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祥
(遼寧省北票市哈爾腦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遼寧 北票 122124)
茄子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營養(yǎng)價值高,不僅能幫助維持人體酸堿平衡,多吃還有抗癌的保健功效。下面主要介紹設施農(nóng)業(yè)茄子綠色栽培及常見的病蟲害防控技術:
將砧木種子置于55~60℃溫水中。攪拌至水溫30℃,然后浸泡2h。取出種子稍加風干,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min,撈出淘干凈,再放入55℃溫水中浸種,15min后再用25℃溫水浸泡8~12h,洗凈后攤開晾干,準備播種。
7月下旬將催好芽的砧木種子均勻播入苗床,把裝好營養(yǎng)土的營養(yǎng)袋入畦。當砧木苗銅錢大小時移到營養(yǎng)袋,接穗8月中旬播種,2葉1心時分苗。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當砧木長有5片真葉,接穗長有3片真葉時為嫁接最佳適期,前一天下午給茄苗消毒。利用劈接方法嫁接。
嫁接茄苗用拱棚覆蓋,前3天白天保持28~30℃,夜間18~20℃,土溫25℃左右。3天后逐漸降低溫度,白天掌握 25~27℃,夜間 17~20℃。 6d后可把小拱棚的薄膜掀開一部分,逐漸擴大。逐步降低空氣相對濕度,8d后去掉小拱棚。
畝施腐熟的有機肥5000kg,磷酸二銨25kg,深翻平整。定植前進行藥劑熏棚,然后南北向開溝,小行距60cm,大行距80cm,定植溝深5~6cm,澆足底墑水。
在晴天無風條件下按株距40cm栽苗,然后覆土澆水,水滲透后第三天培土起壟,壟高10cm。7d后澆水,15d后蓋地膜,開口引苗出膜。每畝2500株。
定植1~2d內(nèi)中午要放苫遮陽,緩苗期白天30℃,夜間 18~20℃。緩苗后白天 28~30℃,夜間 15~18℃。10月下旬蓋草苫。11月下旬蓋紙被,翌年3月份以后要加大放風量排濕。
定植7d后澆1次緩苗水,直到門茄謝花前控制澆水,追肥。當門茄長到3~4cm大時,開始追肥澆水,膜下暗灌。1月份盡可能不澆水,2~3月中旬要澆小水,地溫到18℃時澆1次大水,3月下旬以后每5~6d澆1水。第一次追肥后,每隔15d追1次,每次畝追尿素 10~15kg、磷酸二銨 10kg、硫酸鉀 5kg,及時澆水。
待門茄采收后,將下部老葉摘除,待對茄形成后,剪去上部兩個向外的側(cè)枝,形成雙干枝,以此類推,當四門斗茄坐住后摘心。一般每株留5~7個茄子。
開花前后2d內(nèi)用濃度25‰的2,4-D丁酯蘸花,處理過的花冠要在果實大后輕輕摘掉。
開花后25d便可采收。茄子萼片與果實相接處白色或淡綠色環(huán)狀帶即將消失,即可采收。
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和茶黃螨。苗定植3~4d,在苗床上用1.8%蟲螨克1200倍液防治茶黃螨,現(xiàn)蕾至結(jié)果期再查治1次。蚜蟲、白粉虱采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或與黃板誘殺。
病害主要有茄苗猝倒病、立枯病、綿疫病和病毒病。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苗床8~10克,與細土混勻,播種時下鋪上蓋。出苗后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可防治猝倒病與立枯病菌。用64%噁霜·錳鋅600倍液噴霧可防治綿疫病。用20%的鹽酸嗎啉呱倍液500倍液噴霧,苗期2次,移栽后1次,可防治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