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曼不動桿菌是革蘭陰性菌,會導致肺炎、傷口感染、激發(fā)腦膜炎等疾病[1]。鮑曼不動桿菌的傳播性很強,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強的流行性,也是我國現(xiàn)在的重要病原菌[2]。臨床中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是因為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而引發(fā)的感染,臨床選擇抗生素也成為了巨大挑戰(zhàn)[3]。此次就我院的80例患者來進行分析研究,探討頭孢哌酮/舒巴坦聯(lián)合阿米卡星的治療情況,現(xiàn)進行以下報道。
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對80例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住院患者進行了分析研究,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均有40例,觀察組有22例男性和18例女性,最小17歲,最大78歲,平均(43.6±6.6)歲。對照組有24例男性,16例女性,最小17歲,最大76歲,平均(43.3±5.9)歲。兩組的一般性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比較分析。
對照組將3.0 g注射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加入到100 ml氯化鈉注射液,每8 h靜脈滴注1次;觀察組采用注射用頭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聯(lián)合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治療,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用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每12 h靜脈滴注1次,連續(xù)用藥14 d。若合并其他感染,可根據(jù)其藥敏情況聯(lián)合用藥。
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進行標本留取及接種,菌種鑒定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的全自動細菌鑒定儀。
根據(jù)《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為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評價分析,有無效、進步、顯效及痊愈4個等級[4]。痊愈:患者的癥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顯效:患者的實驗室檢查存在一項異常;進步:患者的實驗室檢查存在兩項異常;無效:治療72小時后仍然無改善[5]。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應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痊愈16例,顯效12例,進步10例,無效2例,治療有效率是95%,對照組痊愈9例,顯效19例,進步6例,無效6例,治療有效率是8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細菌的耐藥性是世界醫(yī)療界的問題,現(xiàn)在的耐藥菌株越來越多,革蘭陰性菌耐藥性比較多見。原衛(wèi)生部制定的限值耐藥藥物越來越多,這讓臨床中的抗感染治療受到了挑戰(zhàn)。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是革蘭陰性菌,其導致的并發(fā)癥種類比較多,該病菌的存在范圍比較廣,能夠長時間存活,很容易引發(fā)各類感染情況,鮑曼不動桿菌是革蘭陰性菌,會導致肺炎、傷口感染、激發(fā)腦膜炎等疾病[6]。鮑曼不動桿菌的傳播性很強,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強的流行性,也是我國現(xiàn)在的重要病原菌[7-8]。臨床中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是因為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而引發(fā)的感染,臨床選擇抗生素也成為了巨大挑戰(zhàn)。根據(jù)研究顯示,患者都是來自重癥監(jiān)護室、外科、呼吸科等科室的患者[9-12]。采集患者檢驗樣本以痰液、血液、創(chuàng)面分泌物為主。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是95%,對照組是85%,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jù)以往的監(jiān)測顯示,頭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藥性是最低的,2014年的結果顯示兩者的藥敏度分別是50.20%、54.50%,因此臨床中比較推介聯(lián)合用藥。
根據(jù)本文的探討分析,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患者推介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聯(lián)合阿米卡星治療,細菌清除率較高,臨床中可以選擇聯(lián)合用藥的方式,獲得較高的有效率。
[1]謝美紅,張利媚,余小萍,等. 鮑曼不動桿菌對阿米卡星藥敏試驗誤差分析 [J]. 實用檢驗醫(yī)師雜志,2014,6(3):176-178.
[2]曹廣科,趙玉良,李之海,等. 霧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療鮑曼不動桿菌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32):66-68.
[3]姜洋. 胸腺肽與頭孢哌酮舒巴坦聯(lián)用方案治療老年不動桿菌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9(16):105-106.
[4]朱俊民,黃瑞杰. 2014年某醫(yī)院鮑曼不動桿菌臨床分離株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13):210-211.
[5]李玉珍,李紅玉,楊銀梅,等. 阿米卡星耐藥鮑曼不動桿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研究[J]. 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3,13(1):72-75.
[6]柳玲,李鼎,王慶林. 2012~2014年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檢測 [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7):895-897.
[7]方芳,陸建紅,董長林,等. 746株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分析[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5(3):307-308.
[8]彭健橋,曾赤佳,李幗寧,等. 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頭孢哌酮/舒巴坦與阿米卡星聯(lián)合用藥評估[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13):1902-1904.
[9]盧贊,胡大春,劉德華,等. 2005~2013年鮑曼不動桿菌臨床分布與耐藥特征分析[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5):626-628.
[10]李顯彬,李春香,宋利,等. 422株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6,37(4):561,后插1.
[11]王蕾,郭存九. 鮑曼不動桿菌碳青霉烯酶及其耐藥機制的研究進展 [J]. 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16(6):839-843.
[12]裴歡歡,程君,葉英. 2010-2012年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 中國抗生素雜志,2015,40(3):2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