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方方
什么是食育?可能對很多人來說,這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吃飯這件事,卻是每個人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尤其是對于有孩子的家庭來說,或許都曾為吃的問題煩惱過。吃什么?怎么吃更健康?孩子不愛吃飯,是不是要追著喂?孩子不吃蔬菜,總是挑食又該怎么辦?
以上這些內(nèi)容都屬于食育的范疇。食育,可能聽起來是很新鮮的詞,卻是最貼近生活的教育,用每天都有的三餐來與孩子共同學習,讓廚房成為最好的教室,讓餐桌成為最好的課桌,讓食物成為最好的教材,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通過食物可以感受生命及自然、文化,最終達到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目標,這就是最好且易得的教育。
其實,食育這件事中國自古有之,比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的詩句人人耳熟能詳。但食育這個概念,最早是由日本養(yǎng)生學家石冢左玄在1896年提出的。2000版的日本《現(xiàn)代用語基礎知識》第一次出現(xiàn)了“食育”詞條:“食育,是使孩子們具有選擇食物能力的教育”。發(fā)展到今天,食育有了更為廣泛的內(nèi)涵,已經(jīng)把飲食教育延伸到了藝術(shù)想象力和人生觀培養(yǎng)上。
近年來,食育概念也在國內(nèi)悄然興起,這歸功于一些公益人士和教育部門的大力推廣。首先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一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我國兒童的超重和肥胖率在不斷攀升,兒童的健康問題頻發(fā)。2017年5月發(fā)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1985~2014年,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由0.5%增至7.3%。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至2030年,我國0~7歲肥胖兒童數(shù)將增至664萬,7歲及以上超重肥胖學齡兒童數(shù)將增至4948萬。這說明兒童中不良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的問題已經(jīng)相當嚴重。
另外,他們認為食育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形式,以孩子們?nèi)菀捉邮艿?、來源于日常生活場景中的一飯一蔬為載體,不僅可以學習與飲食相關(guān)的知識,還可以實現(xiàn)禮儀、文化、環(huán)保、感恩等更多的教育內(nèi)容。
說到底,食育其實并不只是一個簡單的、關(guān)于飲食的教育,其中有著更加豐富的內(nèi)涵和更為深遠的意義,既關(guān)乎一個人的健康,也關(guān)乎一個家庭的希望,更關(guān)乎一個民族的未來。
食育缺失:健康問題頻出
食育推動計劃發(fā)起人劉璐,是較早在國內(nèi)開始進行食育實踐的先行者之一,而她做這件事的初衷源于一次志愿服務。
2012年2月,劉璐到廣西某所小學上營養(yǎng)健康課,課間休息時發(fā)生的一幕讓她很震驚:竟然有孩子把學校發(fā)的牛奶當滋水槍玩!放著新鮮健康的食物不吃,他們跑到小賣部買5毛錢的零食,如辣條、甜飲料等。后來,劉璐相繼去過很多山區(qū)學校,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問題:飲食結(jié)構(gòu)單一,口味重;愛吃零食,不吃早餐;浪費現(xiàn)象嚴重。
深入了解后,劉璐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都是留守兒童,長期和老人一起生活,繼承了以腌制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父母為了補償他們,就多給零花錢,在老人的溺愛下,買零食等不良行為更是有增無減。
事實上,還有更多觸目驚心的事實與數(shù)據(jù)。一名16歲的高中生就被查出患上了糖尿病,空腹血糖值是上限值的5倍還多,原來,從家里經(jīng)營食雜店起,他就一直拿飲料當水喝,連續(xù)3年幾乎不喝白開水;甚至3歲孩子也成了糖尿病患者,血糖超過正常值的3倍以上,而原因竟是他用方便面和飲料代替了正常的三餐……
