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娟
【摘要】目的: 觀察在腦梗死后尿儲留病人中實行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療效。 方法:? 納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我院接受診療的腦梗死后尿儲留病人120例,根據(jù)隨機排列方法,分為對照組(n=60)和觀察組(n=60),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行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病人使用不同方法護理后的療效及滿意度情況。 結果: 對照組病人護理后每日排尿量、留置導尿時間和殘余尿量明顯低于觀察組病人,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在腦梗死后尿儲留病人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觀察組臨床療效和護理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后尿儲留病人使用優(yōu)勢較大,病人滿意度較高,臨床具有廣泛使用意義。
【關鍵詞】 綜合護理;腦梗死;尿儲留;臨床療效;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2-161-01
腦梗死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局部腦組織血液供應障礙,導致局部腦組織發(fā)生缺血、缺氧性壞死等無法逆轉的損害,進而產(chǎn)生神經(jīng)功能缺失的表現(xiàn)[1]。腦梗死常合并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引起病人產(chǎn)生昏迷、全身免疫力下降及咳嗽等一系列正常生理反射,而這其中尿儲留是臨床上腦梗死后常見并發(fā)癥,并且也是導致腦梗死后排尿中樞損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通過應用綜合護理干預進行預防工作,恢復病人排尿功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疾病的恢復,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我院接受診療的腦梗死后尿儲留病人120例,根據(jù)隨機排列方法,分為對照組(n=60)和觀察組(n=60),對照組男有33例,女有27例,年齡40-65歲,平均年齡(52.5±3.2)歲,其中病程2.5-40d,平均(20.5±3.4)d。觀察組男有30例,女有30例,年齡38-60歲,平均年齡(40.5±2.2)歲,其中病程2.5-40d,平均(20.5±3.4)d。兩組病人在一般情況(患病年齡、性別、病程)都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常規(guī)護理,包含疾病知識教育、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防止感染等。觀察組實行綜合護理干預如:(1)心理護理:常因病人發(fā)病急、病情重,出現(xiàn)情感障礙及心理負擔,而拒絕治療,醫(y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積極主動與病人進行溝通交流,鼓勵病人主訴其內心想法,及時為病人耐心解答疑問,緩解病人不良情緒。為病人提供疾病相關知識宣教,介紹相關疾病好轉案例,樹立病人治療疾病信心。⑵為病人提供隱蔽場所,關好門窗;為病人病情考慮適當調整臨床治療和護理操作時間,保護病人自尊。(3)為病人制定喝水計劃,指導病人在靜脈補液的情況外,每日飲水大于2500ml。(4)根據(jù)病人病情,引導病人進行膀胱肌肉訓練,針對病人排尿功能,前期每日排尿10次以上,夜間排尿1-2次,隨著病情變化,進行調整,控制排尿時間。(5)留置導尿管,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并且注意防止導尿管有無曲折、脫落等現(xiàn)象;需要醫(yī)護人員為病人進行定時夾閉和開放,同時指導病人聽流水聲或者按摩會陰,以誘導排尿,解除肌肉緊張[2]。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腦梗死后尿儲留病人的每日排尿量、留置導尿管時間以及殘余尿量。觀察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對病人滿意度進行評分,滿分100分,非常滿意:≥90分,滿意:80-89分;不滿意:<80分[3]。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病人的每日排尿量、留置導尿管時間以及殘余尿量
對照組病人護理后每日排尿量、留置導尿時間和殘余尿量明顯低于觀察組病人,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病人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病人護理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病人,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逐漸老齡化,腦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常常居高不下。其中合并有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全身非特異性危險因素,以腦梗死后發(fā)生尿儲留較為多見,導致病人短時間內出現(xiàn)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并發(fā)癥。臨床針對尿儲留病人,常常進行留置導尿處理,但因病程較長,病人長期留置導尿管極易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損傷排尿肌群麻痹失效,影響疾病的恢復[4]。因此針對腦梗死后尿儲留病人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表明,腦梗死后合并發(fā)生尿儲留病人在護理干預過程中,可能因病人對疾病知識掌握能力較差,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心理,醫(yī)護人員為病人實行護理干預,從各個方面考慮病人生理需求,以耐心溫和態(tài)度尊重病人,幫助病人積極解決身心需求。針對不同病人病情制定護理方案,改善病人心理狀態(tài),從而預防并發(fā)癥,促進病人生理、心理功能[5]。遵醫(yī)囑擬定定期體檢計劃,及時發(fā)現(xiàn)疾病,例如從健康宣教方面進行護理干預,指導病人和家屬配合治療,減少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風險,促進病人排尿;從留置尿管方面進行護理干預,通過按摩會陰,促使逼尿肌收縮,縮短導尿管的留置時間,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后合并發(fā)生尿儲留病人采取綜合護理干預臨床療效顯著,護理滿意度較高,臨床可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 譚亞君.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腦梗死后尿潴留恢復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5):44+51.
[2] 張鳳玲,鐘潔敏.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腦梗死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10(06):144-146.
[3] 張軍玲,康淑娟.護理干預措施對腦梗死后尿潴留恢復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1):163-164.
[4] 喻文碧.綜合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后尿潴留恢復的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08):42-44.
[5] 徐金菊.加強護理干預措施對腦梗死后尿潴留恢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0):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