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濤雒獸醫(yī)站,日照 276805)
我國基層畜禽養(yǎng)殖屬于規(guī)模養(yǎng)殖與散戶養(yǎng)殖并存的模式,而基層獸醫(yī)通常服務于中小養(yǎng)殖戶,但是由于基層獸醫(yī)業(yè)務水平較低、條件限制、資金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在進行疫病診治時不能進行實驗室檢測確診,多數是依賴以往的經驗進行畜禽疾病的診治活動,這樣極大地增加了誤診的幾率,造成嚴重的損失。
臨床診斷是進行動物疫病診治的基礎,疫病臨床診斷內容包括流行病學調查、現(xiàn)場調查、臨床檢查、病例剖檢檢查、實驗室檢查等[1]。
流行病學檢查主要是在養(yǎng)殖場報告疫情后,對養(yǎng)殖場周邊的動物進行調查,了解該區(qū)域內的畜禽養(yǎng)殖情況,同時還需要了解當地政府提出的強制免疫情況,主要是相關規(guī)定以及實施情況,方便推理疫情判斷結果。另外,還需要掌握周邊疫情情況,包括曾發(fā)生的疫情以及當前的疫情流行情況。
現(xiàn)場調查主要是調查養(yǎng)殖場周邊動物的疫情發(fā)生情況,向養(yǎng)殖人員詢問日常的飼養(yǎng)管理和開展免疫工作的情況,包括養(yǎng)殖的畜禽品種、數量、日齡、消毒措施、飼料等;患病動物的情況,數量、發(fā)病日期、飲食情況、病情變化以及采取的治療和防治措施等[2]。在整個過程中注意加強對養(yǎng)殖人員的詢問,通過問診了解疫情情況。
進行臨床檢查的原則通常是先靜后動、先群體再個體。首先,遠距離進行觀察,觀察環(huán)境狀況、群體數量、動物的運動形態(tài)、舉止情緒等;其次,靠近檢查,檢查動物的呼吸情況、呼吸數、進食飲水情況;然后是驅動動物,觀察運動時的情況,特別是患病動物的體征表現(xiàn);最后,選擇典型患病動物進行檢查[3],即選擇某個具有典型癥狀的患病動物,檢查體溫、呼吸數、氣味以及皮膚顏色,觸摸是否存在腫脹、硬塊,是否出現(xiàn)充血、出血點及其分布,觀察淋巴結是否出現(xiàn)變化。檢查口腔、鼻、眼睛有沒有分泌物及其量、顏色、性狀。檢查走路姿態(tài),同時飼喂食物,觀察進食、排泄情況,糞便的顏色、形狀、氣味等[4]。
病理解剖檢查是選擇剛死不久的動物或宰殺瀕危的動物進行病理學剖檢,檢查心、肝、脾、肺、腎、胃、腸道、膀胱、氣管等臟器,臟器的病變以及黏膜、膽囊等是否出現(xiàn)充血、出血、水腫、滲出物、壞死、潰瘍、寄生蟲或異物等情況。特別需要注意動物表現(xiàn)出的特征性病變,如豬口蹄疫的虎斑心、豬肺疫的纖維素性肺炎等,根據這些特征性病變,可以更好地做出疾病類型的判斷。
有條件的基層地區(qū)可以進行實驗室檢查,主要是采集患病畜禽或者病死畜禽身上的某些部位作為樣本,進行細菌、病毒、寄生蟲等方面的檢查。對于動物疫病,可供采集的樣品種類很多,如血液、乳汁、皮膚、毛發(fā)、器官和組織切片等,而且根據檢測對象以及項目的不同,不同樣品的采集時間也不同,如血液要根據是否凝集,在動物剛死亡或未死亡時進行采集。樣本采集要選擇沒有進行過藥物治療、臨床癥狀最典型、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動物進行采樣,如果出現(xiàn)并發(fā)癥,也需考慮并發(fā)癥的采樣。
實驗室檢查內容包括組織病理學檢查(將采集的病變組織樣本制作成切片,進行免疫組織染色,再進行顯微鏡觀察,通過對病變組織的觀察,確定動物疫病的病原)、血清學檢查(借助免疫學的抗原抗體反應,對收集到的動物疫病血清進行檢測、流行病學檢查以及免疫抗體檢測)、病原學檢查(借助微生物學和細胞學技術,實現(xiàn)采集樣品的病原微生物的分離、純化、培養(yǎng)和鑒定,包括細菌、細胞、病毒的分離和培養(yǎng)以及鑒定,還有寄生蟲的檢測)。
根據上述檢查過程和結果,推斷出疫病存在的系統(tǒng)和部位,對于有特征性病理變化的,主要以此作為疾病的判斷。對于臨床癥狀比較普通沒有特殊之處的,需要注意與多種疾病進行鑒別診斷,加強對實驗室檢查的應用。
根據調查得到的疫病發(fā)生情況、患病動物數量和前后關系,并且結合周邊地區(qū)動物的患病情況,判斷疫病是否具有傳染性。因此,需要做到快速準確,有的傳染病傳染性很強,需要及時判斷然后進行隔離和消毒處理,以防止疫情的擴散。對于不容易判斷的疫病,通??梢园凑諅魅静∠冗M行處理,進行隔離消毒后,再判斷具體的疾病類型,這樣可以減少傳染病可能帶來的損失。
主要是判斷疫病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因此需要掌握疫病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情況,并聯(lián)系該地區(qū)的疫病史進行分析,初步判定后,利用抗菌藥物進行藥敏試驗,最終判定疫病是病毒性還是細菌性。
主要是根據上述判斷結果,判定疫情的具體類別,需要根據特征癥狀和特征病理變化、系列癥狀和病理變化進行判斷,同時排除并發(fā)癥的干擾,這樣可以降低誤診幾率。
首先是根據初步診斷的結果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試探性治療,注意藥物的用量要充足,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并注意定期隨訪,用以判斷診斷的準確性。
如果用藥試治有效,則可以開展進一步的擴展治療,根據試治的結果,確定治療方向,并適當調整治療方案,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加強治療。同時要求養(yǎng)殖人員加強飼養(yǎng)管理,在飲食、運動、飲水等方面進行合理搭配,飼喂青綠多汁的飼草,可以根據疫情的情況輔助以中獸藥治療,如魚腥草、板藍根、車前草等,這樣可以增強畜禽的抵抗力,抑制疫病發(fā)展,促進畜禽病情的恢復。
如果用藥試治無效,則表明推斷的疫病是錯誤的,需要進行糾正治療,另外結合疫情的變化,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如果不能確定,應向養(yǎng)殖人員說明,并向相關部門報告,尋求技術支持。
基層獸醫(yī)是預防和控制基層畜禽疫病的重心,因此需要掌握疫情的診治流程和方法,加強對疫情的診斷,提高確診幾率,減少誤診,保證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