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琴
(赤峰市寧城縣農(nóng)牧業(yè)局,內(nèi)蒙古 寧城 024200)
黃瓜,屬葫蘆科植物,在寧城縣已有多年的栽培歷史,并且為主要的溫室產(chǎn)品之一。為適應(yīng)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要求,通過高效栽培技術(shù),大大提高了黃瓜的品質(zhì)和產(chǎn)量。
適時育苗、培育壯苗,是培育適齡壯苗的兩項主要內(nèi)容。只有適齡育苗,使黃瓜的豐產(chǎn)與市場價位最佳期相遇,才能創(chuàng)造栽培的高效益。只有培育壯苗,使黃瓜苗齊苗壯,無弱苗、病苗,才能為以后的豐產(chǎn)奠定基礎(chǔ),使其變?yōu)榭赡?、成為現(xiàn)實。為此,要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選擇早期豐產(chǎn)性好、耐低溫、葉片小、宜密植、瓜把短、瓜條長度適中、刺少黑綠、較抗霜霉病、枯萎病的黃瓜雜交種,如錦早3號、錦州3號、98-8、羅斯卡3號、8號、綠寧3號、寧綠3號等。
1.2.1溫燙浸種,輔之以藥劑浸種10~15min,殺滅種子帶菌。
1.2.2床土配制與消毒:腐熟的豬糞6份,大田或蔥蒜茬土4份,搗細拌勻,每立方米床土加粉碎的二銨0.5kg配成營養(yǎng)土,再加多菌靈2兩進行床土消毒。
1.2.3土壤消毒。在整地時施入敵克松或硫磺粉,在30~60℃的條件下高溫悶棚3~4d,即可殺滅室內(nèi)的病原菌、蟲卵、線蟲和地下害蟲。
10月上中旬育苗,10月末至11月初嫁接完畢,11月中旬定植,臘月初上市。適齡壯苗標(biāo)準是:3~4片葉、3~4 寸高、30~40d 育成苗。
利用根系強大、高抗枯萎病的南瓜換根,不但有效地防治黃瓜枯萎病,還增強黃瓜的吸水肥能力,使植株生長旺盛,生育期延長,不易衰老,獲得高產(chǎn),同時還可提高黃瓜的耐寒力。
1.4.1黃瓜較南瓜早育苗7~8d。生理指標(biāo)是:黃瓜子葉展平時播南瓜籽。播種時,應(yīng)用藥液或清水澆透床土,待藥液滲完后及時播種。黃瓜密度8cm×8cm劃格、南瓜5cm×5cm劃格,種子要平放格內(nèi),且種芽方向要一致。播后均勻覆土1cm,這樣既可防止“芽干”,又可防止“戴帽”現(xiàn)象發(fā)生,有利于出苗整齊。
1.4.2出苗后子葉展開時的管理。黃瓜和南瓜都要適當(dāng)多澆水,并提高夜間溫度,促使秧苗的下胚軸伸長到7~8cm,以免定植后接口接觸土壤而感病。
1.4.3嫁接時期。當(dāng)南瓜苗第一片真葉展開,而黃瓜苗剛見真葉時為嫁接最適期。
1.4.4嫁接技術(shù)要點。一是選擇高度基本一致的秧苗進行配對。二是掌握好下刀部位及深度。具體方法是:在黃瓜子葉下1~1.5cm處向上切,斜度要大,深度要超過莖的一半,南瓜要在子葉下0.5~1cm處向下切,深度為莖的一半。三是嫁接苗的根部應(yīng)栽植在營養(yǎng)缽的中上部。四是在嫁接苗床內(nèi),每擺完一行,要向缽內(nèi)輕澆一次清水,待水滲后,再帶藥(綠亨一號)給水一次,以缽底透水為準;每擺二行要在缽的底部澆水少許。待整個畦子擺滿后,再沿四周澆少量水,這樣管理完全滿足了嫁接苗對濕度的要求。切忌灌大水,防止?jié)a根。