吃飯喝水本是再簡單不過的生活日常,竟然也能引發(fā)如此嚴重的后果。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過一個健康公式:健康(100%)=遺傳(15%)+環(huán)境(17%)+醫(yī)療(8%)+生活方式(60%)。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顯而易見,我們常說的病從口入就是這個道理。而事實證明,很多家庭并沒有真正把吃飯當一回事,也沒有意識到吃飯也是需要教育的,包括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以及怎么吃才能更健康。
而飲食教育的缺失,也導致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而是呈現(xiàn)出低齡化的趨勢。2006年發(fā)布的《中國學齡兒童少年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diào)查報告》顯示,全國學齡兒童約有1790萬患有高血壓,約有59萬患有糖尿病,563萬血脂異常。
所以,飲食健康的問題不僅僅局限在經(jīng)濟狀況上,更重要的是健康意識的培養(yǎng)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2012年底,劉璐所在的機構(gòu)首都保健營養(yǎng)美食學會啟動了“關(guān)注留守兒童健康”公益項目,以食育課堂的形式在小學展開,專注于解決兒童對零食的不良選擇、食物浪費、不健康飲食行為習慣以及飲食文化與禮儀缺失等問題,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
他們設計的食育課程包括食物認知、合理膳食、習慣與健康、飲食禮儀、飲食文化以及感恩的心等6個方面。劉璐說,課程是根據(jù)食育的兩個層面來設計的。一是飲食教育,實現(xiàn)營養(yǎng)均衡;二是通過飲食做教育,提升綜合能力,包括自我保持健康的能力,知道如何選擇食物,以及自理的能力、獨立處事的能力、感恩的能力、愛的能力等。
按理說,最有利于開展食育教育的場所應該在家庭,一個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形成于家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雖然潛移默化,但根深蒂固,甚至貫穿一生。但在項目推動過程中,由于人員有限、資金不足等問題,無法在家庭中進行大范圍推廣。于是,劉璐團隊開始嘗試從學校突破。
公益實踐:食育推動計劃
2014年,劉璐偶然得知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qū)郝堂村的郝堂宏偉小學當時已經(jīng)有了食育工坊,正在尋找合適的食育老師。雙方一拍即合,在同年4月,合作建立了第一所食育試點校。
志愿者們每月在宏偉小學上兩節(jié)課,分為理論課和實操課。每節(jié)課都有一個課程目標,包括知識、情感、技能3個方面。知識和技能方面,如學習如何吃、怎么選等知識,掌握包餃子、做饅頭、種菜等生活技能。情感方面,如帶著孩子們做彩色饅頭時,會啟發(fā)他們,“和面累不累?。俊焙芏嗪⒆踊卮鹫f,以前覺得很簡單,做了才發(fā)現(xiàn)真不容易?!捌匠6际钦l給我們蒸饅頭呀?” “那今天你做了小饅頭,會把它送給誰吃?。俊蹦甑组_家長座談會時,有個媽媽眼中含淚地說,孩子送給她那個饅頭時已經(jīng)不能吃了,可她特別感動,因為這是孩子第一次用這樣的方式向她表達愛。
推廣效果是喜人的。在郝堂宏偉小學,通過一年的食育教育,學生對“奶制品主要功能”“富含維生素C食物”“食物中毒原因”的知曉率均高于之前;經(jīng)常吃零食的比例由75.5%降至63.9%,經(jīng)常喝飲料的比例由44.9%降至35.2%;有30.5%的學生基本不吃薯片,較前顯著提高(18.1%);每天吃方便面、豆制品零食、餅干和糖果以及喝碳酸飲料、果汁飲料、乳味飲料的比例也都有所降低。
2014年,河南省信陽市新縣被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確定為全國首批健康促進縣建設項目試點縣。當?shù)卣浅V匾暯】倒ぷ?,也很認同劉璐團隊的食育理念,隨即將該項目引入到健康促進示范縣項目中。在政府的積極參與下,食育實踐遍地開花。目前已經(jīng)有了兩所食育試點?!驴h光彩實驗學校和新星小學;還為當?shù)?0所學校培養(yǎng)了100余名食育教師,解決了食育師資不足的問題。
