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偉江
科學的課程設計是黨校教學工作科學化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干部黨性修養(yǎng)自覺性的不斷提升、研討式教學的全面深化、體驗式教學的普遍植入、國外案例教學的大量引進、行動教學法的逐步推廣、情景模擬教學的有益嘗試、教學基地的規(guī)?;ㄔO,以及教學科研和決策咨詢的相互融合,對改進和完善新形勢下黨校課程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校治校思想,堅持好發(fā)展好“一個中心、四個方面”的教學布局和分層次分類別的教學體系,實現(xiàn)課程設計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中國銀行黨校成立課題組進行專題研究。課題組調研認為,黨校課程設計中需要辯證處理好五個方面的關系。
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和知識教育都是黨校教育的主要內容,但是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黨校是黨培養(yǎng)執(zhí)政骨干的學校,是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理論武裝、黨性教育和能力提升的主渠道。這個定位,決定了黨校工作的重心必須是抓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是黨校的主業(yè)主課,黨員干部在黨校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黨的理論、接受黨性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教育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理論教育、黨性教育、知識教育,其中理論教育是根本,黨性教育是關鍵?!秉h校學員在完成主業(yè)主課任務同時,也要學習經(jīng)濟、法律、科技、文化、國際等方面的知識,特別要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履行崗位職責所必需的各種知識,使自己真正成為內行領導,以適應當今時代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和突飛猛進的科技發(fā)展。
在黨校教學活動中,理論教育、黨性教育與業(yè)務知識培訓相互滲透、彼此轉化、共同促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首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干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只有理論上的“真學真懂”,才有黨性修養(yǎng)的“真信”和業(yè)務實踐的“真用”,從而化理性為德性,轉智慧成知識,把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黨校教學的全過程都要貫穿增強黨性的要求,理論教育是黨性教育的思想認識基礎,黨性教育離不開具體鮮活的業(yè)務實踐來例證和闡明。最后,知識教育對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有很好的補益作用,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重要體現(xiàn)之一,就是干部業(yè)務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各級黨校要緊緊扭住理論教育這個龍頭,以理論教育引領和帶動黨性教育和知識教育,使學員通過黨校教育培訓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堅持優(yōu)良的思想作風,掌握過硬的業(yè)務本領。
當前,各級黨校在課程設計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思想觀念上對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和業(yè)務培訓三者關系的辯證認識把握不到位,沒有發(fā)揮好理論教育對黨性教育和知識教育的引領作用,帶動干部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個別黨校把主業(yè)主課放松了、甚至荒廢了,喧賓奪主,搞了很多其他方面知識、技能、興趣的東西;有的黨校不善于把專業(yè)性、知識性的東西與理論教育黨性教育結合起來,機械劃分課程單元,教學內容脫離實際。為此,一方面,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單元的課時占比處于絕對的引領地位,突出其主課地位,同時在教學布局上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作為課程的重中之重。在另一方面,業(yè)務知識培訓要著眼于解決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著眼于增強黨性修養(yǎng)、提高精神境界。
從世界范圍看,發(fā)達國家的干部教育培訓特別是公務員培訓在課程教學方面的一些經(jīng)驗,值得學習借鑒。隨著20世紀末行政體制改革浪潮的流行,發(fā)達國家的公務員培訓理念發(fā)生重大轉變,“能力本位教育和培訓”的思潮興起,培訓上從“教育取向”轉變?yōu)椤胺椒ㄈ∠颉焙汀靶袨槿∠颉保瑥摹皯鞭D變?yōu)橹塾凇皯獣?。強調通過使被培訓者思想態(tài)度轉變,觀念更新,行政道德提升,行為轉變,獲得公務員職業(yè)能力、在職績效和組織績效的共同提高,從而達到行政效益的改善和發(fā)展。從培訓內容上看,發(fā)達國家公務員培訓中越來越重視兩類課程:一是政策研究和政策訓練的課程,二是領導課程。各國政府都重視在培訓中進行政策研究,把培訓和工作結合起來,培養(yǎng)公務員政策研究和制定能力,并且在課程中大量使用模擬、案例、討論等實踐學習方法,使公務員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限度地貢獻出自己的經(jīng)驗,把工作實踐中的經(jīng)驗進行整合和升華。
