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衛(wèi)
摘要: 朗讀,是對同學們進行語調、語速、節(jié)奏、情感等方面的技能訓練和說普通話訓練的語文活動。朗讀,是讓同學們認知文字、感受聲律、體味詞句、領會情感、品味意境、發(fā)展語感的充滿情致的實踐活動。所以,課堂上的朗讀,小而言之,是培養(yǎng)語感、形成閱讀能力的極為重要的正確途徑;大而言之,是教學改革和教師設計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標志。
關鍵詞: 初中語文;朗讀;方法
一、明確朗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首先,朗讀于個人而言是學生對文章的自我闡釋,是學生對文章的自我的解讀和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和成長,清陸世儀說:“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歲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自十五歲以后,知識既開,物欲漸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人凡有所當學之書,皆自十五歲以前使之熟讀。不但四書、五經,既如天文、地理、史學、算學之類,皆有歌訣,皆須熟讀”。這段話抓住了青少年心理特征,強調了“讀”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是非常正確的。茅以升說:“青少年時,經常背誦古文,使人漸漸掌握了作文的道理,了解了抒發(fā)感情的表達方法,諳練了語言的流暢和優(yōu)美”,朗讀是背誦的基礎,對文章的反復朗讀,可增強學生記憶力,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為學生今后的聽、說、讀、寫打下牢固的基礎。
其次朗讀于教學中具有調節(jié)節(jié)奏,對話交流的作用,一堂精彩的語文課如沒有瑯瑯讀書聲的鋪墊,只有老師的講解,是沉悶而乏味的,朗讀中,學生既具有了一種主觀能動性,又是對課文內容的二度創(chuàng)作,在此基礎上穿插上教師恰當?shù)狞c拔和引導,可很好地實現(xiàn)師生間的互動及課堂氛圍的調整,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
二、加強文言文、詩歌的朗讀背誦
文言文與口語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教文言文時,更要重視朗讀和背誦的訓練。特別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學習文言文的起始階段,要讓他們學會斷句、掌握背誦的技巧,才能為以后學文言文打下基礎。在教《<世說新語>兩則》、《孫權勸學》等文言文時,針對不同的要求,安排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先是讀準字音和句讀,再是讀出輕重和語氣,三是讀出一點文言文的味道,再分角色讀出人物的情感和態(tài)度,最后是研究性閱讀,在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理解,在讀中質疑,在讀中探究。在這個過程中,我努力發(fā)揮自己應盡的作用,或是指導,或是評點,或是示范,或是領讀。學生熟讀以后,教師要指導學生背誦。在背誦時,有的學生往往丟三落四,教師要幫助他們讓其抓住每段概括性的關鍵性詞語,連成“鏈條”;或根據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理清脈絡等幫助記憶。
另外,詩歌教學更要花較多的時間,通過表情范讀、學生反復朗讀的方法,讓學生體會詩歌巧妙的藝術構思,強烈的感情色彩,優(yōu)美的意境等,理解詩歌的內在思想意義。
三、指導學生正確的朗讀方法
1.指導學生正確地讀。指導學生朗讀時盡量用普通話,力爭讓學生做到不讀錯字、不丟字、不唱讀、不重復字詞。比如:前后鼻音的讀法,不能把“ang”讀成“an”,“in”讀成“ing”;平翹舌的讀法,不能把“z、c、s” 讀成“zh、ch、sh”,如果學生在朗讀時出現(xiàn)上面這些問題時,我們教師要一遍一遍地教學生讀,領學生朗讀,通過這種嚴格的訓練,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就能順利朗讀課文了,普通話也會標準了。
2.指導學生流利地讀。指導學生流利地朗讀,最有效的辦法是反復訓練,反復朗讀。特別是剛上初中的低年級學生,知識儲存量不夠,朗讀時難免磕磕絆絆,這時就需要我們老師指導學生用筆畫出長句的詞,再讓學生反復朗讀,訓練時間久了,學生就能流利地朗讀了。
3.指導學生帶感情地讀。在教學中,應教給學生一些朗讀技巧,引導學生在朗讀時,根據文章情感的需求,確立朗讀時的語速,使學生知道停頓、語速、語氣、重音、句調等在朗讀中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方法。比如:描繪高興、快樂的句子,就應該聲調略高些;描繪悲哀、痛苦的句子,就應該聲音低沉些;如果內容是平鋪直敘的,應該采取中等語速;描寫焦急的句子段落時,應該氣短聲促等。 停頓是指詞語之間、句子之間、段落或層次之間聲音上的間歇。一般來說,在朗讀當中停頓時間的長短同標點大致相關。例如句號、問號、感嘆號后的停頓比分號、冒號長;分號、冒號后的停頓比逗號長;逗號后的停頓比頓號長;段落之間的停頓則長于句子停頓的時間。語速是指說話或朗讀時每個音節(jié)的長短及音節(jié)之間連接的緊松。說話的速度是由說話人的感情決定的,朗誦的速度則與文章的思想內容相聯(lián)系。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場面、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談話方式、不同的敘述方式、不同的人物性格等來決定自己的朗讀時的語速。
四、努力培養(yǎng)朗讀習慣
課堂是訓練、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主要陣地,但僅靠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給自己制定近期、遠期目標。例如每屆新生,我都留下每個學生入學時的朗讀原始錄音,然后幫助其制定目標,很多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之后,朗讀水平與當初入學相比,真的可以用“刮目相看”幾個字來形容,這算初中期間的一個遠期目標。我還有個習慣,每學期開頭兩周都要求學生利用早晚讀和課余時間讀完整冊課文,并在語文活動課上輪流介紹自己最喜歡或最感興趣的一篇課文(規(guī)定用3—5句話)。另外,每節(jié)語文課前都有“三分鐘說讀訓練”,學生可以朗讀課文片段或即興演講或講故事等。我班每個周末還有一個固定的“家庭作業(yè)”——聽新聞聯(lián)播,并且經常舉行一些演講比賽、背古詩文比賽、講故事比賽等,這樣經過長期的實踐活動,學生的朗讀技巧,從教師的范讀中學、從電影電視廣播中學、從同伴身上學,“讀”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發(fā)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僅是方法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讀中不斷加深理解,輔以教者的示范、指點,學生的多讀多練,學生讀的時候就能真摯自然,就會更好地運用朗讀技巧,讀出感情。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這條路上,還需要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向前邁進!
(作者單位:江西樟樹市閣山初中 33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