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鑫宇
美國的核心價值觀通常被理解為“自由”“民主”,但實際上,自由民主話語(discourse of liberal democracy)是美國在價值觀傳播領域的一種話語構建。相較之下,美國真正的核心價值觀體系要遠比這豐富和多元,并在美國的思想領域和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復雜的作用。美國核心價值觀本體和傳播的這種“兩張皮”現(xiàn)象,表明價值觀的豐富內(nèi)涵與其傳播話語的簡潔有力是兩個不同方面的問題。美國是如何對其價值觀進行傳播話語改造的,效果如何,以及對中國有什么樣的借鑒意義等,值得分析和研究。
美國官方從未對其核心價值觀進行過權威界定,但是美國政治卻一直充滿著異乎尋常的價值觀色彩。從杰弗遜在《獨立宣言》中寫下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到林肯所說的“民有、民治、民享”,再到羅斯福所說的“四大自由”,似乎都算不上對美國核心價值觀的完整概括。學者對美國的價值觀進行了大量研究,①最多的概括超過了20種②,也仍然難以形成完全的共識。但總體來說,美國核心價值觀具有以下幾個特征,得到大多數(shù)研究者的公認:
1.多樣性
美國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個豐富、龐雜和相對零散的體系。即便拋開一些“民族性格”“文化特征”層次的價值觀念不談,單從最重要、最核心、直接影響到美國政治生活的那些所謂“美國信念”(American Creed)來說,至少也包括三個方面的十多種價值觀。第一類包括民主、自由、民權③、三權分立、政教分離、市場經(jīng)濟、法治等,這些價值觀基本上被明文載入美國《憲法》《獨立宣言》《聯(lián)邦黨人文集》等權威文獻中,成為美國兩百年來的立國之本。第二類多源自于宗教精神,包括道德保守主義、工作道德、平等④、普世主義等,從社會層面有效地影響著美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第三類形成與國家歷史之中,包括與軍事榮譽相關的愛國主義、多元主義、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等,這些價值觀跟美國對外戰(zhàn)爭、多民族融合、西部拓殖等特殊歷史經(jīng)歷相關,主要在個人思想層面發(fā)揮作用,但同樣深刻地影響著美國對內(nèi)對外的行為,比如霸權政策、種族關系、科技和教育政策等等。以上的概括雖然未必完整,各個價值觀的內(nèi)涵和彼此關系可能仍存在模糊與爭議,但如此展現(xiàn)出來的一套價值觀體系,既包括了國家、社會和個人的不同層面,也溯及了美國歷史上的多種思想來源。每一個價值觀都涵蓋相對獨立的領域,每一個對于美國人來說都難以割舍,也就是說每一個都很“核心”,共同構成了這一套多元的核心價值觀體系。
2.矛盾性
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如此龐雜,難免充滿矛盾。而這些價值觀矛盾還會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投射為美國特殊的政治和社會矛盾。比如民主與自由的價值觀矛盾,產(chǎn)生了多數(shù)人傾向經(jīng)濟公平和少數(shù)人要求財產(chǎn)自由的矛盾,也是民主黨和共和黨主要政綱差異之一。在最近一次美國大選中,最偏左的“社會主義者”候選人桑德斯和最偏右的“茶黨”候選人盧比奧等人都有大量“粉絲”,而當選總統(tǒng)的特朗普的政策中,自身就充斥著內(nèi)在矛盾和反復。此外,道德保守主義與個人自由的價值觀矛盾,使得同性戀、墮胎等這些在其他國家只是普通的社會問題,卻成為美國政治博弈的核心議題,也表現(xiàn)為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的重要政策矛盾。道德保守主義所維護的所謂WASP(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徒)的價值觀,還與多元主義的價值觀相矛盾,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圍繞移民問題而展開的爭議。相互沖突的“民意”,一方面導致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毫無顧忌的極端排外姿態(tài),另一方面則表現(xiàn)為美國媒體和學術精英對特朗普的強烈反感。