國外干部培訓中的課程設計經(jīng)驗,與黨校辦學實踐中積累的治學經(jīng)驗以及不斷探索完善的做法,有很多相通點。能力培訓歷來是黨校培訓的重要內容,尤其是提升戰(zhàn)略思維、全局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黨校教育的鮮明特色。黨校教學堅持馬克思主義學風,強調學以致用,要求把學習理論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也是一條基本經(jīng)驗。通過強化黨性教育,著力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保持黨的團結統(tǒng)一,實現(xiàn)干部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是黨校培訓的一貫做法。近年來,黨校的課程教學形式不斷拓展完善,案例教學越做越活,各種研究式教學形式百花齊放,教學相長、學學相長的團隊學習成效顯著;教學科研與決策咨詢的融合日益深化,現(xiàn)實性課題研究進入課堂,成為推進決策咨詢工作的重要平臺。
當前,黨校的課程安排中需要處理好國外經(jīng)驗與中國特色的辯證關系,求同存異,取長補短,既要虛心學習國外好的做法,也要堅持好自身的特色和優(yōu)勢,在引入國外做法的同時給予其積極改造。在話語體系建設方面,我們既要看到雙方在培訓理念和培訓內容方面的相通點,也要敢于堅持黨校幾十年來辦學的基本規(guī)律。相對于國外干部教育培訓的“方法取向”、“行為取向”和重視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黨校教育在政治方向把握、能力提升、黨性修養(yǎng)方面更具有超越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國外在案例教學和領導力課程設置方面確實有較為成熟的做法,值得借鑒,但前提是需要在教學中把案例教學和領導力課程的核心概念講透,徹底轉換成為黨校教育的話語,并結合國情給予適當評析。如果只是一味照搬照抄,不知其所以然,也無法堅持和發(fā)展好中國特色的黨校課程教學。
構建好“分層次、分類別”的課程教學體系,實現(xiàn)按需施教和分類施教,是科學設計黨校課程的基本要求。各級黨校的學員來自不同的領導崗位,在知識結構、工作閱歷、理論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要確立教學目標、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就要根據(jù)干部培訓的層次和班次特點,重視課程設計的個性,特別是要兼顧干部崗位職責與專業(yè)知識的相關性??偟膩碚f,在履行干部崗位職責過程中,層級越高,需要的知識與其原有的學科背景相關性越弱,而與理論基礎和理性思維能力的相關性越強,黨性修養(yǎng)的要求更高。長期培訓類班次,理論性課程比例更高;短期輪訓類班次,政策性知識占比例更多;任職培訓類班次,會更突出業(yè)務技能方面的課程。
作為一個有機體系,黨校課程是一個建立在“分層次、分類別”基礎上的整體。一方面,黨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個中心、四個方面”的教學布局,這是各級黨校課程設計都必須堅持的最大共性。各級黨校結合自身實際,堅持和發(fā)展好的教學布局,不斷在理論上予以深化,在形式上予以創(chuàng)新,實現(xiàn)黨校教學布局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具體化的有機統(tǒng)一。另一方面,提高干部素質和能力是貫穿于教學布局中的一條主線,無論是哪種班次哪個層級的干部培訓,都要根據(jù)干部崗位職責與培訓需求,具體把握課程內容的構成和授課形式,做出既有區(qū)別又相銜接的教學安排,既提升干部戰(zhàn)略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也提升學員貫徹落實中央制定的各項政策措施的執(zhí)行能力。嚴格意義上講,黨校課程的分層分類,主要是針對課程要解決問題的分層分類,干部能力的提升、理論的貫通、黨性的鍛煉和教學的布局是內在一致的。
當前,對于不同的干部層級和培訓班次,黨校課程設計的突出問題是對教學布局的統(tǒng)一性認識不足,定位不清晰,在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課程有效銜接上存在斷裂和缺口。主要表現(xiàn)為:不能合理配置課程內容結構比例,層級相對較高的黨校班次的理論性課程偏弱,實務性課程偏強,低層級黨校班次的實操性課程偏少,戰(zhàn)略性、理論性課程偏多;課程設計脫離培訓班次的目標,課程講題設置空泛,針對性不強;受師資隊伍開展理論教育黨性教育的水平局限,無法完成以理論教育引領黨性教育和知識教育的要求,課程題目與實際講授內容錯位。這些問題,需要黨校系統(tǒng)建立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統(tǒng)籌協(xié)調、上下聯(lián)動,加強上級黨校對下級黨校的指導和各級黨校之間交流,以標準化的課程設計規(guī)范來指導各級黨校落實教學布局。
課程設計首先要堅持內容決定形式的原則。黨校的教學內容以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為重心,著眼于提高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執(zhí)政能力。除了學習有益于提高駕馭工作能力的一般知識和經(jīng)驗,關鍵是掌握做好領導工作所必須具有的辯證思維、戰(zhàn)略思維、全局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等方面本領,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去分析和研究在“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所遇到新情況、新問題。這就決定了黨校的教學形式重在體現(xiàn)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既堅持必要的理論灌輸和講授,也重視研究式的啟發(fā)和互動,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單一的授課模式在黨校教學中是行不通的。
