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志 李 華
現代決策科學意義上的智庫由美國在二戰(zhàn)期間最早提出,當時主要指制訂戰(zhàn)爭計劃和討論軍事問題的軍事服務部門,后來逐步轉為從事獨立公共政策研究機構的代名詞。目前對智庫還沒有統一的定義,國際上公認智庫一般包括以下四個特點:
首先,智庫是一種社會組織,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組織框架、固定工作地點和長期運作能力,主要依靠專家的智慧和思想提供咨詢服務。智庫以集體智慧服務于決策機構,即通過專家、學者的聚集產生集體智慧成果服務于或者影響決策者。必要時,智庫還會針對某些特定的公共政策問題,邀請不同知識背景的專家學者和各界人士,以召開研討會等方式充分吸收各方意見,使政策和制度設計具有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深度。
其次,智庫以開展經世致用研究為主。智庫的主要業(yè)務內容是政策研究,或者是以學術研究為支撐的決策咨詢研究,而不是純學術研究。智庫一般不以純學術研究和學科建設為己任,而是側重于對各類公共政策問題的關注,強調時效性、實用性,這是智庫有別于學術研究機構的顯著特征。但強調智庫的政策導向,并不意味著其政策研究要脫離學術研究,智庫的學術研究是為了更好地開展政策研究,為政策研究服務。
第三,以影響政府決策為首要目標。智庫的影響力是其賴以生存和產生價值的重要源泉。智庫需要借政府之手發(fā)揮其對社會的影響。為了達到影響政策形成與調整的目的,智庫的產品往往既有深度,也有速度;既有歷久彌新的研究專著,也有短小精到的政策咨詢報告;既注重智庫產品的質量,更重視智庫成果的推廣。因此,可以把是否有新思想、是否有被決策層采納的政策建言、是否與媒體及公眾保持互動關系,視為智庫成功的標志。
第四,具有獨立性和專業(yè)特色。智庫以獨立性和專業(yè)特色開拓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智庫的獨立性確保了研究成果的客觀性、公正性與權威性,并同“政治游說者”和“利益代言人”等角色相區(qū)別。一般而言,智庫經費來源的多元化是確保獨立性的前提條件,但經費來源的單一化并不必然使智庫失去獨立性,智庫依然可以提出中立的決策建言,以增強影響力。智庫的專業(yè)特色則是智庫專業(yè)化的結果,每個智庫都應該具有不被替代的屬性,即各自所擅長不同的研究領域。
據賓夕法尼亞大學發(fā)布的《全球智庫報告2016》顯示,2016年全球共有智庫6846家,其中北美洲智庫數量最多,擁有1931家;歐洲其次,擁有1770家;亞洲緊隨其后,擁有1262家。綜合實力排名前十位的基本都是歐美智庫??梢钥闯觯瑹o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歐美智庫依然在國際上占據主流地位,其發(fā)展經驗和模式,對工程咨詢行業(yè)做好智庫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是積極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從當前的發(fā)展趨勢看,歐美政府決策部門對智庫決策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智庫不斷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例如系統分析、預測技術、調查方法、定量分析等。歐美智庫十分重視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像美國蘭德公司成立以來發(fā)展和完善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和預測技術,如德爾菲法、線性和非線性規(guī)劃、成本效用分析等。他們還建立了一整套稱之為“蘭德式理性程序”的思考方式模式,并發(fā)展出一系列可操作的結構化、程序化的研究分析工具和方法,并已被美國聯邦政府廣泛用于軍事預算和聯邦政府預算的編制。
二是配備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智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其提供了許多新的研究方法與手段。尤其是近年來計算機軟硬件、網路、通信以及大數據等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起來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使智庫有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例如美國蘭德公司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系列公用數據庫,并且公司配有一支由眾多程序編制人員、系統分析專家、工程師和操作員組成的技術隊伍,大量運用計算機來處理各種復雜問題,從而極大提高了蘭德的研究質量和工作效率。
三是重視內部和對外的交流研討活動。歐美智庫積極采取各種措施進行內部和對外的信息交流活動。例如倫敦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每周舉行一次研究員會議,由每個研究員報告其論文的主要觀點,其他人以此開展討論。會議還討論當時國際上發(fā)生的重大問題、熱門問題或戰(zhàn)略研究領域出現的新問題、新概念等。此外,每月還舉行2-3次內部會議,邀請來自各國的政府首腦、高級官員、著名學者和記者等作報告,涉及世界各個地區(qū)、各個不同領域的各種問題。這樣可幫助研究人員熟悉各方情況,把自己專業(yè)同當前形勢結合起來,不斷開拓思路,深化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是多樣化的研究經費資助機制。目前,歐美智庫的資金來源已形成多樣化格局,有些還明確規(guī)定各資金所占的比例份額。智庫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社團捐助、出版物收入、會員收費、培訓收入等?;饡悄壳皻W美智庫獲取資金的主要來源,智庫通常會成立專業(yè)核心研究團隊去吸引基金會的支持。政府直接支付是智庫經費的又一重要來源。如蘭德公司的很多合同是與美國政府簽訂的。此外,智庫還通過個人捐贈、公司贊助以及提供咨詢服務等方式來獲取資金。