新縣光彩實驗學校經(jīng)過不斷摸索,目前已初步建立學生課堂—食育功能教室—班級菜園—營養(yǎng)餐廳—家長食育課堂的食育體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學生課堂上,普及營養(yǎng)知識的秘密武器是“小寶塔大健康”,用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模型將營養(yǎng)和對應的食物形象地展示出來,讓孩子們知道哪些東西可以補充哪些營養(yǎng)。同時,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比如將一片薯片點著可以滴7滴油,現(xiàn)場勾兌彩色甜飲料等。老師還會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調(diào)整課程。在備課時,耿老師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不愛吃雞蛋,于是手繪了雞蛋的結(jié)構(gòu),講解雞蛋的多種做法。幾節(jié)課下來,不受待見的雞蛋變成了魔力無限的營養(yǎng)蛋,很多孩子已經(jīng)能做到每天吃一個了。
食育功能教室是孩子們的樂園。一進門,左邊是寬敞的廚房,鍋碗瓢盆一應俱全。右邊是展示架,擺放著很多飲料和零食。每瓶飲料前都有一個小袋子,裝的是與該飲料的糖含量等量的方糖。每袋零食前都有一個小試管,里面是與該零食的油含量等量的油。老師們把零食分為紅黃綠3類,綠的可以經(jīng)常吃,黃的偶爾能吃,紅的則盡量不要吃。學完這些知識后,孩子們吃零食的現(xiàn)象明顯好轉(zhuǎn)。記者在學校門口轉(zhuǎn)了轉(zhuǎn),竟然沒有看到一個小吃攤,因為孩子們都不去買了。
教室中間是一個大操作臺,整齊地放著迷你廚師衣帽。平時,老師會帶著大家一起做沙拉、面包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時,一起做月餅、包粽子,了解飲食文化;春節(jié)時,還舉辦了廚藝大賽。
為了讓孩子們從源頭上認識食物,學校專門開辟了一塊菜地,把種菜變成了一門課。一走進食育苑,課堂就開講了。正對面是神農(nóng)氏的雕像,寓意感恩食物;左邊是 5個大小不一的糧倉,寓意五谷豐收;右邊是稻草做的牛羊狗雞鵝豬,寓意六畜興旺。再往前走就是每個班各自認領(lǐng)的小菜地了。
每個班由4~5名家長志愿者帶領(lǐng),分成了捉蟲組、澆水組、觀察記錄組等。大家各司其職,不亦樂乎。捉蟲組手動除蟲,將環(huán)保進行到底。澆水組太積極,沒幾天就把菜給澆死了。不過,吃一塹長一智,孩子們后來就慢慢掌握了澆水的技巧,再也沒發(fā)生類似的“慘劇”。
觀察記錄組的同學每天都來觀察,圖文并茂地記錄全過程。“今天我非常開心,因為又可以到菜園看可愛的白蘿卜了。哇!有個蘿卜長了大約20厘米,長得又高又胖?!薄拔覀兠總€人提著一個小水壺,來回澆了好幾次。等小蘿卜喝飽之后,我們都累得滿頭大汗,但心里還是甜的?!薄耙黄鹑ナ仗}卜嘍,好像又一波敵人來了,哈哈。”
豐收后,孩子們變身“小菜販”,精心包裝,協(xié)商定價,爭相向家長們推銷。有些孩子以前不愛吃青菜,現(xiàn)在卻主動要求買回家做著吃,而且一點兒也不浪費。入賬的錢留作班費,準備購買下一季的種子。整個過程對孩子們來說,有生命的體驗,有勞動的快樂,既掌握了食物知識、建立了商品意識,還學習了團隊協(xié)作、獨立動手的能力,是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也是核心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不只在課堂上,學校還把食育落實在了食堂的餐桌上。首先是確保營養(yǎng)均衡,與食育推動計劃的毛春蕊老師共同調(diào)配健康食譜,每周一換。其次是餐桌禮儀的落實,學生們排隊就餐,八人一桌,由組長來分餐。餐前朗誦感恩詩,餐中做到食不語。堅持光盤,杜絕浪費。吃完飯,餐盤由值日生送到指定的位置,并迅速將餐桌打掃干凈。剛開始,學生們很不習慣,需要值班老師不斷地提醒。如今,他們已經(jīng)很習慣了。記者現(xiàn)場感受了一番,確實井然有序。而且一餐下來,除了一些菜湯外,基本沒有其他餐廚垃圾。
目前,這個項目在全國已有36家志愿者服務站,合作學校800多所,覆蓋15個省、兩個直轄市、兩個自治區(qū),每年開展2000多場健康教育講座。為了使食育項目更持續(xù)廣泛地開展,劉璐及團隊正在籌備編寫小學生食育教材,同時發(fā)動更多的人加入。
家庭應成為食育主戰(zhàn)場
孩子們的健康問題表面上看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背后折射出的其實是教育的缺失。學校已經(jīng)行動起來,持續(xù)開展與之相關(guān)的課程,家庭和父母也應該盡快承擔起食育的責任。
