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立純
“我認為我是一只笨鳥,論資歷搞業(yè)余報道只有兩年;論文化自己雖然高中畢業(yè),卻是初中水平,可是在部隊這所大學校里,我沖破種種困難,堅持自學新聞報道,走自學成才的道路……”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一位老戰(zhàn)友在翻箱倒柜整理物品時,把我30多年前在某炮師自學成才事跡報告會上的演講報告翻了出來,特意送給我,令我十分驚喜??吹疆斈赀@份充滿激情的演講稿,我仿佛又回到了青春火熱的軍營,仿佛又看到了朝夕相處的戰(zhàn)友,仿佛又聽到了激昂嘹亮的號角,軍旅生涯的一幕幕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1983年11月,我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懷揣著兒時想當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zhàn)士的夢想,肩負著父親“到部隊一定要好好干”的囑托,穿上綠軍裝,從遼南農(nóng)村來到了錦州駐軍某部。軍營生活比我想象的還要艱苦。天不亮就起床跑步操練、整理內(nèi)務,隊列訓練天天雷打不動,操槍投彈摸爬滾打,半夜經(jīng)常緊急集合,每月一次行軍拉練。幾個月下來,臉曬黑了、身體瘦削了,但我不怕苦、不怕累,始終保持那股熱情和朝氣。高度緊張的新兵訓練生活,鍛煉了我的體魄,磨練了我的意志,讓我實現(xiàn)了從普通學生到合格軍人的轉(zhuǎn)變。
部隊不埋沒人才,是金子總會發(fā)光。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愛上了“爬格子”。從新兵班下到連隊不久,團政治處組織一次知識答題考試,在全團選拔一名新聞報道員,我因為字寫得好看、記敘文寫得有文采,有幸在30多名考試者中脫穎而出,被調(diào)到團政治處宣傳股,成為一名機關兵,專門從事新聞報道工作,從此與新聞寫作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剛開始,我不知道如何寫稿,就向身邊老報道員學習,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注意學習《解放軍報》《前進報》刊登的文章,反復琢磨,潛心鉆研;自費購買了《新聞概論》《新聞基礎知識》《新聞采訪學》等新聞寫作書籍,自費訂閱了《新聞與寫作》《新聞與成才》等雜志,發(fā)奮苦讀,彌補不足。我接二連三地寫稿、投稿,卻如同泥牛入海,杳無音訊。我感覺自己太笨,不是寫稿的料。就在我心灰意冷、準備打退堂鼓的時候,老報道員對我說,不要以為自己笨,關鍵是要有恒心、有志氣。蚯蚓可謂笨吧,可它一鼓作氣地往土里拱,硬是把土壤給疏松了。搞新聞報道,就要有蚯蚓專心致志的精神。團政治處付主任也鼓勵我,“小邱呀,勝利在于堅持,可不能半途而廢啊!六篇沒有刊登,可能第七篇就能見報了呢!”領導的這番話就像打了一針興奮劑,又激發(fā)了我的寫作熱情。說來湊巧,不到半個月,我寫的第七篇稿子《三流氓無理取鬧欺老翁,一戰(zhàn)士見義勇為武藝強》果真在《前進報》上發(fā)表了。第一篇稿子見報的心情可想而知,我特意把這個稿子從報紙上剪裁下來寄回家中,讓父母分享我的快樂。
我從軍四年,正值部隊大練兵、大比武、大變革的時期。我跟隨部隊坐軍列、走南北,奔赴大連營城子靶場,轉(zhuǎn)戰(zhàn)吉林黑水靶場,開展炮兵自動化實彈射擊演練,炮聲隆隆,捷報頻傳。我的十多位戰(zhàn)友,奉命奔赴老山前線,參加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輪戰(zhàn)),出生入死,立下戰(zhàn)功。我所在部隊官兵積極響應中央軍委裁軍百萬的號召,從環(huán)境優(yōu)越的海濱城市遼寧錦州搬遷到條件艱苦的偏僻縣城吉林輝南,無怨無悔,扎根奉獻。
火熱的軍旅生活、忘我的訓練場面,激發(fā)了我投身新聞寫作、謳歌部隊軍事生活的欲望和熱情。我白天深入連隊,走進訓練場,采訪基層官兵,收集新聞素材,發(fā)現(xiàn)和捕捉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晚上燈下伏案,撰寫稿件,把連隊訓練經(jīng)驗、先進人物事跡、官兵生活故事變成了鉛字,形成了一篇篇新聞稿件。稿件從最初的“火柴盒”,變成了“豆腐塊”;從最初的寫簡訊,發(fā)展到寫消息、寫故事、寫通訊;從最初的僅給《前進報》寫稿,進而給軍內(nèi)外各級新聞媒體寫稿。1985年至1986年兩年時間,我在《解放軍報》《前進報》《鞍山日報》《錦州日報》等軍內(nèi)外十多家新聞媒體刊發(fā)了《戰(zhàn)士張金龍編寫出軟件程序教材》《衛(wèi)生員劉忠義三年治療支氣管炎患者五百名》《八分錢的掌權(quán)人》《從放牛娃到二級廚師》《軍功章有她的一半》等消息、通訊、新聞故事120余篇。因新聞報道工作成績突出,1985年、1986年,我連續(xù)兩次榮立三等功。在1986年團評功會上,團領導考慮我上一年已經(jīng)有了三等功,決定給我個團嘉獎。但參加評功會的師政委不同意,他說“這個小戰(zhàn)士寫了不少報道,在全師也找不出第二個,應該再給個三等功”。就這樣,團里破例再次給我榮記三等功。立功喜訊像長了翅膀很快傳到了家鄉(xiāng),村里敲鑼打鼓地把立功喜報和政府獎勵雙雙送到家里,我的父母和親人臉上頓時感到無上榮光。
