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偉
摘要? ? 利用鄢陵縣1981—2017年逐月氣溫、降水量和日照時數(shù)資料,通過分析蠟梅生長的氣候條件,得出鄢陵縣氣溫、降水量和日照時數(shù)比較適宜蠟梅生長發(fā)育,并總結(jié)了蠟梅栽培技術(shù),以期為增強蠟梅的觀賞價值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 蠟梅;氣候條件;栽培技術(shù);河南鄢陵
中圖分類號? ? S685.99? ? ? ? 文獻標識碼? ? B?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156-01
鄢陵蠟梅不僅種植歷史悠久、品種優(yōu)良,而且造型各異、價值不菲。經(jīng)過一代代花藝工匠的不懈努力,如今的鄢陵蠟梅已經(jīng)備受世人矚目。
本文利用鄢陵縣1981—2017年逐月氣溫、降水量和日照時數(shù)資料,利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蠟梅生長過程中的氣候條件進行分析。通過分析鄢陵蠟梅生長的氣候條件,以進一步提升蠟梅品質(zhì),增強其觀賞價值。
1? ? 鄢陵蠟梅生長的氣候條件
1.1? ? 溫度條件
蠟梅生長期要處在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中,每天植株至少要接受4 h以上的直射陽光。適宜生長溫度14~28 ℃,但需要0~10 ℃的溫度才能正常開花;蠟梅冬季可以忍受-15 ℃的低溫,若花期出現(xiàn)-10 ℃的低溫天氣,開放的花朵極易遭受凍害;若花期內(nèi)的溫度超過20 ℃,開放的花朵會快速枯萎凋謝,花期時間也會縮短,降低蠟梅的觀賞價值。蠟梅開花時的適宜溫度在10 ℃左右,溫度越低,花蕾比例越高,且隨著溫度的升高,花蕾開花數(shù)量逐漸增加[1]。
近37年鄢陵縣逐年平均氣溫在13.5~15.3 ℃之間,3—4月的平均氣溫在8.7~15.2 ℃之間,比較適宜蠟梅種子播種;鄢陵縣年內(nèi)最高氣溫主要出現(xiàn)在6—8月,逐月平均氣溫25.6~27.1 ℃,對于蠟梅的生長較為有利;蠟梅的花期時間較長,主要出現(xiàn)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盛花期時間在1—2月,其中11月和12月的平均氣溫分別為8.3、2.3 ℃,1月和2月的平均氣溫則分別為0.4、3.4 ℃,花期的平均氣溫在0.4~8.7 ℃之間,盛花期內(nèi)的平均氣溫則在0.4~3.4 ℃之間。鄢陵縣氣溫適宜,為蠟梅開花提供了有利條件。
1.2? ? 日照時數(shù)
蠟梅花是典型的冬季觀賞花卉,短日照植物,在日照長度少于一定時數(shù)時,才能成花。在開花完成后,應(yīng)將盆栽的蠟梅移往陰涼處,避免過早抽新梢和葉,不利于花芽分化,對翌年開花產(chǎn)生影響[2]。近37年鄢陵縣逐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2 037.9 h,比較適宜蠟梅生長。鄢陵縣逐月日照時數(shù)幾乎都在130 h以上,其中日照時數(shù)主要集中在4—6月,逐月日照時數(shù)均在200 h以上,以5月日照時數(shù)最多,為219.8 h,3月、7—8月的日照時數(shù)在170~195 h之間,其余各月的日照時數(shù)則在130~165 h之間,適宜的日照時數(shù)條件為蠟梅的開花提供了有利條件。
1.3? ? 降水量
蠟梅的生長特性是耐旱怕澇,若水分過多,土壤過于潮濕,會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影響花芽分化。近37年鄢陵縣年平均降水量為728.7 mm,年內(nèi)降水主要出現(xiàn)在5—9月,逐月降水量在74~175 mm之間;其中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這段時間的降水量在388.7 mm左右,是年降水量的53.3%;蠟梅開花期內(nèi)的降水量在10.5~28.8 mm之間,降水量相對較少,基本可以滿足蠟梅開花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
2? ? 栽培技術(shù)
2.1? ? 地塊選擇
蠟梅忌水濕,黏土和鹽堿地不宜種植蠟梅,應(yīng)選擇干燥、向陽、避風處地塊種植蠟梅。
2.2? ? 肥水管理
在做好蠟梅正常管理的過程中,直接種植在肥沃土壤內(nèi)的蠟梅可以不施肥,或者直接選擇冬季施1次基肥;對于盆栽蠟梅來說,應(yīng)在每年開花后換盆并施基肥,夏季再進行1~2次追肥[3]。蠟梅生長過程中,應(yīng)遵循不干不澆水的原則,同時還要控制澆水量,若澆水過多,會使蠟梅落葉時間提前,不利于蠟梅開花。鄢陵縣春季大風天氣較多,再加上此時降水量較少,可以每間隔2~3 d澆1次水,夏季可以適當增加澆水次數(shù)。
2.3? ? 整形修剪
由于觀賞要求和栽培方法的不同,蠟梅成型的修剪整形有很大差異。對于地面叢生型的蠟梅,可以選擇3個強壯、垂直的枝條作為主枝,將根際萌蘗和其他枝條及時剪除,并適時摘心。在樹冠成型后,夏季對主干延長枝上的強枝進行摘心或剪除,減弱枝條長勢;在冬季,可以剪去3個主枝的1/3,確保新芽盡快萌發(fā)。
盆栽蠟梅大多是成樁頭盆景。因蠟梅生命力旺盛,根際萌發(fā)分枝數(shù)量較多,應(yīng)在自然條件下,砍掉不再生長的枝條,以形成古怪老根。修剪時應(yīng)保留壯枝數(shù)條,其余的均剪除,隨后移入盆內(nèi)。保證盆栽蠟梅土壤疏松且濕潤,促進成活[4]。每年換盆時,可以進行剔土提根操作,以利于蠟梅樹形形成。
2.4? ? 病蟲害防治
蠟梅生長過程中,發(fā)生的病害主要包括炭疽病、葉斑病、黑斑病和白紋羽病等。發(fā)病時,應(yīng)及時清理染病的落葉,并集中銷毀,減少侵染源;或選用藥劑防治,對于發(fā)病嚴重的蠟梅可以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蠟梅的蟲害主要有天牛、避債蛾、介殼蟲和粉虱,可以選用40%氧化樂果乳油1 500倍液噴殺。
3? ? 結(jié)語
鄢陵地區(qū)的氣候條件(溫度、降水量和日照時數(shù))比較適宜蠟梅生長發(fā)育。為了進一步提升蠟梅的觀賞價值,應(yīng)從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做好蠟梅的栽培管理工作。
4? ? 參考文獻
[1] 宋興榮,袁蒲英,熊昌發(fā).四川省萬源市野生蠟梅資源調(diào)查研究[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5,16(2):231-237.
[2] 張明慶,傅艷.北京地區(qū)7個蠟梅品種的物候觀察及其園林應(yīng)用[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2(6):70-72.
[3] 程紅梅.江蘇地區(qū)蠟梅品種資源調(diào)查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05.
[4] 張紀堂.鄢陵蠟梅露地栽培技術(shù)要點[N].中國花卉報,2016-12-29(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