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巧玲
【中圖分類號】? ?G623.9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12-244-01
0
【教學內容】
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P14-16第2單元《水果和蔬菜》第2課。
【教學設計理念】
1.學生親歷探究,歸納水果的外形特征。
2.《美味的水果》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學生通過對比實驗,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背景分析】
本學期前幾課首先學習的是《我們來觀察》,怎樣用眼、鼻、口、手觀察物品,可以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一些基礎。
從內容上看,本課時的內容較多,一節(jié)課要學會用輕重、顏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狀等方面去描述自己喜歡的水果的外形特征。還要運用各種感覺器官分別觀察完整的、切開的蘋果和香蕉。其教學的難點主要在于一年級學生的詞匯表達較少,難讓學生準確的描述出水果的外形特征。因此,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本課主要通過大量的觀察活動讓學生去感悟、體驗、探究,用直觀形象的手段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促使學生在探究前后能在認識上得到提升和完善。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水果,如北方的水果,南方的水果。
2. 通過實物觀察,觀看水果圖片,提高觀察和思考能力。
科學探究目標:
1.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對大自然充滿求知欲和探究興趣,樂于參與觀察和探究。
2. 通過簡單的體驗活動加深對某些水果的認識。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 樂于與他人合作交流,并通過反復觀察、探討加以完善。
2. 喚起學生對水果的關注和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科學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滲透“人與資源和諧共生”的觀念,節(jié)約有限資源。
【教學重、難點】
1. 認識水果的外形,簡單了解我國各地盛產的水果。
2. 從各方面比較蘋果和香蕉的不同點。
【教學策略】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學生熟悉的水果入手,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開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活動,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以及對實驗數據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模式】提出猜想、指導探究、啟發(fā)思維、評價總結、應用遷移。
【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學生帶一個自己喜歡的水果,水果若干、水果圖片若干、學生學習單。
2.教師準備材料:PPT,微課。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
生活情境:琪琪和妍妍在客廳吃水果,妍妍發(fā)現(xiàn)琪琪的水果像桃子,也像李子。
產生問題:它是什么水果呢?
驅動任務:驅動學生去探究這是什么水果,了解更多水果的外形特征。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看情境圖,調動他們的情緒,同時為下面的討論、活動鋪墊。
二、探討交流,初步感知
1. 展示水果,與一些水果的圖片。
2.能說說這些水果的外形特征嗎?(出示課題:美味的水果)
3.與同桌說說你喜歡的水果。(出示自己喜歡的水果,并與同桌互相描述其特征。)
5.分組描述,教師巡視并簡單提示。
6.展示水果,說說水果的特征,交流并補充。
【學情預設】
1.用眼睛觀察顏色,用手感覺粗糙還是光滑,用鼻子聞聞味道。
2.手指輕輕捏一下,感覺軟硬。
【設計意圖】很快引出課題,讓他們可以以最好的狀態(tài)去完成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完成后讓學生們自行交流,在交流探討中有一個理念的碰撞。
三、動手操作,建立概念
1.第一部分,組織學生(以同桌學習進行探究)觀察完整的蘋果和香蕉,以及切開的蘋果和香蕉,通過主題人物波波的話“我們可以用哪些感覺器官來觀察”,提示學生利用各種感覺器官分別去比較完整的、切開的蘋果和香蕉的不同之處,并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你的同桌。(完成學習單)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物體的特征。
2.第二部分,將學生的眼睛蒙上,主要利用嗅覺和觸覺去感知更多水果的特征,并辨認出水果。
提示學生從軟、硬、光、滑、香味等方面去辨認水果的特征。
3.安全教育:未知的物品不要隨便聞或嘗!
四、延伸活動,觀看微課
【設計意圖】加強學生對水果的認識,了解我國各地盛產的水果,滲透“人與資源和諧共生”的觀念,并且要學習節(jié)約有限資源。
五、知識遷移,鞏固能力
出示百度搜索:那么“美味的水果”還有哪些呢?水果中還蘊藏著什么知識呢,帶著這個想法,老師在百度搜索中鍵入“美味的水果”,然后搜索。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科學密切聯(lián)系,體現(xiàn)“互聯(lián)網+教育”理念,以“網絡課堂”和其他拓展性學習資源為主要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學習。
六、親子時間,課外拓展
1.和父母分享今天所學的知識。
2.和父母一起探討研究當地盛產的水果的特征和作用。
【設計意圖】親子時間是低學段教科書的專設欄目。充分利用家庭或其他社會資源進行學習,體現(xiàn)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聯(lián)系。
七、歸納總結,知識升華
教師提問:你今天學習什么?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與大家分享?
【學情預設】
1.我知道了蘋果硬,香蕉軟。
2.我知道眼睛可以觀察水果的顏色和大小。
3.我知道鼻子聞到水果的氣味。
......
教師最后總結:在觀察水果的時候,每個不同的感覺器官都有不同的作用。觀察有多種方法和手段。并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設計意圖】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讓學生在反思中進步。請學生說出自己的學習收獲,感受成功的喜悅。
【板書設計】
美味的水果
眼睛? : 形狀? ? 顏色? ?大小
鼻子? :氣味
手:輕? 重? ?軟? ?硬? ?光滑? ?粗糙? ?形狀
【設計意圖】這樣的板書設計條理清楚,能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為學生思維積極引路,為完成教學任務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八、教學反思
本課是小學一年教材,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觀察各種水果的形狀和顏色,通過回憶感受水果的味道。難點是描述水果特征。 上這節(jié)課我首先出示多幅圖片,讓學生多觀察,多感受,還準備水果讓學生蒙上眼睛,通過用手觸摸,猜猜是什么水果,同學們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提高了自己感受知識的興趣,都積極的參與進來。我以鼓勵為主,表揚有進步的學生,鼓勵他們的大膽表現(xiàn)自己。 本課上的非常的成功,我鼓勵學生回家繼續(xù)與家長描述水果的特征。
【學生活動單】活動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