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蕙
(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浙江紹興312000)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居民消費由需求決定,因此政府部門把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結構兩大問題作為主要的點來抓。浙江省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可以通過消費結構這一指標來反映。對不同收入下的浙江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的研究,能夠更好認清收入分配與消費結構的關系,由此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幫助農村居民提高收入,優(yōu)化收入分配的結構,進而帶動消費結構的優(yōu)化,達到最終擴大消費需求帶動全省經濟發(fā)展的目標[1]。
浙江省農民的收入可以分為四種,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這四種收入當中浙江省農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工資性收入與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指的是農民在企業(yè)里通過付出勞動而獲得的收入,它對優(yōu)化農村居民的消費結構發(fā)揮重大作用。經營性收入指的是農民從事第一產業(yè)、第二產業(yè)與第三產業(yè)所獲的收入。財產性收入主要指農村居民把多余的資金投放于各個金融機構進行投資,但他們閑置資金并不多,而且金融知識缺乏,導致通過投資理財渠道取得的資金很少,對消費結構的優(yōu)化造成了不利的影響。轉移性收入指的是政府在農業(yè)生產上面進行補貼,包含對糧食的補貼,對農業(yè)生產資料的補貼,這些補貼從總體上對農業(yè)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是農業(yè)的補貼資金相對而言比較少,補貼的范圍較小,同樣對消費結構的優(yōu)化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從食品消費來看,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他們對于食品的消費呈現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總的來說食品消費的變化幅度不大,原因是食品是生活必須品,不管收入如何變動,它的變動幅度都不大;從衣著消費方面來看,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農村居民花在服飾方面的費用占消費支出總的比重是增加的,可以看出農民越來越青睞款式好看的服裝,因而在服裝款式方面花費的錢也越多;家庭設備用品消費,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農村居民花在家庭設備用品上面的費用占消費支出的總的比例是增加的,由此可看出浙江省農民對于耐用消費品的關注點主要放在了追求產品的質量和品牌上面;從居住方面來看,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居住消費占消費支出的總的比例是先增加后略微降低的趨勢,由此可看出居民對于自身住房建設的基本需求緩慢增加,在這過程中由于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它的增長趨勢受阻,因而后期呈下降趨勢;醫(yī)療保健方面,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農村居民花在醫(yī)療保健上面的費用占消費支出的總的比例是增加的,由此可看出人們對醫(yī)療保健消費的重視程度,愿意把錢花在自己的健康上面;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方面,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呈下降的趨勢,由于政府出資贊助了大部分的文教娛樂用品和公共服務,大家干完農活,就一起到學堂看看書,增加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交通和通信費用方面,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農村居民花在交通和通信上的費用支出占消費支出總體的比例是不斷增加的。家庭經營費用方面,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農村居民家庭花在經營方面的支出占消費總體費用的比例是不斷減少的,表明浙江省農村居民花在個人消費上面的費用要遠遠超過他們花在生產上面的消費。
浙江省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主要來源是農村居民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在城市或是農村務工每月獲得的固定性收入。如果一個農民把全家?guī)У匠鞘卸ň硬⑶以诔鞘衅髽I(yè)里打工,政府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他們如何能以較低的門檻在城市安家的問題,把他們集中管理起來,同時通過一系列政策的制定讓他們獲得基本的權利,比如農民工子弟讀書不加收借讀費。其次是政府給農民工開展各種職業(yè)技能的講座,通過講座,增強他們的職業(yè)技能,使他們能夠勝任城市的工作,最終提高工資,提高生活質量,轉變消費結構。
浙江省農村居民有很大一部分的收入來源于第一產業(yè),但是第一產業(yè)并沒有實現規(guī)模化和現代化,因而生產的效率不高,加上沒有專門的學習農耕的知識,對于農作物的生長的認知還是處在最原始的階段,因而政府有必要定期指派專家到農村開展專業(yè)培訓,使現代化的農業(yè)知識能夠傳播給每個農村居民,從而提高農業(yè)生產的效率,最終提高收入;其次,要提高第二和第三產業(yè)的比重。第二和第三產業(yè)需要有市場才能做好,因而要完善第二和第三產業(yè)的市場,只有市場完善了才能提高第二和第三產業(yè)的比重,最終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
首先,農村居民對財產性收入的認識很缺乏,對當今金融政策也幾乎不知曉,沒有投資理財的想法,絕大多數人只知道把錢存進銀行,對于其他渠道的投資理財沒有概念,于是政府需要聘請金融理財方面的專家以講座或是培訓的形式給農民講解金融方面的知識,讓他們對投資理財有一定的了解,對于股票和債券市場的風險有一定的認知,避免不必要的盲目投資造成的損失,并且政府要積極引導農村居民把錢投到理財產品中,最終實現收入的增加。其次,農村的金融市場缺乏監(jiān)管,投資環(huán)境欠佳,因而政府要對農村的市場進行監(jiān)督管理,完善投資的環(huán)境,為提高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提供便利的環(huán)境。
農村居民的轉移性收入有兩種,一種是政府直接的資金補貼,另一種是親戚朋友贈送的財禮,但兩者最重要的是政府直接的資金補貼?,F行的政府對農村居民的資金補貼在范圍,資金數額,補貼的對象上還有待完善,因而要完善現行的補貼制度,包括擴大補貼的范圍,明確補貼的對象,增加補貼的資金,還要完善補貼的結構,如對于職業(yè)技術方面的培訓補貼要增加,以上這些補貼可以直接或間接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
從上述分析結果中我們發(fā)現,收入對浙江省農村居民的消費有著顯著的影響,對此我們有如下一些解釋和結論。
①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對衣著的消費和對家庭設備的消費支出和以前相比有所減少,而相對而言在文教娛樂方面的消費則不斷提高,表明改革開放后,浙江省農村居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不斷增加,與之相對應的消費結構不斷轉型升級。隨著農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增長,交通通信在農民消費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食品消費、居住消費、交通通信消費和醫(yī)療保健的消費成為浙江省農村居民最傾向的消費種類。
②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提高農村居民收入的對策政策建議,要想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有四個方面:提高農村居民的職業(yè)技能,增加進城務工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從傳統的主要依靠第一產業(yè)取得收入的形式中走出來,改變農業(yè)經營模式,提高經營的效率,擴大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范圍,增加經營性收入;大力發(fā)展農村金融,提高農村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擴大政府的財政補貼,提高農村居民的轉移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