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坤榮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教學之道,牽涉到方方面面,有許多傳統(tǒng)的好做法好經(jīng)驗。但我們覺得,在平常的習慣做法中如果來個另類思考,實施別樣做法,也有可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并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管理的質(zhì)量和效益。
一、課堂學習,嚴禁“攤開書本”
【案例】上課鈴響了,學生都習慣性地打開書本,把書本攤開在課桌上。這時王老師卻盯著學生,提高了嗓門喊道:“把書本合上。”學生頓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人動作遲緩了點,老師兩眼圓睜,直逼著大家,一字一句地強調(diào):“書—本—合—上?!崩蠋熋鎸Υ蠹遥謸P頓挫地說道:“老師上課有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在老師講解例題時,你們要盯著黑板,跟老師一起研究題目,絕對不能把書打開。”上課不能打開書本,那叫上課學習嗎?為什么不能打開書本呢?什么時候打開書本呢?學生滿腹狐疑,心想這個老師就是有點特別。繼而,老師解釋道:“師生課堂上一起研究題目,是不能打開書本的,因為一打開書本就會干擾研究題目的思路,也會影響上課集中聽講的注意力?!崩蠋燁D了頓,又說道:“上課要合上書本,但課前要打開書本。書上的例題分析,你們在課前要預習起來,有不懂的地方要打個問號。課上完了,看看問號“耳朵”有沒有拉直……”老師的話,學生似懂非懂,但他們都默默地記住了。
【思考】課堂上一般是老師引領學生看書理解回答問題,而這位王老師的做法卻別具一格。我們認為,課堂上老師讓學生合上書本,靜心聽講,能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能促使學生猜測、期待、思考乃至浮想聯(lián)翩。老師的這個做法滿足了青少年喜愛求索未知事物的心理需要,使學生上課時始終處在一種“問題情境”之中,思索思索再思索,又時時體驗著“忽焉有悟”“豁然開朗”的愉悅心情,這個做法有效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同時,課堂上合上書本,又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在課前、課后去打開書本,去預習去探究,以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因而,老師在黑板前分析講解,而下面的同學卻在或左顧右盼,或拿著書本照著回答,或不聽講解而自顧自時,不妨嚴禁“攤開書本”。
二、抄襲作業(yè),可以“睜眼閉眼”
【案例】一位校長從城區(qū)學校調(diào)任鄉(xiāng)鎮(zhèn)一所薄弱初中。這所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外地民工子弟,家庭教育不夠好。他到任后了解到,這些孩子往往懶得做回家作業(yè),他們早晨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打聽誰誰的作業(yè)做好了,然后借人家的本子來抄抄。早晨教室里,是一番繁忙的奮筆疾書的景象。老師檢查作業(yè)時,作業(yè)是收齊了,但作業(yè)不是學生親自看、算、做的,而是“借鑒”來的。為此,這位校長憂心忡忡。怎么辦?學校采取了果斷的措施—出臺了早晨作業(yè)一律不許抄襲的規(guī)定。如果有學生違反這一規(guī)定,則要受到批評教育甚至處分。一時間,早晨抄作業(yè)的現(xiàn)象似乎得到了遏制。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學生的作業(yè)本很難收齊上交。最煩心的是,學生要么不交作業(yè),要么回你一句“我不會做”。早晨學生之間談話,由原來的“作業(yè)做好了嗎?我看看”,變成了“我不會做。隨它去”。越來越多的學生加入了“我不會做”的行列,成了交白卷的“英雄”。學生的學習風氣變了,由原來的在教室里奮筆疾書,變成了在校園里溜達閑逛。為此,這位校長再次陷入了迷茫之中。
