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博+陳華新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國力的不斷強盛,英語在我國的外交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是國際上的通用語言。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學習英美文學課程不僅僅只是對于英語言的學習,也是對于國家文化的學習和了解。本文就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課程教學分析、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現狀,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現代教學思路以及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實施對策進行深度分析。
關鍵詞:英語專業(yè) 英美文學課程 現代教學思路
一.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課程教學分析
英美文學這門課程在英語專業(yè)中是比較重要的一門課程,大學生可以通過對于英美文學的鑒賞和分析進行英語的學習,加深自己對于英美文化的理解與了解,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
1.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功能。
英美文學從20世紀初才真正融入大學英語教學課程之中。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可以去學習其他國家以及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和發(fā)展。英美文學與大學英語專業(yè)進行不斷融合的過程中,通過英美文學所倡導的人文素養(yǎng)的教學方式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以及教導學生學習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英美文學課程通過對于英,美國家的歷史文化的介紹以及國家文明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在不斷深入研究不同語系的文化背景時,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加深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老師通過對英美文化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在對英美國家的歷史的學習過程當中進行英語語法,語句的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2.高校英美文學課程教學的目的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是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是作家們的心血創(chuàng)作,同時也是當時文化藝術發(fā)展的記錄以及整體水平的反映,通過對英美文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審美能力以及對于其他事物的觀賞能力,以正確的視角去看待歷史不同時期的藝術表達。文學是國家現實生活中的表現,是反映民族心聲的一種表達方式,是記錄歷史的最準確的文本,而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便為學生提供了去了解這些歷史文化的一條捷徑,因此,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去了解英,美國家的歷史文化以其人文素養(yǎng),通過教學課程去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欣賞水平。英美文學課程涵蓋老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它涵蓋了歷史、精神文化以及人文素養(yǎng)的教學,他在提高學生語法結構、擴大學生詞匯量、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他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欣賞水平。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不僅是對于學生對英語專業(yè)的英語課程的教學,而且也是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的教學。
3.英語專業(yè)與英美文學課程的關系。
英語專業(yè)是培養(yǎng)具有牢固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知識的學科,英語專業(yè)的學習可以使得學生能在編輯、外企、新聞出版社以及文化等方面從事翻譯工作的學科。英語專業(yè)他是一個比較大的學科,其中包含著許許多多小的分支課程,在這些小的分支課程中就涵蓋有英美文學課程,因此,從英語專業(yè)出發(fā),可以籠統(tǒng)的說英語專業(yè)中包含著英美文學這一課程,是整體與部分的有機結合關系,語文課,而從英美文學課程出發(fā),它可以通過文本準確的體現英語專業(yè)的學科目的。
二.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現狀
1.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效率不高以及教學方式的單一化
我國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十分的頑固,其實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教育業(yè)大力發(fā)展新興教學模式,以強力手段將我國的教育推入新時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依舊是英語專業(yè)學習的一大阻礙。多數高校在開展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的時候,老師會將大多數的精力放在國家歷史和文學以及文化的教育教學上,主要介紹作者的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的背景等方面,教學內容也局限于人物的創(chuàng)作、人物的形象描述、作者使用的表達手法以及文學風格的評價等方面,雖然這些方面的闡述以及教育教學會讓學生對于英美兩國的文化有一個很深入的了解以及深刻的學習,但是在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藝術欣賞能力以及英語的學習上并不能夠起到特別大的幫助。老師在講授的時候,大多數使用的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灌輸式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使得課堂上缺乏活力,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課堂,在課堂上學生并不是主體,他們只是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老師所教授的知識,這樣會使得學生認為課堂的教學很枯燥,讓學生失去對于文化文學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逐漸喪失對于英美文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2.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時間有限