五是采用多種形式的產品宣傳和成果推廣。研究成果的廣泛傳播,能夠加強智庫與學術界、新聞界、實業(yè)界以及官方聯系,從而擴大智庫的社會影響,提升智庫的聲譽。像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除了向客戶提供產品外,還通過聽證會、政策評述、媒體采訪、報紙書籍、國際會議、互聯網等方式將研究成果公布于眾,定期出版《布魯金斯評論》、《宏觀經濟》等刊物。法國世界經濟研究所每年都會舉辦約50場次的各種研討會、論壇、年會,其研究成果包括研究報告、專著、專題研究報告、政策分析報告等,都會在國際知名專業(yè)期刊發(fā)表,如《國際經濟》、《經濟研究評論》、《銀行與金融業(yè)》等刊物,極大地提升了自身影響力。
六是以影響力作為核心追求目標。歐美知名智庫機構普遍將提升社會影響力、公眾知名度及政策參與度作為智庫的追求目標,而不是將實現商業(yè)價值作為其目標導向,并以影響公共政策及實現社會價值作為吸引高端智庫人才的重要手段。如倫敦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近年來重點研究核時代日益復雜的國際關系、軍事沖突和國際安全,旨在促進合理政策的制定和采納,構建文明的國際關系體系,為政府部門提供戰(zhàn)略對策建議。在世界范圍頗具影響并有“軍事達沃斯”之稱的“香格里拉對話”即由該所牽頭舉辦,每年都會吸引25-30位各國現任國防部長和軍事要員參加。
七是以專業(yè)特色鞏固智庫生命力。歐美知名智庫的研究選題非常寬泛,研究范圍可以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安全、文化、教育、衛(wèi)生、國際貿易、社會管理、能源與環(huán)境、科學技術等領域,但必須注重按照自身所具備的專業(yè)條件來選擇研究領域或服務對象,并在特定領域打造其核心競爭力。如德國席勒研究所則一直關注世界經濟的融合問題,并于1991年提出建設“歐亞大陸橋”的設想,該設想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八是以高端人才夯實智庫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的歐美智庫,常駐研究人員并不多,一般為40-50人,最多不超過100人,但都非常精干高效,每位專家都在各自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很多研究專家都曾在政府機構擔任過要職。智庫還非常重視利用社會專家資源,采取各種措施引進各類國際組織官員、社會知名學者、退休官員,以及知名高校訓練有素的年輕博士,以專家顧問等身份加入其研究團隊。以倫敦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為例,該機構除擁有自身研究團隊之外,還擁有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各類個人會員2200余人,集體會員220余個,以及由26位國際著名人士組成的顧問團。
2015年以來,隨著中央《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的發(fā)布,我國智庫迎來了蓬勃發(fā)展的繁榮時期。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工程咨詢行業(yè)要按照中央要求,借鑒歐美知名智庫的先進經驗,不斷提升戰(zhàn)略思維,做好重大項目把關、重大規(guī)劃咨詢、重大政策建議工作,為黨中央國務院做好參謀助手,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貢獻力量。
一是緊密服務中央決策需求。工程咨詢行業(yè)要按照十九大要求不斷加強智庫建設,圍繞新時代黨中央的決策需求,進一步提升戰(zhàn)略研究能力,深入分析現代化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難點熱點問題,站在產業(yè)高端、以全球視野思考重大產業(yè)的發(fā)展戰(zhàn)略,以強烈的使命意識,為中央出好主意,避免產業(yè)發(fā)展走彎路。
二是大力開展智庫相關業(yè)務。十九大報告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論述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發(fā)展先進制造業(yè),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以上這些都是工程咨詢行業(yè)可以有所作為的領域。要發(fā)揮智庫的引領作用,加強相關產業(yè)的研究工作,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當前,國內外環(huán)境不斷變化,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接連涌現??缛胄聲r代、干好新事業(yè),必須要帶著問題深入基層,向實踐求真知。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工程咨詢行業(yè)開展智庫建設也要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讓智庫建設接地氣、近民意,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為中央出好點子、好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