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軍事愛國主義與普世主義的矛盾、公民權利與法治的矛盾等等,其所引發(fā)的反戰(zhàn)運動、黑人抗議警察執(zhí)法的暴動、民間槍支管控的爭議等,對不同時期的美國政治都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熟悉美國政治的學者基本都承認:美國的價值觀不是一套“方向一致的完整教義,而是可能經(jīng)常自相矛盾的一些觀念”。⑤跟馬克思主義等歐洲的政治思想相比,美國的價值觀“更顯雜亂、沒有邏輯、不夠智慧”。⑥著名政治學者薩繆爾·亨廷頓甚至說:“美國人最激動、最慘烈的沖突就源于他們從頭到腳都認同的自由民主價值觀。”⑦
3.實用性
在歷史上,恰恰是美國價值觀的矛盾、博弈和失衡構成了推動美國政治演進的思想力量。這些“雜亂無章的目標和價值”不是統(tǒng)一設計出來的,而是在歷史進程中為回應重大的問題而產(chǎn)生的。例如,18、19世紀是美國價值觀集中形成國家的時期,當時的美國迫切想要解決獨立問題,其核心是:美國人要在新大陸建立一個什么樣的社會?這個社會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針對這個關鍵問題,美國的國父們并非是閉門造車,而是引用英國政治哲學、啟蒙思想、古希臘羅馬傳統(tǒng),同時也向新教精神求助。可以說,美利堅民族自開國之初就奠定了一套復雜的價值觀體系。同樣,后來的西進運動、廢奴運動、世界大戰(zhàn)、民權運動等,也為美國留下了不同風貌的思想遺產(chǎn)。在兩百多年的歷史中,為了應對國家的重大現(xiàn)實問題,美國人陸續(xù)抓出了一副成分復雜的思想藥方。美國價值觀的復雜性和矛盾性是美國社會歷史的產(chǎn)物,共同組成了美國難以分割的政治傳統(tǒng),也是今天美國進一步改革發(fā)展的思想源泉。美國人在學校課堂上、社會生活中、文化藝術作品和大眾媒體中學習和繼承著這套復雜的價值觀體系。在美國國內(nèi),其傳播、傳承的渠道是多樣的,給公民形成的價值感受是復雜的,對一個巨大的多元社會來說卻是具有相當適應性的。因此,美國價值觀從來不是,也不會真的變得簡明而自洽。
然而,過于復雜、零散和矛盾的價值觀體系并不適合對外傳播、尤其是對外的大眾傳播。美國在建國早期還沒有大規(guī)模對外傳播自身價值觀的需求,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領導國家,尤其是在冷戰(zhàn)的國際格局中跟蘇聯(lián)陷入激烈的意識形態(tài)爭奪,價值觀逐漸成為影響國家安全和命運前途的問題。1953年美國新聞署成立,標志著美國開始從最高戰(zhàn)略層面上大規(guī)模推動價值觀對外傳播。為此,美國必須要構建一套利于傳播的政治話語,將先輩留下的各味雜陳的價值觀“藥方”制作成意識形態(tài)化的“藥丸”,才能夠在國際競爭中攻擊意識形態(tài)對手、爭奪軟實力和話語權。
今天我們在國際傳播中聽到的“美國信條”是話語改造的產(chǎn)物。為了進行帶有戰(zhàn)略目的意識形態(tài)傳播,美國必須對其復雜多元的價值觀體系進行改造,將其從一套豐富的思想體系轉(zhuǎn)變?yōu)橐环N鮮明的政治話語。20世紀上半葉,美國的政府、學者和媒體共同參與了這一活動。⑧美國對其價值觀所進行的話語改造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簡單化
冷戰(zhàn)之后,在最廣泛傳播的“美國信條”中,不同層面、不同內(nèi)涵的多元價值觀消失了,自由和民主這兩種價值被高度凸顯出來。而且這兩者還常常被組合為一個修飾性短語:自由的民主(liberal democracy),因而實際上變成了一個概念。這種組合進一步使得民主和自由本身也喪失了概念獨立性,各自豐富的內(nèi)涵被簡化,兩個價值觀之間公認的邏輯矛盾也被抹去。經(jīng)過這種改造,民主從一種廣義上的政治平等、政治參與和負責制,被簡化為一種程序正義,尤其是由全民普選來代表的程序正義,也就是無選舉、不民主。⑨而作為美國可能最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價值觀——“自由”,在這套話語中成為了選舉民主的修飾語。其在美國思想嬗變歷史中形成的豐富內(nèi)涵、包括新政思想和杜威哲學中所蘊含的進步主義、社會正義等因素被拋棄,⑩僅僅強調(diào)個人相對于政府的自由權利,以及由此暗示出的對政府的懷疑和疏離傾向。簡單地說,人民選舉和監(jiān)督政府,政府不得干涉人民的自由,這就是美國的自由民主話語。美國其他的核心價值觀如若要放到這個邏輯中進行解釋,也會被修正甚至淹沒。比如法治、三權分立等價值觀原本包含的美國精英主義、共和主義的政治傳統(tǒng),在民主自由話語中也以個人-政府關系的簡單邏輯來解釋。還有其他一些對于美國來說舉足輕重的價值觀,如軍事愛國主義、道德保守主義等則在這套意識形態(tài)話語中干脆被忽略掉了,以至于很多外國人只知道美國的自由民主,不知道美國的愛國主義、社群主義和家庭價值。
