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嬌 韓鵬飛
(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寧夏銀川 750021)
國內外多數工程均以混凝土為主要建筑物材料,但混凝土的生產、使用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CO2,從而帶來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據估計,每生產1kg的水泥會釋放0.73~0.99kg的CO2[1]。因此,就人類長期發(fā)展而言,尋找一種綠色又環(huán)保的建筑材料就顯得極為重要。大量學者[2~3]針對綠色環(huán)保材料,進行了相關研究,并得到一種名為地聚物混凝土,從而部分解決了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本文就地聚物混凝土研究現狀歸納,總結了地聚物混凝土的理化性能、力學性能、黏結性能、碳化性能的研究內容。
地聚物混凝土生產工藝簡單在室溫條件下便可以制備,而且其制備原料為工業(yè)廢渣,屬于一種新型綠色膠凝材料。地聚物混凝土的優(yōu)點主要為強度高、耐腐蝕性強、耐高溫性好以及導熱率低等優(yōu)點[4]。關于地聚物混凝土的研究表明:地聚物混凝土不僅擁有優(yōu)良的強度及和易性,還具有較高的耐久性。
(1)物理性能地聚物良好的強度和耐久性是由于其類沸石相,同時其也有很好的耐高溫性能。
(2)化學性能地聚物的固定金屬離子性能較好,而其聚合度很高。
(3)其他性能研究[7]指出,地聚物在一些艱苦環(huán)境中是很耐用的。特別是高溫后,其防御氯化物的侵蝕性能較高。
2.2.1 正常溫度下力學性能
毛明杰,任進陽等[3]針對粉煤灰地聚物和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展開研究,由此得出結論:常溫養(yǎng)護條件下,地聚物混凝土的早期強度較低。當當地聚物處于高溫養(yǎng)護條件下,其強度增長較快。例如在50℃和80℃是,粉煤灰地聚物在3d時可達到或超過設計強度,但其后強度增長較慢。
2.2.2 高溫下力學性能
張海燕,祁術亮等[4]他們對常溫及高溫后地聚物和普通混凝土抗折和抗壓強度進行研究,由此得出結論:
(1)地聚物凈漿高溫后抗折強度較硅酸鹽水泥凈漿高;
(2)地聚物抗折抗壓強度與溫度呈反比關系;
(3)偏高嶺土-粉煤灰地聚物在高溫下會出現體積收縮;
(4)若地聚物混凝土含鈣量較低,則其有較好的抗壓強度。
張海燕,閆佳等[5]開展鋼筋-地聚物混凝土試件拉拔試驗,以此分析其黏結破壞性能,并對比鋼筋-普通水泥混凝土,由此得出結論:
(1)兩者的黏結強度與抗壓強度及劈裂抗拉強度呈正比關系;
(2)就地聚物混凝土與鋼筋的黏結強度而言,變形鋼筋較光圓鋼筋黏結強度大;
(3)就混凝土與鋼筋的黏結強度而言,地聚物混凝土較普通混凝土高。
黃琪,石宵爽等[7]測試了在不同碳化時間內,普通混凝土與地聚物混凝土的抗壓強度變化。由此得出結論:
(1)碳化后,普通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明顯增強;但地聚物混凝土影響不大;
(2)觀察微觀結構,發(fā)現地聚物混凝土更加均勻密實,結構孔隙較少,由此說明其擁有更好的抗碳化性能。
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存在環(huán)境保護和可再生資源利用。其中一方面的問題是如何解決C02排放問題,而普通混凝土生產、應用中會排放大量的C02,不利于環(huán)保和再生資源利用。因此,著重研究一種綠色環(huán)保材料就十分重要。目前而言,地聚物混凝土在環(huán)保方面是遠超普通混凝土的,關于地聚物混凝土應用工程方面的研究就十分重要。另外,在我國有豐富原材料,有效利用這些資源,不僅有利于環(huán)境還會帶來經濟效益,可謂是一舉多得。但我國對與地聚物混凝土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應用實際工程技術好不夠成熟。但若能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取得里程碑的突破,使其大量應用于工程實際,這將是一筆不可估量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