由于文化課程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長期的文化熏陶以及潛移默化式的文學滋養(yǎng),使得學生對其有深刻的理解,對于學生產生更深遠的影響,這便需要長期的教學時間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充分化。但是,我國高?;谟⒚牢膶W的課程時間僅僅只是正常課程的八分之一。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涵蓋面十分廣泛,想要達到每個方面都有所了解并且精確掌握,便需要十分充足的時間,而教學時間與教學內容的不匹配時的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只是在走形式化,并沒有更深入學生的英語專業(yè)學習當中,并沒有使得學生有所收獲。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得老師在教授理論知識的時候,不能仔仔細細地進行解讀,老師要關注課程的進度,不停的趕課程,也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產生了許多的困難,讓學生認為課程十分無趣,枯燥,而老師也沒有時間去通過語言溝通調動學生的課堂氛圍。
3.英美文學課程考核形式過于單一。
多數高校對英美文學課程的考核形式為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核,學校以單一的考核形式來判斷學生對于英美文學課程的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與當前我國教育界倡導的素質教育相違背。如今的大學生,“臨時抱佛腳”的能力非常優(yōu)秀,并且有時候老師還會幫助學生們在課程教學的最后一堂課,進行對于重難點的劃分以及解讀,讓學生在課程考核之前便可以進行重難點的復習以及背誦,使得學生能夠在課程考核時有一定的通過率,保證教師自身的“安全問題”。
4.教師教學endprint
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的時候,只是一貫的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很難有自己的想法以及思考,就算學生產生了疑惑,學生也不敢在課堂上提出來,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這樣便會使得老師不知道學生所想,學生不理解老師所講這樣現象的出現。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溝通是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的直接手段之一,但是這種手段在如今已經不斷被忽視。學生不能夠與老師進行平等的交流,這樣會使得學生在學習上產生一定的障礙,也使得老師在教學方面產生一定的困難,從而導致教學目的的無法達成以及教學效率無法得到提高。
三.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現代教學思路
1.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
英美文學這一門課程,它其中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包含著英美國家的歷史、文化,而且還包含著關于英語方面的理論知識,并且英美文學的內容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不斷豐富,不斷擴大的,而要求學生對于英美文學這門課程進行內容上的理解與掌握很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重難點的學習,精品知識的解讀,對于學生不僅要讓學生從重難點中學習到知識,而且還要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對于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學習逐漸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教師借助少而精的課程,對于學生進行教育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呈現雙贏的局面。
2.做好現代化教育模式的引入
伴隨著經濟的多元化發(fā)展,信息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在教育行業(yè)帶來的是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教師在教授英美文學課程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在課堂上進行視頻的播放,讓學生們可以直觀的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發(fā)音。教師也可以在進行視頻播放之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這個視頻,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加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使得學生能夠在看視頻的同時積極的思考問題,自主的參與課堂中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美文《哈姆雷特》以及《仲夏夜之夢》的時候,老師可以將故事情義些與自身的教案聯系在一起,在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時不時的播放出一段視頻,使得學生通過視頻的教學,對于英語的語法以及發(fā)音都產生一定的了解以及學習,再通過老師的講解對其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3.教學思路的改變
在教學思路上,教師應當以實踐為主。就是因當時的英美文學的教育教學與英語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教學有一定的銜接。教師在進行英美文學教育教學的時候,穿插英語專業(yè)的語法,語感以及語句的教育教學。例如在英語專業(yè)語法教學過程中,將小說中的復合型長句進行在課堂上提煉出來,進行分析與講解使得學生能夠在閱讀英美文學小說時還能進行英語語法的學習;在訓練學生語言翻譯能力的時候,可以截取英美文學小說中的某一部分進行翻譯工作的訓練;再例如可以針對某些枯燥的專業(yè)化課程知識進行其他專業(yè)知識的引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知識的學習。
4.考核評估方式的改變以及創(chuàng)新
英美文學課程本身內容就比較豐富廣泛,內容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再加上期末考試的壓力會使得學生對于英美文學這門課程的考核抱有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認為只要能夠順利通過這門課程便可以了,不求取獲得更高的分數。然而課程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產生興趣,并且能夠主動積極的去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而這種完全違背了教學目的的考核就算學生拿到了滿分。也沒有什么意義。因此我們應當在評估考核方式上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不會認為考核是一種壓力,一種負擔,卻又不會敷衍了事的對待考核。
參考文獻
[1].胡春洞,王才仁.《學科現代教育理論書系·外語》.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
[3].張連仲.《基礎教育現代化教學基本功---中學英語卷》.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
[4].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2003,福建教育出版社,P119-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