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
印度拉賈斯坦邦的一座寺廟里,生活著120只印度葉猴。這一天,忽然出現(xiàn)了第121只小猴子,它悄悄地潛入了猴群……
它是一只“間諜小猴”,是BBC派出的“密探”。毛茸茸的皮膚包裹著塑料的頭骨和由電腦系統(tǒng)控制的金屬四肢,讓它看起來十分逼真,而它的右眼是一個高清攝像頭。
它的工作是拍攝葉猴家族的私密生活細節(jié)。
“間諜小猴”的出現(xiàn)引起了猴群的騷動,猴子們紛紛趕來圍觀這位不速之客。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朝夕相處,猴子們才打消了疑慮,“間諜小猴”徹底融入猴群。
但這一天,悲劇發(fā)生了——“間諜小猴”從樹干上掉落,重重地摔到地上,然后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動不動。
這時,讓人意外的一幕發(fā)生了:
一只母猴焦急地抱起小猴,心情沉痛地向大家宣布“間諜小猴”的死訊。
猴子們圍在“間諜小猴”的“尸體”旁,氣氛悲傷而凝重。
有的猴子悲傷不已,有的猴子去摸“尸體”的心臟,有的母猴把自己的孩子緊緊地摟在懷中,有的猴子擁抱在一起相互安慰……它們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夭折了一樣,悲痛欲絕,久久不愿離去。
而“間諜小猴”右眼的攝像頭拍下了這動人的一幕。
在非洲,大象是最難監(jiān)視的一種目標,因為它龐大、強壯、聰明而且破壞力很強。
為了拍攝大象的私密生活,BBC派出了最富傳奇色彩的“王牌間諜”——糞便攝像機,以及經(jīng)驗豐富的“白鷺特工”。
糞便攝像機是由4個糞球輪胎和一個糞堆攝像機組成的,散發(fā)著大象熟悉的糞便味道。攝像機帶有變焦功能,能拍下象群的一舉一動。
由于大象的體重驚人,很多“間諜”都“喪生”于象腿之下,而糞便攝像機的優(yōu)勢之一便是:大象一般不會主動踩踏自己的糞便,這大大提高了糞便攝像機的“生存”概率。
另外,糞便攝像機還有一個獨門絕技:拉“屎”。其實那是它釋放出的一部糞球攝像機,可以貼近大象進行拍攝。
而“白鷺特工”的優(yōu)勢在于,白鷺是大象最熟悉的鳥類,被大象傷害的概率很小。
事實證明,在BBC紀錄片團隊3年的拍攝中,“白鷺特工”從未受傷。它唯一一次被攻擊,是一頭興奮的母象朝它丟了一大坨泥巴。
“白鷺特工”和“糞便間諜”經(jīng)常聯(lián)合出擊,在追蹤陸地上最強悍動物的戰(zhàn)役中屢立奇功。
它們的組合名稱或許可以叫“屎徒行者”。
北美洲的秋天滿地金黃,灰松鼠正在儲存過冬的食物。一只“間諜松鼠”悄悄地來到了它們身邊。
每年秋天,一只灰松鼠會埋藏約1萬顆堅果,等到冬天的時候再把它們挖出來充饑。它們具有令人驚嘆的記憶力,能記住其中約4000個埋藏地點。
而BBC的“間諜松鼠”用它右眼的攝像頭,記錄下灰松鼠的一些“卑劣”行徑。
“間諜松鼠”的手上抱著一顆碩大的“堅果”。它看起來呆頭呆腦,一副孬種的樣子。很快,“間諜松鼠”就被一個沒節(jié)操的家伙盯上了。它在大庭廣眾之下的強搶行為,盡收“間諜松鼠”的鈦合金“鼠眼”。
但“間諜松鼠”手上拿著的可不是一般的堅果,而是一顆“間諜堅果”。
到了冬天,那個沒節(jié)操的松鼠挖出它時,想必會很蒙……
在非洲的卡拉哈里沙漠,生活著一群“講義氣”的狐獴。
在狐獴的社會中,哨兵是最危險的職業(yè),因為哨兵很容易成為捕食者的目標。但為了保護同伴,它們愿意承擔風險。
這一天,正當一只狐獴哨兵“站崗”時,一條“間諜眼鏡蛇”出現(xiàn)在它的面前。
狐獴絲毫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用瘦小的身軀擋住了“眼鏡蛇”的去路。它反復試探,試圖讓入侵者知難而退,但這條“眼鏡蛇”就是不肯退卻。無奈之下,狐獴發(fā)出了叫聲,呼喚兄弟們來幫忙。
狐獴們紛紛趕來,在兇狠的“毒蛇”面前毫無懼色。在一次次勇敢的格斗中,它們甚至幾乎發(fā)現(xiàn)了“間諜眼鏡蛇”的真相。
……
這些都是BBC紀錄片團隊2017年作品《荒野間諜》中的鏡頭。跟之前的作品不同,在《荒野間諜》中,BBC曝光了自己的紀錄片拍攝手法,讓人驚嘆不已。
原來,早在16年前,BBC就用偽裝成石塊的攝像機拍攝過獅子家族的私密生活。16年來,隨著技術(shù)的進步,BBC紀錄片團隊不斷改良偽裝拍攝過設備:他們用“間諜鱷魚”深入危機四伏的湖水探秘;他們用“間諜北極狼”照料一只與父母失散的狼崽;他們用“間諜企鵝”窺探企鵝家族的鄙視鏈;他們用能潛水的“間諜河馬”發(fā)現(xiàn)了河馬治療皮膚病的秘方;他們用“間諜土撥鼠”搞懂了土撥鼠家族復雜的預警系統(tǒng)……
《荒野間諜》的制作周期長達3年,動用了34種“間諜動物”。BBC紀錄片團隊耗盡心力,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前所未聞的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