2.意識形態(tài)化
美國復雜多元的價值觀體系本身“不具備那些將一種意識形態(tài)從諸多政治觀念中剝離出來的特性”。而自由民主話語則對美國的價值觀刪繁就簡,搭建了具有敘事線條(story line)的政治話語,從而變成意識形態(tài)。這樣的話語敘事能夠構造出一個話語空間,在其中分配“好”與“壞”的價值,定位(positioning)不同行為主體的角色,最后還能推導出行動的方向。實際上,美國的這套自由民主話語已經(jīng)具備上述所有的因素。例如,普選制的國家就是民主的(分配好價值),民主國家就會保障人民的自由(定位自身角色);沒有普選的國家就是專制的(分配壞價值),專制國家一定會侵犯人權(定位他者角色);專制國家由于不向人民負責,會肆意發(fā)動戰(zhàn)爭(推動敘事線條);因而民主國家必須聯(lián)合起來反對專制國家,形成“自由世界”的聯(lián)合(訴諸情感動員、導向政治行動)。區(qū)分正義和邪惡,界定朋友和敵人,拒絕模糊和思辨,要求站隊和行動,這就是意識形態(tài)。通過這樣的話語敘事,一個二元對立的沖突性話語空間被構造出來,美國的角色、政策的正當性都在這個話語空間中得到合理化甚至神圣化,體現(xiàn)著美國自塑形象、主導輿論、最大化國家利益的權力導向,也是美國提升國家軟實力、爭奪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利器。
3.大眾化
在國內(nèi),美國的價值觀是內(nèi)涵豐富的思想和哲學,得到各階層的廣泛認同、學習和傳承。由于這套價值觀體系深刻而龐雜,要充分掌握美國價值觀的內(nèi)涵精神,需要相當?shù)恼嗡刭|(zhì)和思想素養(yǎng)。因而,美國的價值觀注定在知識精英和政治精英那里,要比在普羅大眾那里得到更深的理解。然而,經(jīng)過改造后的“自由民主話語”,其戲劇性、沖突性和邏輯自洽性更加利于大眾的理解,也更加便于面向大眾的傳播。在二元對立的話語結構中,美國民眾完成了整齊劃一的意識形態(tài)站隊,再用審視的眼光去看待外部世界,用一種定位“我”與“他”的沖突性話語和外部世界對話??梢哉f,從豐富的美國價值觀到簡單的美國政治話語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嬗變。有了一套簡單劃一、區(qū)分敵我、不容分辯的政治話語,美國政府就可以有組織、系統(tǒng)性地傳播其政治話語,美國媒體和文化機構會有意無意地配合,連美國的普通人都會在無意識之中傳播美國的自由民主。美國從上到下說的是一套話,以至于全世界以為美國人想的和做的也是一樣,而實際是外界都陷入了一種整體上的錯覺——美國人所做的和所說的是兩張皮,甚至所想的還要比所說的復雜得多。這與其說是一種刻意的虛偽,不如說是從價值觀實踐走向傳播的自然現(xiàn)象。
美國的價值觀體系產(chǎn)生于歷史實踐,并指導著復雜的現(xiàn)實政治實踐;而美國的自由民主話語是一種指向傳播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美國豐富的價值觀體系難以用于對外傳播;反過來,用于傳播的自由民主話語對解決實際政治問題也作用不大——這就是美國價值觀主體和傳播話語“兩張皮”現(xiàn)象。我們在研究美國政治話語傳播效果的時候,不能簡單地說“增強了美國的軟實力”“實現(xiàn)了文化滲透”,其作用機理可能要更加復雜。
1.傳播的成功
