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發(fā)竹
引起文壇廣泛關注的湖北作家曉蘇,被稱為荊楚三杰之一,更被稱為短篇小說高手。對于短篇小說情有獨鐘的我,自是由衷地喜歡上了他的作品。印象里最深的是他2013年發(fā)表在《作家》第2期的那篇《花嫂抗旱》,不光寫得有意思,而且有意義,處處閃爍著耀眼的人性光芒。
一.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敘述
《花嫂抗旱》主要講述了花嫂與三個男人抗旱的故事。文中對花嫂的著筆不多,主要是通過另外三個男人的行為和心理,將一位豁達爽快、善良智慧的花嫂呈現(xiàn)在廣大讀者面前,讀后讓人心生愉悅。當油菜坡遇到罕見的干旱時,花嫂代替病倒的丈夫李寬參加了抗旱。當三個男人看到身穿綠色襯衣、兩個翻領就像兩片綠汪汪的荷葉的花嫂時,三個男人眼睛里感到非常清爽,比點了眼藥水還要舒服,他們的眼睛已好久沒有這樣清爽過了。四周的樹和草都是枯的,像曬過的腌菜。他們成天看著這些東西,一點兒也清爽不起來。這里作家用非常細膩的筆墨,寫出了三個男人看到花嫂后獨特各異的心里反應。長時期的干旱,田里的莊家快要枯萎了,這三個男人呢,也因干旱顯得無精打采,生命似乎也沒有一點活力了。而花嫂的到來,乃至她身上的這件綠襯衫卻給了這三個男人無限的生機。綠色代表希望、代表生命力,那么花嫂是不是會給這三個男人也帶來抗旱的希望呢?這為以后花嫂去崔化龍家借抽水機設下了伏筆;不僅如此,同時也為花嫂不因這三個男人與丈夫李寬發(fā)生過爭執(zhí)而計較作了鋪墊,花嫂的丈夫李寬與三個男人吵架時心臟病突發(fā),所以這三個男人都覺得愧對花嫂,甚至不敢正視花嫂。而花嫂在這三個男人面前就像什么事都沒發(fā)生過,反而感謝他們?yōu)檎煞驍r車。一個寬容大度的花嫂躍然紙上。更值得強調的是,三個男人攔著的車主是只認錢不認人的崔化龍,他無意帶人,但當他知道病人是花嫂的丈夫后,還是答應將李寬帶到醫(yī)院。作家在這兒又引出一段花嫂曾經應聘在崔化龍公司上班的故事,因為崔化龍曾經性侵過花嫂,花嫂毅然離開了這家公司回到了自己的農家。足見花嫂是一個不甘屈辱、剛烈的女子!這為以后花嫂不顧個人恩怨挺身去崔化龍家借抽水機,起到了很好的反襯作用。照理說,花嫂與崔化龍有前嫌,她是不可能去他家借任何東西的,但是,當花嫂看到稻田里的禾苗都快要枯了,這需要用抽水機才能將河坑里的水抽到稻田里去,恰恰崔化龍家又有抽水機。花嫂雖然只是一個農家婦女,但是她識大體,她懂得女人的尊嚴不可辱,她更懂得“民以食為天”??v然是闖刀山過火海,她也要去崔化龍家借抽水機?;ㄉ┍热魏稳硕家靼走@個大河坑是自己好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她因小解時被光棍自喜偷看,只得跑到離這三個男人遠一點的地方去小解,想不到居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特別大的蓄河坑。她將個人恩怨與大眾利益拿捏得相當準確分明,不得不讓人對她刮目相看——這是一個胸襟寬廣豁達、爽快善良的女子!故事就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波三折、唯美地敘述著,把一個平平常常的故事講得迂回曲折,饒有興致。敘述始終都離不開寫花嫂,花嫂的形象在這些事件的襯托下逐漸凸顯、逐漸高大、也逐漸豐滿起來了。小說里提升的不光是抗旱的層次,花嫂的人格魅力也相應地提升了。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
二.鮮活傳神的語言
優(yōu)秀的小說常常離不開鮮活傳神的語言。在《花嫂抗旱》里,有很多語言都讓讀者過目不忘。不管是寫抗旱的三個男人,還是寫花嫂,都很少使用方言,而是吸取大眾認同的書面語,這樣讀起來就感到無比的輕松和愉悅。當花嫂出現(xiàn)在河口時,光棍自喜刷地站起來了,他是瘦高個,站在沙灘上的樣子就像誰在那里插了一根竹竿;老婆常年在外打工的門神看見花嫂后,連忙往起站,一邊站一邊拍屁股上的沙;瘸腿陳官高聽見門神拍屁股,仰起身來,剛一仰起就看見了花嫂,陳官高看見花嫂后也站起來了,他的動作沒有自喜和門神麻利,他掙扎了好半天才站起來。就這樣寥寥數(shù)語,三個男人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光棍自喜,既瘦又高,像竹竿一樣??