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婷 福建超平建筑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與房屋本身的價值相比,居民在內部裝修和相關技術配備上的花費不斷增長,這就反映出現(xiàn)代人們對于房屋實用價值的需求越來越高。而我國房屋建筑具有密集、高聳的特點,一旦遭遇地震必然會引發(fā)連環(huán)倒塌現(xiàn)象,給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害。為此,最佳的解決方法就是從預防的角度采取措施,即在房屋結構設計中運用抗震技術,切實地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抗震技術的出發(fā)點是為了針對地震,以抵抗、引導和消散等方式減輕地震對房屋造成的損害,從而保證房屋結構的安全穩(wěn)定,以防人員傷亡。通常,地震發(fā)生時會從地殼內部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些能量傳遞到地面時會對所有接觸到的建筑物以及人群造成一定的傷害。對房屋而言,面對如此強大的能量波動會引發(fā)劇烈晃動現(xiàn)象,而一旦超出房屋自身的承受能力時就會出現(xiàn)裂縫甚至于坍塌。有鑒于此,抗震技術的運用必須提升房屋結構的能量承受范圍,使其通過與周邊環(huán)境的適應協(xié)調來完成能量的轉化或分散,從而極大地降低房屋出現(xiàn)晃動、裂縫以及坍塌的幾率。從另一方面來說,房屋結構設計中運用抗震技術就是為了增加建筑物的‘阻力’,使其通過吸收、消耗等方式阻擋地震帶來的能量傷害。
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地震具有不可逆轉性,為了減少對建筑物的傷害只能對其結構設計進行強化。我國因地震問題導致的房屋裂縫或坍塌現(xiàn)象較為嚴重,給居民的生存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這就反映出當前房屋結構抗震設計的不合理。抗震技術的運用對于房屋結構設計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第一,地震的發(fā)生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預知性,且地震所帶來的能量破壞過于強大,只能通過預先防范的方式來加強房屋結構;第二,地震的發(fā)生具有反復性,大地震過后往往存在數(shù)量較多的余震,很多房屋結構不合理、抗震效果極差的建筑勢必會造成持續(xù)振動,繼而導致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第三,在房屋結構設計中運用抗震技術可以給予有效的安全保障,是一項必要性的工作。
當遭遇地震時,房屋結構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為了抵抗地震所散發(fā)的能量,就要保證房屋結構整體框架的穩(wěn)定,而抗震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減輕地震對房屋結構造成的破壞。現(xiàn)階段一般采用隔震層來減少地震對房屋結構的破壞,即在房屋的主體和基礎部分相連的地方安裝隔震層,或者在房屋頂部設置一個反擺,使得房屋在遭遇地震時重心會偏移至要傾倒的反方向。反擺的合理使用可以極大地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壞,其原理在于產生一個與地震方向相反的加速度來抵消地震發(fā)散的能量,從而使房屋免于受損。因此在房屋結構設計中運用抗震技術能夠有效地加強房屋結構的穩(wěn)定性并提升整體建筑的安全性,未來的工作重點應聚焦于對房屋結構的優(yōu)化以及更多抗震技術的融入,從而不斷提高房屋建筑的安全水平。
在房屋結構設計中運用抗震技術,不能僅限于減少地震對房屋結構造成的破壞,還應在房屋結構的抗震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從而給予居民完整的安全保障。利用抗震技術來提高房屋結構的抗震能力是從技術角度來減少房屋遭遇地震時的晃動、裂縫以及坍塌等情況,進而提升房屋的穩(wěn)定性,實際應用時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房屋結構的設計應以牢固的建筑物為前提,盡可能地減少自重以及對地基的壓力,以便于在遭遇地震時抵抗住能量的沖擊,從而延長房屋內居民的逃生時間,并且以較強的承受能力來使得輕微地震無效化;第二,任何建筑物最根本的部分就是地基,因此必須保證地基的長期穩(wěn)定,一般可使用抗震能力較強的材料來確保地基不輕易變形,同時確保同一房屋結構單元的地基性質保持一致,在設計房屋結構時要體現(xiàn)出地基的抗震性能;第三,房屋結構的設計應著重于使建筑物成為一個整體,可通過連接的方式實現(xiàn)空間結構的統(tǒng)一。綜上所述,想要徹底提升房屋結構的抗震能力必須采用多元化的技術和方法,從而使房屋能夠應對各種類型的地震。
運用抗震技術減輕地震帶來的破壞并提升房屋結構的抗震能力主要是從內部對房屋進行安全保障,但一般情況下地震造成的傷害首先作用于房屋的表面,因此應重視房屋縱向布局以及整體平面的設計,合理運用抗震技術來進一步提高房屋的抗震水平?;诂F(xiàn)實的角度,房屋的結構設計必須要做好對房屋平面、縱向的合理布局,這是因為房屋的墻體和梁柱的平面位置會直接影響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在經過充足的分析論證之后,得出房屋縱向布局以及整體平面的設計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對房屋縱向和整體平面的設計應遵循簡潔和整齊的原則,避免出現(xiàn)過多的繁雜設計以影響抗震性能,同時要確保房屋結構的質量中心和剛度中心保持重合狀態(tài);第二,在房屋結構設計的縱向布局方面,要杜絕頭重腳輕的現(xiàn)象,在滿足設計需求的同時盡可能地降低房屋重心;第三,靈活選用不同的設計方式以控制房屋結構縱向的剛度和強度,確保這些核心指標得到均勻提升,以避免地震來臨時的瞬間崩坍;第四,房屋結構的設計從平面來看應對超出屋面的部分進行嚴格控制并處理,以防出現(xiàn)鞭梢效應。所以說抗震技術在房屋結構設計中的運用建立在主客觀需求相結合的基礎上,做好縱向布局和整體平面的設計工作,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抗震技術在房屋結構設計中的運用極其重要,對于提高房屋結構的穩(wěn)定性具有明顯的效果,而在具體運用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設計,從而在滿足抗震指標的同時實現(xiàn)社會價值的較大提升。
[1]王娟.抗震技術在房屋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7(30).
[2]崔燕.抗震技術在房屋結構設計中應用探究[J].山西建筑,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