遺憾的是,很多父母還沒有這方面的意識。由于工作太忙,很多父母經(jīng)常不吃早餐,無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營養(yǎng)知識,父母在養(yǎng)育孩子時或盲目地追求營養(yǎng)和價格,什么好什么貴就吃什么;或一味地慣著孩子,想吃什么吃什么。學生就算在學校堅持得再好,可畢竟一周還有兩天在家里,加上寒暑假,時間就會更長。如果家里沒有合適的環(huán)境,好習慣也很難建立起來。
為此,光彩實驗學校特意開辦了家長食育課堂,通過“小手拉大手”的活動,由學生來帶動家長,用自己學的知識影響他們。有的家長很積極,努力學習健康理念,認真改進廚藝,比如孩子不喜歡吃胡蘿卜,就學習如何把它做得更可愛,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光彩實驗學校的陳兵副校長告訴記者,他負責監(jiān)督兒子少吃冰淇淋,而兒子也多次提醒他做飯時要少油少辣。做好食育工作,學生和家長必須互相監(jiān)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進步。
2015年10月,北京育才小學成立了第一所城市“食育興趣班”,定期定時開展食育課程。同時,孩子們還要根據(jù)所學的健康知識與能力,在校園等場所進行食育內(nèi)容展示。家長們也積極參與其中,和孩子們一起查資料、出小報、寫體驗報告,不僅增長了知識,也加強了親子互動。家長和學校共同參與食育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不少家長反映,孩子變化很大:吃飯不浪費了,吃多少拿多少;也不挑食了,愛上了蔬菜和水果。為了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不少家長還以身作則,嘗試調(diào)整一家人的飲食習慣:改掉不吃早飯的習慣,一日三餐準時準點;不再只吃精細糧食,而是多吃五谷雜糧;冰箱里的各種飲料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牛奶、酸奶和水……
除了食育興趣班,還有親子食育體驗營項目,組織家庭在大自然中體驗種植、采摘、制作美食、游戲、挑戰(zhàn)等,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和了解食育的重要性,共同踐行健康的生活理念。很多家長表示:在參與這些活動之前,他們是不了解食育的。直到看了孩子的巨大變化后,他們才深刻感受到食育的必要性。而通過親身參與,他們也感受到食育的推廣和落實既離不開學校,更離不開家庭。一位小學生的家長告訴記者,他的孩子一天中至少有兩頓飯是在家里吃的,家長有著怎樣的營養(yǎng)觀念,家庭有著怎樣的飲食習慣,都會直接影響孩子。
所以,家庭要在食育這件事上做更多的嘗試,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家長們不僅積極參與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yè),配合孩子完成各種實踐活動,同時還應主動從理論到實踐武裝自己,購買食育相關(guān)的書籍和課程,重塑自己的飲食觀念;參加烹飪課堂,為孩子制作更加健康美味的食物;學習傳統(tǒng)的餐桌禮儀,充實廚房和餐桌的教育作用。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校一起相互配合,做到兩手抓,才能達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
家庭在食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孩子對食物的認知、餐桌的感受以及生活方式的形成都受到家庭,尤其是父母的直接影響。就像今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題“家庭與糖尿病”,旨在讓家庭成為預防糖尿病的主戰(zhàn)場。同樣的,食育的主戰(zhàn)場也在家庭。
家庭是婦聯(lián)工作的主要著力點,而食育可以成為家庭教育中最為生動和有效的一種形式,對于“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相信,如果各級婦聯(lián)組織也能行動起來,充分發(fā)揮婦聯(lián)組織的力量,動員更廣泛的家庭參與進來,探索更多實踐的可能性,食育推廣工作定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也會走得更持久更深入。
(感謝河南省婦兒工委和新縣婦聯(lián)對此次采訪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