1.4.5嫁接后管理。嫁接3天內(nèi),白天保持25~30℃、夜間17~20℃。溫度采取“花簾”遮陰。三天后,在拱棚頂部逐漸扒縫放風(fēng),逐漸揭簾增加光照時間,溫度不超過25℃。7~8d后,拱膜和遮陰的草簾全部打開。如有萎蔫可再放草簾進行短期遮陰。溫度控制在25~30℃之間,10~11d在疏缽的同時邊往缽內(nèi)澆水,12~13d斷黃瓜根,斷根3~4d后即可定植。
黃瓜病蟲害的防治,是繼結(jié)構(gòu)、育苗、調(diào)控之后能夠直接影響產(chǎn)量、品質(zhì)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黃瓜病害有真菌、細菌、病毒和生理病害4種類型,近30種病害。盡管病害種類很多,但在生產(chǎn)中由于進行配方施肥、合理肥水管理、通風(fēng)調(diào)控溫濕度,可以達到發(fā)病較輕乃至不發(fā)病。同時,由于在預(yù)防和治療中,有些藥劑具有兼防效果,從而使黃瓜病害的防治得以簡化、具體、明了。
冬春茬黃瓜各時期病害的主攻方向:一是對種子、床土、土壤進行消毒處理,二是苗期重點防治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和霜霉病,三是定植至根瓜采收期重點防治霜霉病、角斑病、炭疽病,四是結(jié)果期重點防治霜霉病、角斑病、炭疽病、灰霉病、菌核病、黑星病及各種缺素癥。上述病害中猝倒病和立枯病可兼防,灰霉病和菌核病可兼防,霜霉病和疫病可兼防,整個冬春茬黃瓜栽培期間需長期進行預(yù)防的病害不過7~8種。針對這些病害,只要合理安排用藥順序、合理搭配藥劑,形成一套相對固定的、動態(tài)的用藥模式,黃瓜病害基本上會得到控制,不會形成大的危害。
霜霉病→角斑病→炭疽病→花斑病 (包括灰霉病、菌核病、黑星病,果期發(fā)病重)→葉面肥。每隔3d打一樣藥,15d1個循環(huán),藥劑要交替使用。
按內(nèi)吸加保護、長效加短效、有抗性和無抗性三原則進行配藥,以提高預(yù)防和治療效果。
2.3.1霜霉病、疫病。未發(fā)病前打保險藥:常用藥劑有:殺毒礬、甲霜靈、百德福、疫霜靈錳鋅、百菌清等。發(fā)病后打治療藥:采用克露、普力克、安克錳鋅等藥劑防治。
陰雨天、澆水后,在傍晚施用煙劑或粉劑。
高溫悶棚:46~48℃,2h,可兼防角斑病、黑星病、白粉病等。
2.3.2角斑病。采用可殺得、病毒A、DT、加瑞農(nóng)、農(nóng)用鏈霉素、新植霉素、醋酸銅等銅制劑防治。
2.3.3灰霉病、菌核病。采用菌核凈、速克靈、撲海因、甲霉靈、萬霉靈、多霉靈、多霉威、利得等藥劑防治。
2.3.4黑星病。采用福星、黑星葉霉唑、黑星敵等藥劑防治。
2.3.5枯萎病。采用防霉寶、甲基托布津、敵克松等藥劑處理苗床或蘸根或灌根。發(fā)病初期采用多菌靈、托布津銷加水,做成膏狀涂根部,有一定治療作用。
2.3.6病毒病。采用鹽酸嗎啉胍銅、病毒A、病毒快克、病毒斃治、83增抗劑、植病靈等藥劑防治。
2.3.7白粉病。采取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粉銹寧、福星、世高、腈菌唑、多硫懸浮劑等藥劑防治。
2.3.8炭疽病。采用甲基托布津、炭疽福美、利得等藥劑防治。
2.3.9蚜蟲、粉虱。采用齊溴氰菊酯、蚍蟲啉、聯(lián)苯菊酯、天王星+撲虱靈等藥劑防治。
2.3.10潛葉蠅。采用齊墩螨素、吡蟲啉、毒死蜱、好年冬、凱撒、巴丹等藥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