招牡闹窀统3W屓讼氲經]有腦子,也為后面他在另外兩個男人的慫恿下,最先跑去偷看花嫂小解設下了伏筆,自喜的命名可謂經典,既象形又隱含寓意,尤其是他在看見花嫂后,站起來的動作之快,作家用了一個“刷”字,更是將這個人物寫活了;再說門神,這個因為老婆常年在外打工的男人獨自守著那個家,守著那棟屋,自然就像門神了,對門神的命名具有切合實際的意義;最后說到陳官高,當他看到花嫂后,首先是仰起身,掙扎了好半天才站起來。這里的“仰”字和“掙扎”一詞用得相當妙!這個“仰”字,或許是因為陳官高腿瘸,本身就不方便長期養(yǎng)成的習慣。但當他在看到花嫂后,“掙扎”了好半天才站起來,這里的“掙扎”與努力同義,同時也帶有一種不管不顧、拼命的意思。是什么讓一個腿腳不便的男人有如此的決心一定要站起來呢?是花嫂。這樣的描寫都是為主人翁花嫂服務的。
又如,花嫂舀水的時候,三個男人都看著她。她舀水時彎著腰,屁股上面露出了一圈白肉。他們很快就看見了那一圈白肉。六只眼睛同時放大了一圈。光棍自喜看得最使勁,脖子一下子伸長了一倍,像收音機里的天線被人猛然抽出了一節(jié)。門神沒有伸脖子,可也把舌頭伸出來了,紅兮兮的,像在嘴唇上掛了一塊紅布。陳高官雖然一沒伸脖子,二沒伸舌頭,但他卻一個勁兒地吞涎水,涎水經過喉嚨時,喉結就鼓成了一個包,有點像蛇吃青蛙。爾后,三個男人看到花嫂在河灘上支起了白色的蚊帳,就知道花嫂要在這里過夜了,然后他們就激動起來。他們激動得不得了,差不多一夜沒睡。第二天早晨,河邊上發(fā)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三個男人突然間相互說話了。首先是自喜問陳高官為何對自己笑,陳高官說,我笑你眼圈都紅了呢。陳高官還沒來得及回答自喜,門神也湊過來看了一下自喜的眼睛,看后說,你昨天晚上肯定是想花嫂的心思了!門神正得意,陳高官突然看著他的眼睛說:你不要笑別人了,其實你的眼睛也是紅的。這里,三個男人看到花嫂屁股上露出的白肉時,六只眼睛同時放大了一圈。尤其是那三組并列的比喻,既形象又貼切,讓人忍俊不禁,會心一笑。饑渴的男人見到美好的女人時那種反應和表現(xiàn),就那樣赤裸裸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恍若置身現(xiàn)場,營養(yǎng)了一場視覺盛宴!這樣的語言描寫才有意境,剛好觸動了人的內心深處那根感性的琴弦。既遠離了政治說教,也無意于道德說教,它是人性自然而然的流露和體現(xiàn)——“旱情”使然,“人性”使然。這里作家用最樸實的語言寫出了人性的本真,盡管三個男人都假裝正經,但他們內心深處對女性身體的渴望和愛慕已盡凸顯。長時間未接觸女性,不代表他們不渴慕女性。而渴慕女性,身邊又沒有女性,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和諧。感受是一個很美好的東西,用心感受曉蘇文字里流淌出來的那種人性美,其實真的很溫暖、很柔軟。他并沒有將現(xiàn)實中人性的不和諧因素表現(xiàn)人性之惡,也沒有將某些看起來不好的感受定位源于本惡。這里的不和諧因素恰恰是因為本善沒有實現(xiàn),才以不和諧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與張愛玲寫人性的惡和史鐵生寫人性的絕望截然不同。作家是在引領讀者以善的胸懷去體味某些不和諧的言行,其中不和諧的言行中亦深藏著本善。小說家往往在寫小說之前,就想到了要將生活中的一些不和諧因素滲入到小說中,這樣讀者在讀的時候,就能真切地感受到這種語言的生活化,從而在內心深處引起強烈的共鳴——感同身受。這些語言的節(jié)奏輕快明朗,沒有那種如釋重負后的長嘆,有的更多的是勞乏頓消的輕松。曉蘇老師的碼文造句變幻無窮,力求每一個字詞句都恰到好處,這種語言的磨礪,使得每一個句式都閃閃發(fā)光、熠熠生輝。更是準確無誤地凸顯了人性至善。endprint
三.別具一格的構思