“自由民主話語”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廣泛傳播,在相當程度上提升了美國的軟實力和影響力,但這種軟實力的提升不只是“文化滲透”或者是“價值吸引”層面的。接受美國自由民主話語的人,與其說得到了思想的洗禮,不如說是找到了意識形態(tài)的工具。各國政治中普遍存在的政府腐敗、貧富差距、侵犯人權等問題,在美國的自由民主話語中得到了簡明的歸因,并給出了行動的方案。它把人們對政治惡疾的反對引向?qū)φ误w制的反對;它提供的答案不一定正確,但它要回答的問題卻非常明確。這是美國意識形態(tài)話語在全世界廣為傳播的基礎。遺憾的是,對美國來說用于傳播的政治話語,對別國來說卻成為指導實踐的價值原則,就好比一個自稱包治百病的保健補品,被當作治療重癥的救藥一樣。但有時候?qū)τ谝粋€急于康復的病人來說,自詡為簡單有效的偏方卻往往比復雜、長期、痛苦的科學治療更有吸引力。冷戰(zhàn)以來,美國政治話語的傳播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對國際輿論和多國政治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因為美國成功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蘇聯(lián)東歐國家選擇以制度巨變的方式結束了冷戰(zhàn)。
2.應當更深入地分析美國的政治話語傳播給美國軟實力帶來的反沖和傷害
美國這套二元對立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在傳播的同時就已經(jīng)在塑造對手。不同時期,對美國的懷疑、擔憂和反對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這與美國政治話語的敵我關系敘事是有關系的。即便在不被美國作為政治對手的國家,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傳播也會引起其內(nèi)部的文化沖撞。尤其是在那些從傳統(tǒng)政治向現(xiàn)代化政治轉(zhuǎn)變的國家,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會加劇內(nèi)部摩擦和價值解構,從而招致對美國“文化入侵”的反感。最關鍵的是,自由民主的意識形態(tài)作為一種政治話語,其實并不具有指導政治實踐的完備能力。只剩下選舉的民主、只強調(diào)個人權利的自由,組合成一個關于好國家和壞國家的故事,怎么能夠完整地回應現(xiàn)實中錯綜復雜的政治矛盾呢?如果沒有其他價值因素的平衡和補充,自由民主的意識形態(tài)往往會導致極端化和政府失能,甚至促發(fā)政治動蕩。而遭遇“民主亂象”的國家在回望美國的國內(nèi)政治時,終會發(fā)現(xiàn)美國人的價值觀要比自由民主話語豐富得多,其政治生活要比選舉和人權復雜得多。一些國家的民眾利用美國的自由民主話語來推翻政府、顛覆體制,卻建立起了不但反對美國、而且反對美式價值觀的新政府。近年來西亞北非動蕩中出現(xiàn)的這種現(xiàn)象,就是其他國家將美國意識形態(tài)虛無化、僅作為一種政治動員的工具的典型表現(xiàn)。這種言與行的不一致會讓人覺得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不過是一種虛偽,這時就真的是“用美國來反對美國”了。
3.最為重要的是對美國國內(nèi)政治的作用
從外部效果來看,美國的自由民主話語既增強了美國的軟實力,也削弱了美國的可信度,其優(yōu)勢和缺陷都很明顯。但相比于內(nèi)部效果來說,這些對美國來說都相對次要。美國構建和傳播一套政治話語既有外交需要,也有內(nèi)政需要,甚或就美國的特殊國情來說,是國家安全的需要。美國是一個多種族的移民國家,與世界上其他的多民族國家相比,美國的歷史比較短暫,因而美國存在的合法性既不能依靠民族,也不能依靠傳統(tǒng),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價值觀。美國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主要因價值觀立國的國家。在美國的政治話語敘事中,美國的祖先——不管是“五月花號”移民還是建國者,因為堅持一種偉大的價值觀而建立美國;世界各地、不同種族的人們因崇尚美國的價值觀而加入這個國家。這才是美國最高的政治話語敘事,自由民主話語只是服務于這個大故事之下的小故事而已。美國歷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對此都有著深刻的認識,文化學者霍夫斯坦特的說法最為一針見血:“不是一些意識形態(tài),而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這是我們民族的宿命?!币虼?美國的價值觀不管如何復雜和矛盾,美國實際的政治生活中不管充滿了多少價值沖突和裂痕,但它至少在表面上必須統(tǒng)合為一個敘事;無論這個故事的名字叫“自由民主”“自由主義”還是“美國信條”,這個敘事必然包含強烈的價值評判和他我之分,這樣才能在比較中證明美國的特殊性和優(yōu)越性,及其作為一個國家存在的合法性,否則美國就會出現(xiàn)“我們是誰”的問題。因而這種敘事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不管帶來了多少的外部反彈,美國在短期內(nèi)都很難改變這一話語結構。美國政治話語不調(diào)整、不妥協(xié)的剛性,根源于其國家建構特有的脆弱性和不安全感,對外卻表現(xiàn)為其國民對自由民主意識形態(tài)的高度自負,這實在是一種反諷。
