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義
(北京農業(yè)職業(yè)學院,北京 102442)
奶牛乳房炎是影響奶牛生產性能的常發(fā)病之一。微生物感染導致牛奶質量、產量下降,且治療成本大,嚴重者病牛淘汰,給養(yǎng)牛業(yè)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對奶牛乳房炎的癥狀、病因、預防與治療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獸醫(yī)臨床診斷用藥提供理論參考。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因物理、化學、微生物等因素刺激導致的炎癥反應。奶牛乳房炎主要分臨床型和亞臨床(隱型)兩種。臨床型奶牛乳房炎癥狀明顯,外觀上可見紅、腫、熱、痛和機能障礙?;寂.a奶量下降,乳汁有粒狀、絮狀凝乳塊或呈現(xiàn)黃色粘稠狀,有些混有膿性絮狀分泌物。乳房周圍淋巴結腫大。嚴重者伴有全身癥狀,體溫身高,呼吸加快。亞臨床奶牛乳房炎即隱型乳房炎,無明顯臨床癥狀,常被人忽略。乳汁檢測可檢測到致病菌,pH身高,細胞學檢查可檢測到乳汁中體細胞數(shù)增多。
2.1 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 病原菌的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癥的主要因素。引起奶牛乳房炎病原微生物有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等。目前已知從奶牛乳房炎病牛病料中分離出來的微生物達150多種。其中細菌是引發(fā)奶牛乳房炎主要的病原微生物。90%以上的奶牛乳房炎是以大腸埃希菌、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這三種細菌為主要致病菌。李新圃等通過對302份臨床型奶牛乳房炎乳樣檢測,分離出來細菌257種,其中主要致病菌檢出率高達40%,包括常見的無乳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以及屎腸球菌、糞腸球菌、化膿隱秘桿菌等條件致病菌。另外檢出菌還包括部分乳酸菌和肉毒梭菌等。杜琳等對內蒙古、黑龍江等生鮮乳生產省區(qū)的乳房炎病牛乳樣進行采集發(fā)現(xiàn),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糞腸球菌、克雷伯菌的檢出率達到37.14%、17.14%、12%、10.29%。
2.2 病原微生物感染途徑 擠奶時器械和手臂消毒不嚴格,牛舍環(huán)境惡劣導致牛體及乳房部位污垢太多,這些都為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乳腺創(chuàng)造了條件。另外,自動化擠奶器械,長時間地進行真空抽吸,易造成乳腺損傷,從而有利于病原菌的入侵、感染。
2.3 奶牛自身因素影響 干奶期是奶牛隱形乳房炎發(fā)生的高峰期。在干奶期,機體內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乳房泌乳停止導致血液循環(huán)功能下降,另外乳房內殘余的乳汁,管理上的疏漏,奶牛營養(yǎng)不均衡,精飼料過多等,這些都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創(chuàng)造了條件。
奶牛泌乳高峰期,機體能量消耗大,營養(yǎng)缺乏,使機體處于能量負平衡,機體抵抗力下降,導致奶牛乳房炎的發(fā)病率提高。奶牛生產胎次5胎以上的,相較于生產1~2胎的,奶牛乳房炎的發(fā)生率顯著提高,其原因與機體機能退化有關。另外夏季天氣炎熱、潮濕,環(huán)境中細菌等微生物繁殖較快,從而增大奶牛乳房炎的發(fā)生機率。
首先,加強飼料營養(yǎng),根據(jù)奶牛泌乳不同時期,適時補充能量、維生素、微量元素、粗飼料等,尤其在泌乳高峰期,應特別注意營養(yǎng)能量的補充。其次,擠奶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注意手臂、擠奶器的消毒。注意擠奶順序,防止交叉?zhèn)魅?。保持畜舍良好的衛(wèi)生條件,經常消毒,注意通風。做好牛體的衛(wèi)生清潔工作。冬季注意保溫,夏季降暑。最后,定期觀察牛群,檢測乳汁,及時治療患病牛。注意干奶期預防工作,可采用藥浴或者灌注中草藥等抗菌藥物的方式進行預防。
4.1 抗生素療法 抗生素抑菌效果較好,首次使用需加大劑量。但長期使用容易產生耐藥性,造成乳產品藥物殘留,進而威脅著人類的食品安全,故針對中大型牛場,使用前應進行乳汁中細菌分離培養(yǎng),生化鑒定,進行藥敏試驗,篩選出高效的抗生素,從而縮短治愈療程、提高治愈率。對于多種病原菌混合感染的奶牛乳房炎,不同類抗生素聯(lián)合用藥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據(jù)報道,氟苯尼考和替米考星聯(lián)合用藥對多種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另外,也可采用卡那霉素與恩諾沙星、氧氟沙星與阿莫西林等聯(lián)合用藥。根據(jù)菌株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和敏感性,可采用針對性地用藥,對葡萄球菌有較好抑菌效果的抗生素有卡那霉素、環(huán)丙沙星、氨芐青霉素等,針對大腸桿菌型乳房炎可采用慶大霉素和環(huán)丙沙星等,對于鏈球菌可采用除四環(huán)素和林可霉素外的其他抗菌藥物。
4.2 中藥療法因抗生素的濫用,易產生耐藥性,“有抗奶”,和“三致”反應。而中藥因毒副作用小,且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不易產生耐藥性等特點,故被廣泛用于畜禽生產養(yǎng)殖,特別是在倡導食品安全的今天,逐漸地被關注和重視。中醫(yī)認為,奶牛乳房炎即乳癰,多為氣、血、痰、濕郁結不散而致。因此中藥組方治療的原則是淸熱解毒、抗菌消炎、通經活血、消腫止痛、活絡通乳。目前常用的中藥劑型主要有散劑、煎劑、灌注劑、注射劑、凝膠劑等。郝景鋒等選用金銀花、黃芪、川芎、紅花、蒲公英等多種中藥制成中藥煎劑,對隱形奶牛乳房炎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陳利霞用魚腥草、當歸、乳香、甘草等制成乳房注射液治療臨床型奶牛乳房炎,2次/d,連用7d,能夠提高產奶量和改善乳汁質量,且有抑菌抗炎作用。另外可以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臨床效果較好。
4.3 生物療法 包括細菌病毒代謝產物、細菌等。據(jù)報道,乳酸鏈球菌素、噬菌體內溶素、微生物活菌制劑等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吳俊強等研究表明,乳酸鏈球菌素治療臨床型奶牛乳房炎治愈率達到90.2%,對隱性乳房炎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且對乳酸菌的發(fā)酵抑制作用在用藥后36h后即可恢復。楊靜等利用益生菌制成活菌制劑治療隱形乳房炎,采用灌注療法,連用7d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