【思考】面對抄襲作業(yè)的現(xiàn)象,我們要全面分析,理性對待。對學生偶爾抄抄作業(yè),我們不必如臨大敵。只要有群體的學習作業(yè),抄襲現(xiàn)象就無法避免。這所學校的學生家長大多是外地民工,對家庭教育不夠重視,學生學習習慣比較差,成績不夠理想。但學生早晨到校后急著要抄襲“借鑒”作業(yè),說明他腦子里還是想完成作業(yè),想給老師一個好的交代。盡管他對知識掌握不透徹,題目不會做,但“借鑒”后上交作業(yè),說明他內(nèi)心有某種積極向上的心思。這種心思是很脆弱的,正如剛出土的幼苗;對于這種心思,我們要呵護關(guān)愛,要小心翼翼地對待它。如果粗暴地對待它,一棍子把它打死,就很有可能把學生進取向上的火苗給撲滅掉了。學生的進取火花沒有了,那么學生就不把學習當成一回事了,就我行我素、“肆意妄為”了。學校如果不顧實際情況,看不到學生想完成作業(yè)的心思愿望,而強行出臺嚴禁抄襲、違者處分的制度,那么就等于把學生強制推向“我不會做”的馬虎隨便的行列。這很顯然是和教育的初衷相違背的。
因而,我們不妨以敞開的心態(tài),辯證看待和化解學生抄襲作業(yè)的問題;我們要冷靜分析,謹慎對待,妥善處理,因材施教。不要通過粗暴的方式來禁止抄襲現(xiàn)象,而應該多一些責任心和耐心,應該通過合理引導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意識和學習管理能力。我們要保護好學生內(nèi)心積極向上的火花,呵護培育,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
三、檢測考試,允許“公布題目”
【案例】課堂上,數(shù)學老師告訴大家:“同學們,明天要考試。我希望大家都取得好成績。”話音未落,調(diào)皮的學生拉長了腔調(diào):“我基礎差,考60分就很好了。”“不,要考90分以上。”老師的話語看來一本正經(jīng)。“除非我偷看,除非老師把試卷提前告訴我們?!蹦莻€學生依然有點油腔滑調(diào)。老師看了看大家,微笑地說:“這次考試,試卷提前發(fā)下來。但有個前提,那就是每人至少要考90分以上。好嗎?”聽到老師說要把試卷提前發(fā)下來,學生異常興奮,“好”的聲音喊得特別響亮。唰,唰,唰,老師真的把試卷發(fā)下來了。同學們看著手里的《第三章知識目標試題》,有點懵了。老師又開口了:“這張試卷題目囊括了本章的知識要點。明天考試就考這張。如果上面的題目不會做,你可以問同學,也可以問老師,要弄懂會做。但要有明確的分數(shù)目標?!苯淌依镱D時一陣騷動,學生們有的左顧右盼,有的前傾后轉(zhuǎn),有的索性拿著試卷擁到優(yōu)秀生旁邊??粗@幕情景,老師的嘴角微微上揚了。
【思考】考試,是老師教和學生學的一種必要手段。但如何檢測,這里面可大有講究。就檢測題目來說,有的老師喜歡出難題怪題,想難倒學生,“一棍子”打趴下,讓學生考個60分乃至不及格,以此來殺殺銳氣,激勵學生從挫折中爬起。其實,檢測反饋,是伴隨著學習的過程的,只要有學習,就應該隨時有檢測;檢測不是結(jié)果,而是手段;檢測的目的也是達成知識的掌握。檢測的方法、形式和內(nèi)容,也是多種多樣的,如當堂反饋、口頭提問等。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把檢測試卷提前告訴學生,就像案例中所說的目標試題。這類試題講究知識的完整性,囊括單元的知識目標,也包含了書上例題。這張試卷提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在做、問、記(甚至是背)的同時,全面掌握知識。老師要求滿分,至少90分,這樣做,既讓學生溫習了舊知識,又使學生在經(jīng)歷了做、問、記等階段后嘗到了學習的成功感。事實上,只要平時的檢測考試指向讓學生掌握知識,指向激發(fā)思考培養(yǎng)興趣,那么不管是否提前公布題目,都能給教學帶來令人滿意的效果。
總之,對于學習管理中的很多做法,包括另類做法,只要認真剖析,就能悟出其中的“道道”;踏實行事,就能收獲豐碩的果實。課堂學習不必非要打開書本;抄襲作業(yè)不必非要狠狠懲罰;檢測考試不必非要嚴守題目秘密。只要是激發(fā)學生學習、促成學習成效的做法都可以實踐嘗試,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和學達到“佳木秀而繁陰”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