美國對核心價值觀的政治話語改造,實際上帶給我們一些普遍意義上的理論啟示,在某些方面對中國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與傳播也能提供某種借鑒。
1.核心價值觀構建圍繞著實踐而展開,必然呈現(xiàn)為豐滿和包容的思想體系
價值觀因于問題,源于思想,指向?qū)嵺`,因而最為關鍵的不是價值觀的思想來源是本國還是外國、核心價值觀的數(shù)量是多還是少,而是這些價值觀是否指向最迫切的現(xiàn)實矛盾。例如,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可能取自不同的來源,但都是指向美國最重大、最迫切的問題。舊的問題沒有解決,相應的價值觀就會持續(xù)傳承;新的問題在歷史中出現(xiàn),新的價值觀就建立起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不同階段形成的、解決不同問題的價值觀會凝聚為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但在一定階段圍繞價值觀構建和傳承的政治活動一定是問題導向的、聚焦的,同時又是具有普遍性和前瞻性的。中國目前處在轉(zhuǎn)型期,各種問題多重疊加。哪些問題是“問題之問題”或“問題之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是否具有人類普遍意義和價值的引領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應該由此出發(fā),其傳播的話語構建也應以此為本。而在實踐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價值觀體系,一定是零散、復雜和矛盾的。因為實踐的復雜性必然導致價值觀的復雜性,現(xiàn)實政治的矛盾性必然導致價值觀的矛盾性。因而核心價值觀的傳承不是要統(tǒng)一人們的思想、消除價值的矛盾,而是要豐富人們的思想、理解實踐中的矛盾。我們要把對內(nèi)和對外、傳承和傳播區(qū)分開來。對內(nèi)要通過全民深入學習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的內(nèi)涵,包括價值觀所反映的社會矛盾的本質(zhì),指導人們對社會活動形成復雜的認知體系,通過價值觀的洗禮讓國民的精神更豐富、頭腦更智慧、心態(tài)更平和。而價值觀的對外傳播則要形成更簡明的邏輯和話語,讓中國價值觀的主要觀點能用淺顯的方式表達出來??偠灾?對內(nèi)要深入豐滿,對外要簡明劃一,二者缺一不可,構成兩大方向分別努力,而不能相互牽絆、相互替代。
2.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需要進行話語性的改造,必須呈現(xiàn)為簡潔、尖銳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
無論美國自由民主話語的作用如何,它都是一種標準的政治話語。好的政治話語構建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損失豐富和多元,構成問題明確、邏輯簡潔、訴諸情感、區(qū)分他我、指向行動的意識形態(tài)。這是傳播的客觀要求,中國也概莫能外。在解決傳播的問題時,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凝練成適于傳播的政治話語,需要更明確地指向問題,也要適度地定位“他我”。我們不能像美國那樣把世界描述成敵我對立的沖突,即表明“支持什么”和“反對什么”,但我們?nèi)绻f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公平正義,是要改變什么?或者要超越什么?一定程度上闡明了對立面的問題,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就能從普遍價值轉(zhuǎn)化為特殊意識形態(tài)。中國既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也要有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尖銳地指向西方所未能解決的政治問題,才能在國際話語權競爭中提升力量。