在新形勢新任務面前,黨校課程設計中要更加重視發(fā)揮案例教學形式對教學內容的支撐作用。對黨校來說,干部能力培養(yǎng)形成依賴二個相互聯(lián)系的途徑,在實踐中培養(yǎng)和由知識(理論)轉化而來。課程教育需要采用一些著眼于能力提升的教學形式,如案例教學、模擬教學、研討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現(xiàn)場教學等,把理論教學與能力訓練有機結合起來,在聯(lián)系實際中消化理論,在研究中解決現(xiàn)實問題。近年來,案例教學是社會上公認度較高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它側重鮮活事件的動態(tài)分析,幫助學員通過對案例的復盤、分析、研討、總結,在近似實踐環(huán)境條件下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更有效地增強黨性修養(yǎng)。適當加大以案例教學為代表的各種研究式教學形式,是黨校課程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大方向。
當前,對于如何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形式,提升黨校課程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實效性,一些黨校仍然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內容大于形式。有的課程教學設計思路不開闊,形式單一,方法簡單,滿足于一般化的說教、灌輸,不能揭示出現(xiàn)實問題背后的深刻道理,不夠生動鮮活,說服力、感染力不強。另一方面,是形式超越內容。有的現(xiàn)場教學和體驗教學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有的過分熱衷形式,搞得陣勢很大,內涵空洞;有的當時讓學員感動一陣子,效果卻不能持久,對學員情感和認識的提升有限??傊瑢崿F(xiàn)課程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tǒng)一,關鍵在于根據(jù)自身師資力量的狀況,找到兩者的平衡點,逐步需增大案例教學等教學形式的比例,但不能把案例課當成包治百病的藥方。
教學科研與決策咨詢的一體化是適應新時期黨校發(fā)展要求的必然選擇。從根本上來說,黨校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提升,教學組織、調查研討、決策咨詢三者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密不可分,決策咨詢成果的選題、破題和成型應當融于課程教學活動當中。首先,按照“實踐出新題,研討解難題,成果促發(fā)展”的原則,教學內容要堅持問題導向,將中央的中心工作和關心關注的問題、教學培訓中學員提出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各地區(qū)各部門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融入到黨校課程教學內容,為各級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提升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黨校具有“三個陣地”的綜合優(yōu)勢,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辦學方針,對于重大現(xiàn)實理論問題和工作中涉及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疑難問題,黨校的課堂應當率先探討,及時回答,成為新觀念、新思想由碰撞走向成熟的“搖籃”,并為黨委、政府的一些重大決策和重大活動提供決策咨詢服務。
其次,黨校的課程教學要以黨?!爸菐臁苯ㄔO為抓手,把破解決策咨詢難題的過程融入研究式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教員的主導地位,在教學方法上努力實現(xiàn)從知識的“單一講授型”向“互動研究型”轉變,尤其是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突出對現(xiàn)實問題的研究,使基本理論教學緊密結合學員所在地區(qū)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課程教學。另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學員的主體作用,教學相長、學學相長,教員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共同研討。教學要以研討、考察、調查、研究、思考、交流為主,輔之以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和現(xiàn)場體驗等方法,發(fā)揮好雙向交流、座談研討、學員論壇等教學組織形式作用,為解決現(xiàn)實問題拿出可供操作的政策方案。
最后,重視渠道和平臺建設與課程教學的制度對接,為教學研究成果搭建一個便利的報送渠道和宣傳平臺,使之成為能夠服務決策咨詢的工具,并且為教學活動的成果積累和質量提升奠定基礎。要建立從本地區(qū)本部門的熱點難點問題中遴選決策咨詢題目進入專題教學的制度,圍繞智庫課題目開展課程教學;要把“教研咨”一體化的過程中形成相關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研究成果,通過制度化渠道,以內刊和內參方式呈送行領導和有關部門,為服務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傊瑳Q策咨詢與教學活動結合得越緊密,服務決策咨詢的質量就越高,黨校課堂教學效果就越好。這也是黨校的獨特優(yōu)勢和生命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