好的小說常常讓人回味無窮,這都離不開作家巧妙的構思。在《花嫂抗旱》里,故事一開頭便交代了三個男人,一個是大齡小伙,沒接觸過女人;一個是老婆在外打工,忍耐著身邊沒有女人的孤寂;一個是妻子有病,揣有心病。這三個男人也和大自然一樣,出現(xiàn)罕有的“旱情”。在三個男人抗旱期間,花嫂的出現(xiàn),而且是帶了蚊帳在河灘石板上睡眠,給了三個男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意外。一個關鍵時刻勇于撐起家計的半邊天,不同凡響的性格,已經突兀出來了。如果小說僅僅只寫到這兒,也足以表達作品的藝術魅力了。但曉蘇老師硬是用了那樣一個溫馨的結尾畫面——“他們都喝醉了,三個男人都醉如爛泥,不知怎么鉆進蚊帳,擠在石板床上睡著了?;ㄉ┶s早醒來,看到身邊的情境大吃一驚,更讓她大吃一驚的是,天上不知什么時候下雨了,和潮濕的蚊帳一起被淋濕的,還有干涸的河灘?!币粓霎惓FD苦的抗旱,因為有了花嫂,因了她用女性特有的柔腸,用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美好的心靈,因了她的大方,因了她的熱情,因了她的寬容和智慧,終于戰(zhàn)勝了干旱的侵襲,譜寫出一副溫情淋漓的鄉(xiāng)村生活畫面。尤其是這結尾的妙筆,讓人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花嫂與三個男人齊心協(xié)力共同抵御并戰(zhàn)勝的絕非只是大自然的旱情所帶來的災害,同時,他們齊心協(xié)力挽救的也不僅僅只是干枯的禾苗和賴以生存的稻谷。讓人回味無窮的是:“天上不知什么時候下雨了,和潮濕的蚊帳一起被淋濕的,還有干涸的河灘。”向善與求美一直都是曉蘇小說里充分彰顯出來的一種理念。他從不蓄意去傳遞一些丑惡的東西,因為他說過寫小說一定要寫的有意思才有意義。曉蘇小說體現(xiàn)出來的意思,是情調、趣味和美感。天上的雨,蚊帳里的花嫂,讓人自覺不自覺地想到花與雨水的關系,花兒離不開水的滋潤。那么作家將主人翁命名為花嫂,難道不是經過深思熟慮構思的么?花,歷來都是希望和美好的象征;嫂,少婦的簡稱。那么“花嫂”呢?顧名思義,自然就是花一樣美的少婦了?;ㄉ┍涣軡窳?,蚊帳被淋濕了,河灘也被淋濕了。花嫂那么美,當然要有雨水的澆灌和呵護,否則就會凋謝與枯萎;潔白的蚊帳要有雨水的洗滌才不會有污點,或者說這里的潔白蚊帳,也象征了女性的純貞;河灘要有水才能稱其為河灘。這種由文字里流淌出來的美,這種對美的描述和感受,是不言而喻的。作家對美的渴望、追求和向往無不流溢文字中。這里的“被淋濕”實則就是“被呵護”,美的東西是需要好好呵護的。越呵護越美,越呵護,美越恒久。這樣的呵護是一種美的境界。這樣樸素、極具生活化的描寫,都是作家花了大量的心血,進行精心的構思,全都用了寫作技巧的。作家恰恰捕捉到了這樣一個溫馨的畫面,這不是高于生活,而是還原生活的作用。這樣的觀察、發(fā)現(xiàn)、思考和表達,都需要作家用心去看生活、感受生活。作家曉蘇具備這種還原生活的能力。因此他的作品讀起來親切自然,感覺離我們的生活很近,不陌生,脫離了那種生老病死的戲劇化方式,總是給人一些美好的希望,甚至一些美好的想象。讀者覺得這樣的生活非常有意思,非常有味道。與小說里偶爾出現(xiàn)的一些不和諧都得到了很好的緩解,表現(xiàn)了人性的善與美。
讀完《花嫂抗旱》后,我突然理解了李敬澤先生所說的“小說是個野孩子”的真正含義。那些野性、野心與野趣在《花嫂抗旱》里得到了很好的詮釋,讓人回味無窮。既寫得比較開放,又很有節(jié)制。既寫出了人性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又不違背人性本身。更重要的是我在這個作品里讀出了唯美——一種內容上的美、形式上的美、本質的美。曉蘇老師把小說當作一種藝術,將一切門類都用到小說當中去。他的小說具有詩歌的激情和敏銳,也不乏散文的情調與優(yōu)美,更有戲劇的跌宕與傳神。這些都離不開他對各種門類融會貫通的運用,所以在他的小說里,常常有著明顯唯美主義傾向的美感傳遞。
世界上沒有貧瘠的土地,只有瘦弱的思想。小說是關乎靈魂和心靈的藝術,因此真正的好小說其實都來自作家生命最隱秘的地方,對愛、溫暖、善良和美好人性的沉迷,也讓作家在習以為常中能夠更為深刻和深沉地體驗這種光芒。對小說而言,當內心的體驗上升為一種普遍的生命哲學的時候,這種寫作才能夠呈現(xiàn)出應有的生命活力和價值,這一點,對小說家來說,是最為珍貴和重要的?!痘ㄉ┛购怠肪褪亲骷視蕴K有關生活、生命和人性的詢問和思考,他所要表達和探尋的或許是對真理真相和美好人性的渴求與贊美。與其說滲透的是作家的情感汁液,還不如說是作家長期注入作品中的理性思考拓展了他小說的精神天地更為確切。曉蘇老師正是具備了這樣的情愫,因此,他以他文字的情感打動人,為人民的心靈帶來光明,帶來希望,燭照理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