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鳳娟
【中圖分類號】? ?G623.9?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12-243-01
0
【教學內(nèi)容】小學科學粵教科技版一年級《科學》上冊P6-7的《我們來觀察》。
【設計理念】
1.學生親歷探究,觀察身邊的事物,從而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征。本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開展緊密聯(lián)系生活的自主觀察、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感受學習科學的樂趣。
2.《我們來觀察》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學生通過感覺器官來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在《我們來觀察》一課中,教材情境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感覺器官,并嘗試用各種感覺器官感覺身邊的各種物體,然后再綜合利用各個感覺器官進行觀察,了解事物更多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最后的親子時間讓學生在課后利用各種感覺器官觀察身邊的物體,充分利用家庭或其他社會資源進行學習,體現(xiàn)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聯(lián)系。
【學情分析】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每天都在使用自己的感覺器官去觀察物體,但很少用語言去描述觀察到物體的特征。因此,本節(jié)課設置的探究活動中,會組織和培養(yǎng)學生利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所觀察到物體的特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感覺器官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并簡單的認識眼、耳、鼻、舌和皮膚都是感覺器官。
(2)運用不同的感覺器官觀察身邊的物體。
2.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多種感覺器官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
(2)讓學生學會運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對常見物體的外在特征表現(xiàn)出探究的興趣,感受探究的樂趣。
(2)意識到觀察在科學探究中的重大意義,學習科學家堅持不懈地研究精神。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認識到可以利用感覺器官來觀察物體,體會到科學知識與人類生活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認識各種感覺器官的特征和作用,運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
【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學生熟悉的物體入手,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開展同桌合作、自主探究活動,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以及對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模式】體驗觀察、指導探究、啟發(fā)思維、評價總結、應用遷移。
【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青紅西紅柿各一個、每人一張《學生活動單》
2.教師準備材料:PPT、微課。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互動,進入新課
二、任務驅動,引入觀察
1.生活情境:妍妍和琪琪在番茄地里采摘番茄。
2.產(chǎn)生問題:妍妍一邊采摘番茄一邊說:‘這個番茄成熟了?!辩麋骱闷娴貑枺骸澳闶窃趺粗赖模?/p>
3.驅動任務:不了解成熟的番茄是怎樣的。那怎樣觀察呢?
【設計意圖:利用簡單的體驗互動把學生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主題?!?/p>
三、微課引路,學習觀察
【設計意圖:微課配以簡明精要的講解和動畫,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p>
四、探究交流,建立概念
1.認識鼻子這個感覺器官——氣味
組織學生走出課堂,來到課室門外觀察桂花,指導學生先用眼睛、鼻子和手(皮膚)去觀察桂花,并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同桌。
【設計意圖:通過利用三種感覺器官進行觀察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物體的特征?!?/p>
2.認識舌頭這個感覺器官——味道
(1)提出問題:同學們想不想嘗一嘗橘子?
(2)同桌活動:請一個同學嘗一嘗橘子的味道,另一個同學嘗一嘗糖果的味道。并各自分享嘗到的味道。
3.安全教育:未知的物品不要隨便聞或嘗!
4.認識耳朵這個感覺器官——聲音
用耳朵聽,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放出百靈鳥唱歌的聲音)
5.師小結:
眼、鼻、手(皮膚)、舌頭、耳都是感覺器官。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感覺器官的認識,以及培養(yǎng)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物體的特征?!?/p>
【設計意圖:讓學生課前去觀察身邊的事物,課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用什么感覺器官來觀察的,使學生感受到科學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p>
五、知識遷移,鞏固能力
1.完成活動單的第2題:連線練習。
2.請同桌之間其中一個代表來分享連線的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連線,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平時的日常生活中?!?/p>
3.出示百度搜索:
老師在百度搜索中鍵入“用感覺器官來觀察”,然后搜索,出現(xiàn)的頁面如下,
【設計意圖:通過百度搜索,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科學密切聯(lián)系,體現(xiàn)“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理念,以“網(wǎng)絡課堂”和其他拓展性學習資源為主要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學習?!?/p>
六、親子時間,課外拓展
1.和父母分享所學的知識。
2.和父母一起探討研究“皮膚”這個感覺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設計意圖:親子時間是低學段教科書的專設欄目。安排這個親子活動,充分利用家庭或其他社會資源進行學習,體現(xiàn)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聯(lián)系。】
七、歸納總結,知識升華
總結: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每個不同的感覺器官都有不同的作用。再次強調(diào),對于我們熟悉的、沒有任何危害的物體,我們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否則將有可能對自身造成危害。
【設計意圖: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讓學生在反思中進步。請學生說出自己的學習收獲,感受成功的喜悅?!?/p>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條理清楚,能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為完成教學任務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教學反思】
本課是小學一年級的教材,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各種感覺器官的特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物體特征的描述。我首先課前讓學生走出課室去觀察校園的物體,接著給每個學生親自感受番茄,讓學生多觀察,多感受,同學們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提高了自己感受知識的興趣,都積極的參與進來。本節(jié)課上得不錯,我鼓勵學生回家繼續(xù)與家長觀察身邊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