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祺
(吉林省白城地區(qū)大安市第一中學高二一班 吉林 白城 131300)
縱觀歷史長河,在任何時代都有民本思想的光芒。古語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倘若領導階層一切工作以人民群眾為出發(fā)點,那么這個國家也定會興旺發(fā)達。
民本思想古已有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孟子提出“民貴君輕”的觀點,認為君王應當以百姓為重;荀子緊隨其后提倡“君舟民水”,百姓可以講國家建設的繁榮昌盛,也可以因為過度的壓迫而奮起反抗。墨家作為同樣聲名顯赫的學派,它之所以受廣大人民支持,就是因為它的學說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從而發(fā)展、壯大。
由此可見,民本思想簡而言之就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將老百姓的幸福當做是自身的幸福,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樣提倡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為何?答案很簡單,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了歷史。他們不但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亦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孫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旨在推翻迫害、壓迫、剝削百姓的封建舊制,建立一個民主共和、百姓能夠安寧富足的國家。
正因為孫中山先生站在了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堅持了民本思想,才有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實現了中國社會的轉型。
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繼承和發(fā)揚了孫中山先生新三民主義的思想,但民本思想的內核始終如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寫入共產黨黨章的重要思想理論成果,也總是從中可以窺見民本思想的光芒。
中國共產黨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以民為本的思想,堅持了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創(chuàng)造了一個和諧、安定、富強的中國,引導著這條沉睡的巨龍睜開雙眼,向世界發(fā)出清嘯的龍吟。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市民因高溫涌入公共空間避暑無可厚非。我認為政府應當加大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同中國共產黨以民為本的領導綱領相一致,用具體的措施來回應黨的號召,讓市民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從而樹立政府的權威。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還要科學決策、依法行政、審慎用權、完善社會管理、優(yōu)化公共服務、自覺接受人民監(jiān)督、與人民群眾保持良好關系。政府工作人員要成為科學發(fā)展觀的忠實執(zhí)行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腳踏實地的不斷創(chuàng)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yè)績,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的利益。政府工人員要重品行、做表率,牢記權為民所賦、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成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
其實,無論現狀如何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實踐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fā)揮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做到發(fā)展為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們以身為中國人而自豪。
無論處于哪一時期,國家都應遵循民本原則,將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國家若是一艘豪華輪船,那么人民則是托著它行駛的汪洋大海,堅持民本思想,才是使輪船一直平穩(wěn)行駛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