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必寒
轉(zhuǎn)眼,又到農(nóng)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了,記憶中,這個節(jié)日永遠是淡淡的,卻又那么特別。
月餅在早些時候便已備好了,還是白天,便已感覺到空氣中有一種微妙的氣息開始醞釀。一家人似乎沒有什么不同,依然各自忙碌著。但臉上隱隱透出的興奮,卻在無聲宣告著節(jié)日的來臨。
直到眾鳥歸巢,藍白的天空漸漸暗沉下來,落日的余暉被幾片浮云遮掩,再到云層慢慢散開,皎潔的月光便帶著絲絲清涼的溫柔,如一泓冷泉,傾瀉而下。夜晚,才是這個節(jié)日的重頭戲。
晚飯已經(jīng)燒好了,家里三個人,包括平時不吃晚餐的爸爸,全都圍坐在桌子前。中秋節(jié),是一定要團圓的。這一餐飯,吃得格外安靜,但所有人都在享受著這種安靜,因為心有靈犀,不必說出口,就有默契。
晚飯大家都沒有吃太多,想著還有月餅要當(dāng)點心呢。走上天臺,風(fēng)微涼,月正好,一家人吃著月餅,聊著天,其樂融融。偶爾望一眼天空,那一點冰輪嵌于墨藍的天幕之上,如瓊臺,似瑤鏡,一片清輝之下,想起蘇軾的絕句:“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確是如此啊。
中秋夜已微寒,但家人聚在一起便感到無比的溫暖,吃著月餅,插科打諢間歡笑亦被無限放大,久久不散。那圓月也似有雙眼睛,注視著這片大地,感受著那些小小家庭聚集起來的溫情,并予以祝福。涼風(fēng)微微,吹不散心頭的暖意;明月皎皎,只如這脈脈溫情。
看看明月,又看看身邊如孩子般玩鬧的爸爸媽媽,我笑著咬了一口月餅,原本如月般渾圓的月餅,立時缺了一塊。月餅是缺了,可我知道我們的團聚不會缺,我們的愛不會缺,我們家這份淡而深的溫情不會缺,它們,將如這中秋之月一般,永遠團圓美滿。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描寫節(jié)日的文章,行文流暢,詞雅文練,描寫生動,抒情真摯。小作者選取了自己心中最溫暖的中秋節(jié),用飽滿的感情、生動的筆觸,舒展自如地展現(xiàn)了出來。無論是皎潔的月亮、溫馨的環(huán)境還是家人的愛,都在小作者細膩傳神的敘述中散發(fā)出迷人的光彩。通篇運用大量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令文章別開生面,趣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