生能力有限,一些專業(yè)術語的存在勢必會影響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就需要教師學會在課堂教學中將學術語言簡化得通俗易懂。
例如在學習“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學習行為”這一節(jié)時,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學習行為這些專有名詞很難令人理解。這時教師在向?qū)W生解釋其含義時就可以用通俗化的語言:先天性行為就是人生下來就具備的行為能力,比如嬰兒的啼哭,強調(diào)“生而具備”;后天性學習行為就是人在后期學習過程中學到的行為能力,比如讀書和寫字這些通過反復訓練后才掌握到的學習技能,強調(diào)“后期學習”。通過這樣解釋,學生很容易理解“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學習型行為”的含義。
再比如學習“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這一節(jié)時,學生對“性狀”這一學術性名詞不理解,極大地影響學生對該小節(jié)生物的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類似于這樣的狀況時,要注意將學術語言通俗化,可以通過解釋含義并舉例子或其他的方式向?qū)W生解釋:性狀是指生物的形狀結(jié)構(gòu)、生理特征、行為習慣等具有的各種特征。比如有的人眼色是黑色的,而有的人眼色是棕色的;有的人笑起來有酒窩,而有的人笑起來沒有酒窩。棕色眼色和黑色眼色,有酒窩和無酒窩這就是性狀。相比較于學術性教學語言,教師通過這樣通俗直白的解釋,可以令學生迅速地理解性狀的含義,便于學生對這一節(jié)生物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學語言通俗化,將學術性語言簡單明了的解釋給學生,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學習,還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課程,一味地向?qū)W生講述理論知識而不親自動手操作,不利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協(xié)助自己一起完成實驗。理論與實驗操作相融合,讓他們用實驗來驗證理論。
例如在學習“種子萌發(fā)形成幼苗”這一節(jié)時,教師在課堂上向?qū)W生講述了如何讓種子萌發(fā)形成幼苗后,可以讓學生課下用小白菜種子練習該實驗,親自播種并觀察,記錄種子萌發(fā)的周期和萌發(fā)過程中形態(tài)和結(jié)構(gòu)的變化。通過親自培育種子萌發(fā),可以增加學生對該節(jié)理論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
再比如,學習了“發(fā)酵技術”這一節(jié)后,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發(fā)酵技術來自制酸奶,看哪一個小組制作的酸奶味道純正鮮美。這同樣也是考查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掌握度的一種方式,一來學生可以在實驗中鞏固對知識的掌握,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操作,可以幫助他們了解自身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利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積累,提高實踐操作能力,真正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融合,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建設高效課堂,是眾多教師在教學生涯中不懈努力鉆研的方向和動力。初中生物教師在設計教學導入時,應當運用生活中的生物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語言的合理運用,學術語言通俗化,有利于學生快速的理解生物知識,切勿因?qū)W術專有名詞的出現(xiàn)而增加學生對生物知識理解的困難度;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操作,令其在實驗中鞏固對生物知識的積累。這對高效課堂的建設百利而無一害,希望能引起所有生物教師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