(
3.要避免政治話語傳播的負面效應
從美國的教訓來看,尖銳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既可以凝聚朋友,也會塑造敵人。為此,中國在構建政治話語的過程中,要更加審慎地計算所要團結和打擊的力量,還要表現(xiàn)出比美國政治話語更強的靈活性和包容互鑒的姿態(tài)。此外,價值觀的豐富性和政治話語的簡潔性之間會形成天然的張力,給外界造成言行不一的印象,可能會反過來損害國家的軟實力。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不要只使用一套政治話語,而是針對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受眾,使用相互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政治話語。中國是復雜的,中國的思想和價值也是復雜的。講好中國故事,需要特有的、善于解決復雜和平衡問題的東方式智慧。
注釋:
① 美國價值觀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專門研究包括:[美]H·S·康馬杰:《美國精神》,楊靜予等譯,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版;[美]路易斯·哈茨:《美國自由主義的傳統(tǒng)》,張敏謙譯,金燦榮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Donald Devine.ThePoliticalCultureoftheUnitedStates:TheInfluenceofMemberValuesonRegimeMaintenance. Boston:Little Brown & Company.1972;Robert G.McCloskey.ContinuingCrisisinAmericanPolitics.NJ:Prentice-Hall,Vol.54,1963;James W.Prothro,Charles M.Grigg.FundamentalPrinciplesofDemocracy:BasesofAgreementandDisagreement. 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22,No.2,1960.pp.276-294.
② Alfred J.Kraemer.ACulturalSelf-AwarenesstoImproving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Skills.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New York,March 1973.pp.15-17.
③ 自由和民權(或人權)有時候會混用。在美國國內(nèi)的語境中,民權主要是指憲法修正案的《權力法案》所明載的公民政治權利,而自由則多指經(jīng)濟自由,尤其是私有產(chǎn)權和個人經(jīng)濟發(fā)展。
④ 將平等放到第二類是因為美國的平等觀傾向于機會平等,在生而平等的基礎上鼓勵自由競爭,同時更能容納結果上的不平等,這接近于馬克思·韋伯所說的“新教倫理”。參見[美]馬克思·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馬奇炎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⑤ Robert G.McCloskey.ContinuingCrisisinAmericanPolitics.NJ:Prentice-Hall,Vol.54,1963.pp.14.
⑧ 曾毅、楊光斌:《西方如何構建民主話語權——自由主義民主的理論邏輯解析》,《國際政治研究》,2016年第2期。
⑨ 劉向東:《對當代西方意識形態(tài)化的自由民主話語體系的批判》,《紅旗文稿》,2015年第17期。
⑩ 韓震:《美國自由主義思想的演變》,《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