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
(廣西路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路面公司,廣西 南寧 530023)
特長隧道雙向貫通誤差的控制是整個隧道施工過程中的技術重點和管理難點。由于隧道施工受到空間的限制,導線點不能通視,只能依靠大量的反復復核,及時調整開挖斷面位置以保證隧道掘進方向正確。因此,本工程采用GPS等先進的測量儀器進行長距離對測,科學計算各點坐標,形成閉合導線點。另外,通過超前地質預報選擇圍巖性狀較好的位置作為貫通點,并根據監(jiān)控量測信息及時調整預留變形量及開挖輪廓線,實現了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圍巖情況和實時采集數據來動態(tài)調整開挖參數與支護參數。
項目河百№2標位于河池市金城江區(qū)長老鄉(xiāng)境內。線路經長老鄉(xiāng)金洞村、隘口村、高村、里門、屯達、巴翁,終于山腳村弄茶屯,主線全長19.82 km。巴翁隧道為分離式隧道。隧道左行線樁號為Z4K26+453.5~Z4K29+575,長3 121.5 m;隧道右行線樁號為K26+423.5~K29+560,長3 136.5 m。根據地形條件,右線進口采用直切式洞門,左線進口采用削竹式洞門,出口均采用削竹式洞門,進出洞門后明洞洞身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余洞身開挖采用新奧法。隧道位于上坡段上,右行線縱坡采用2.4 %/3 270上坡段,左行線縱坡采用2.37%/3 270上坡段。隧道軸線通過路段地面標高402~897 m,相對高差495 m,最大埋深約400 m。
在特長隧道開挖過程中多采用雙向掘進,因此會有不同的勞務協(xié)作隊伍在兩端施工,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施工貫通方案,由一個部門或者負責人來統(tǒng)一指揮貫通施工,采用有效的管理避免較大誤差的產生。開挖面受到長距離單導線、圍巖收斂變形、局部初期支護施工不規(guī)范等原因的影響造成了誤差的產生,應做好地面控制點貫通復核。洞內導線點的連續(xù)復測,貫通面確定在較好圍巖處是較為關鍵的施工節(jié)點,只要控制好以上要求就能有效控制貫通誤差。
TSP按照正常的搭接程序施做,以地質調查法等綜合物探及鉆孔為主進行綜合超前地質預報。通過超前地質預報預測掌子面前方圍巖不良地質與軟弱圍巖范圍,用以確認并劃分圍巖等級,再結合掌子面觀測和施工圖設計,對不良地質的處理措施及時提供施工方案建議,以降低貫通施工風險。
為及時提供施工所需的圍巖穩(wěn)定性程度、支護結構的狀態(tài)以及掌子面前方圍巖的地質和巖性情況,以確保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修正支護參數。結合本項目隧道的實際工程情況進行隧道監(jiān)控量測和超前地質預報。通過監(jiān)控量測準確把握隧道開挖后圍巖變化趨勢,提醒施工隊伍做好安全施工管理,做好貫通準備工作。
隧道單洞雙向掘進前剩余150 m,由測量工程師帶隊及時進行導線點聯測復核,特別是本隧道最高點海拔895 m的位置要設置一個導線點,對隧道進出口設置的導線點進行通視復核,及時進行掘進調制,盡量減少貫通誤差。
本隧道貫通點設置在Ⅲ級圍巖處,所以開挖斷面的精度尤為重要,在貫通前150 m就要進行加密監(jiān)控量測點,并增加監(jiān)控頻率,精確掌握收斂值,及時調整施工工藝。當距離貫通30 m時,打超前鉆孔進行貫通里程的復核確認。
在監(jiān)控數據信息化管理過程中,按照規(guī)范要求及時進行觀測,數據收集整理要及時,分析到位,圍巖穩(wěn)定性判斷準確,發(fā)現突變及時調整支護參數。
本項目為保證雙向掘進貫通面圍巖的穩(wěn)定性,將貫通面設置在Ⅲ級圍巖處,為控制貫通段襯砌斷面順接和凈空尺寸,在單洞貫通點前后80 m范圍根據測量數據,調大開挖輪廓線5~10 cm,襯砌臺車外放7 cm,在保證襯砌厚度的情況下利用襯砌對貫通誤差進行調整。
(1)成立隧道貫通突擊小組,統(tǒng)一安排現場施工,負責施工質量、安全、環(huán)保、量測等檢查、督促工作。
(2)通過豎半斷面開挖,增加周邊眼的數量、減少對圍巖的擾動,適當增加開挖輪廓線降低貫通誤差,隧道貫通突擊小組定期、不定期的檢查,控制施工質量,保證隧道順利貫通。
(3)進出口作業(yè)面必須做好防排水設施設備等物資準備,疏通兩測排水溝槽、清理反坡集水井,超前鉆孔前出口端順坡段的設備、人員必須做好應急準備,做好險情應對準備工作。
(4)嚴格遵循計劃貫通點紀律,進口端施工至本方案指定里程點時停止掘進,非正式調整貫通點里程的情況杜絕繼續(xù)冒進。
(5)聯絡警戒措施:建立洞內與洞外的通信聯絡系統(tǒng),確保洞內與洞外通信暢通。隧道同一洞雙向開挖剩余距離在50 m以內或者左右洞兩個提前掘進面距離30 m以內時,應加強聯系,統(tǒng)一指揮,項目部和分部指定專人負責,統(tǒng)一協(xié)調下達放炮指令,放炮時人員機械必須確認安全撤離;當同一洞剩余距離在30 m以內時,必須采取出口端掘進、進口端停止作業(yè)并撤走人員和機具的措施,同時在安全距離處設置警戒封
閉并專人警戒。
(6)嚴格落實標準化管理對二襯與掌子面的距離要求。
(7)隧道剩余距離在30 m以內時,嚴格控制循環(huán)開挖進尺在2 m內,控制裝藥量,減少爆破振動對圍巖的影響,及時支護到位;剩余5 m時采用單層小導管等超前加固措施,確保貫通面安全。
通過此次巴翁隧道貫通施工技術研究,總結了豐富的施工經驗,對導線點的復測、圍巖超前地質預報、掘進速度、貫通面的確定都有了深刻的認識,根據圍巖情況采用合理的開挖支護參數是較為有效的施工方法,對廣西高速公路隧道貫通施工具有指導意義。
[1]JTG/T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術細則[S].
[2]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guī)范[S].
[3]楊林德.公路施工手冊:隧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