有耕耘就有收獲,有付出就有成功。1986年,在某炮師自學成才事跡巡回報告會上,我作為師“自學成才標兵”登上講臺,作了《堅持自學不停筆,笨鳥先飛早入林》的演講,我自學成才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會讓很多戰(zhàn)友深受啟發(fā)和鼓舞,贏得了全場陣陣熱烈掌聲。同年,我作為特約代表,又光榮地出席了沈陽軍區(qū)司令部宣傳報道工作會議,在會上介紹了自學成才的經(jīng)驗。同時,被沈陽軍區(qū)司令部評為優(yōu)秀通訊員,獲得新聞報道二等獎。我在新聞寫作的同時,積極要求進步,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自覺向黨組織靠攏,1986年8月16日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生活因你而精彩?;厥姿哪贶娐蒙?,是軍營為我鋪就了人生金光大道,是軍營給我?guī)砹诵疫\、喜悅和收獲,讓我站在新的人生起點上,漸入佳境,走向巔峰。
正因為在部隊披紅戴花、立功受獎,才會有我日后的命運轉(zhuǎn)折和幸福生活。為鼓勵軍人安心服役、報效國家,家鄉(xiāng)遼陽縣民政局出臺新的退伍軍人安置政策,規(guī)定凡是在部隊服役期間榮立三等功以上的農(nóng)村戶口退伍軍人,一律給予安置分配工作。我因為有兩個三等功,完全符合特殊優(yōu)待條件,很快被農(nóng)轉(zhuǎn)非,分配到半軍事化鐵路,脫下軍裝穿上路服,從此走上新的工作崗位。有人說我命好有福氣,我要說:“是部隊培養(yǎng)了我,為我人生大廈奠定了良好基礎;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讓我趕上了好時候!”
正因為被我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的品格感召、打動,一位美麗癡情的姑娘向我這個“窮大兵”托付了終身。在我退伍前,經(jīng)媒人介紹,一位初中同學、時任中學教師見我能吃苦、有才華、立過功,不顧家人阻攔和反對,毅然決然地嫁給了我,結(jié)成百年之好。后來,我沒有讓她失望。
正因為部隊生活的日積月累,才會有我后來職業(yè)生涯的厚積薄發(fā)。1988年1月,我被分配到鐵路機務段,當上了一名機械鉗工。到鐵路后,我被熱火朝天的鐵路生活所感染,憑借在部隊練就的文字功底,我一邊勞動一邊寫作,如魚得水,筆耕不輟,新聞稿件經(jīng)常見諸中央、省市和鐵路報刊。我的寫作特長被段領導發(fā)現(xiàn),一年后,我被調(diào)到段黨委辦公室以工代干,從事文秘工作。經(jīng)過6年的實踐和鍛煉,1995年我由工人正式被提拔為干部。后來被上級機關看中,1997年被調(diào)到原沈陽鐵路分局黨委宣傳部,專門負責新聞宣傳工作。2002年又被調(diào)到原沈陽鐵路局黨委宣傳部,專門負責新聞宣傳工作,直至2012年。在此期間,我先后在《人民日報》《經(jīng)濟日報》《工人日報》《科技日報》《人民鐵道》報等中央、省市和路內(nèi)媒體發(fā)表新聞稿件1000余篇,有20多篇獲得了省部級新聞獎。2013年升任沈陽北站黨委副書記,主管宣傳思想文化工作。2015年加入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成為會員?,F(xiàn)任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公司《沈陽鐵道報》副總編輯。
正因為從軍四年的意志磨練和艱苦考驗,才形成了我今天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軍營走進鐵路,我把鐵路當作第二個軍營,無論從事哪項工作,始終永葆軍人本色,堅持政治理論學習,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怕任何艱難險阻,勇于擔當作奉獻,不懈怠、不氣餒、不停步,切實干好每一天,無愧于軍人稱號。
難忘軍營培育恩,難忘軍營未了情。雖然離開部隊30多年了,但昔日軍營依然魂牽夢縈,難以忘懷。它讓我心存感恩,不忘初心,砥礪奮進,踏實向前,激勵我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實現(xiàn)新的人生價值,續(xù)寫新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