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濤
摘要:在當前藥學研究中,代謝組學理念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本文重點分析了代謝組學及其在藥學中應用的相關問題,先介紹了代謝組學的相關概念,之后結合相關藥學內容,對該理論的應用進行了研究。本次研究結果證明,代謝組學在藥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有效推動了藥學的研制進程,因此應該得到相關人員的重視。
關鍵詞:代謝組學;藥學;中藥;抗精神病藥物
前言:藥學是連接健康科學與化學科學的理論科學,承擔著藥品的安全與使用,因此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F(xiàn)階段,藥學工作的重點,就是要分析藥品的性狀、作用、生產等,除了要保證藥物質量外,還要盡可能的讓患者能夠以最小的傷害來獲得最好的治療效果。在現(xiàn)階段藥學研究中,代謝組學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成為未來加快藥學發(fā)展的突破口,因此應該得到相關人員的重視。
一、代謝組學的概念
有關代謝組學的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上世紀70年代,是從代謝譜分析方法上發(fā)展而來的,這種分析方法依靠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定量分析方法等,判斷患者體液中的內源性代謝產物,最終實現(xiàn)對疾病的有效篩查。到了1990年,相關學者對于代謝組學的相關內容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并將代謝組學定義為:生物體對疾病生理或基因修飾等刺激產生的代謝物質動態(tài)應答的定量測定。
在這個過程中,代謝物組是基因組的下游產物,是廣泛參與人體新陳代謝、生長發(fā)育等分析化合物的幾何體,主要包括了那些分子質量小于1000Da的分子。相關學者在代謝組學研究中,依靠該技術能夠全面評估生物體內部的相關代謝產物情況,并判斷在生理病理條件下或者藥物干預情況下的變化趨勢,并生成相應的生物標記物,全面揭示生物體在不同時間下的功能狀態(tài)變化情況。
二、代謝組學在藥學中的應用分析
1.代謝組學在現(xiàn)代中藥方面的應用
從技術角度來看,代謝組學采用一種接近于正常人體環(huán)境的生理條件,并對條件內的各個物質進行了無損傷的分析,例如對人體器官、人體組織的分析等。從現(xiàn)代化學的角度來看,中藥體系中強調了“多分組、多靶點”,并且代謝組學體系也強調了“整體性、系統(tǒng)性”,因此兩者在內容上具有一致性。在這種情況下,將代謝組學思想應用到現(xiàn)代中藥的研究中具有可行性,能夠為中藥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實驗對象,并在特定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對代謝的最終產物做有效的分析,最終揭示生物體內的變化情況,最終全面的展示中藥的藥效。例如,有學者通過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技術手段,發(fā)現(xiàn)雄性大鼠在服用金銀花水煎液后,大鼠體內的3-羥基丁酸、異亮氨酸等代謝物的產物數(shù)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因此他研究認為,金銀花水煎液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并且這種功能與生物體內的三羥酸循環(huán)代謝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
在介紹代謝組學技術過程中,闡述了某位學者依靠UPLC-QTOF/MS代謝組學方法,研究氣滯血瘀型神經痛患者的尿樣與血漿代謝物情況,其研究結果顯示,該學者在采用上述方法對患者的生物學樣本進行分析后,結果顯示,患者體內的甘油磷脂等代謝物出現(xiàn)了明顯的異常變化;在經過針對性治療后,患者的代謝物譜逐漸趨于平穩(wěn),并且多個潛在標記物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同時,在研究有關中藥學的相關內容后發(fā)現(xiàn),更多學者希望通過代謝組學方法來評估生物體液代謝組學的圖譜變化情況。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代謝組學方法能夠有效評估患者機體不良反應機制的過程中,并且在運用代謝組學的方法后,可以有效評估方劑配伍的毒性差異,這一結果證明了在不同生物環(huán)境下人體內的分子變化情況。
除此之外,在研究部分中藥的減毒機制時,可以根據代謝組學中所提示的有毒分子的變化情況來分析人體在不同療程下的病毒變化規(guī)律,多數(shù)研究結果均證明了中藥有助于改善機體的中毒癥狀。
2.代謝組學在抗精神病藥物研究中的應用
在現(xiàn)代藥物研究中,抗精神病藥物一直是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有效手段,但是很多學者研究認為,在現(xiàn)階段的臨床治療中,依然有很多學者由于藥物的反應效果不理想,或者因為服用藥物后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而中斷治療。針對這種情況,采用代謝組學能夠深入分析抗精神病藥物的作用機制,在了解患者給藥前后的小分子變化情況后,判斷藥物對人體的作用機制,為未來臨床治療提供必要的幫助,因此成為相關學者關注的重點。
血液流動機制對精神病臨床治療產生深遠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深入了解現(xiàn)階段血液環(huán)境下的靶向代謝組的特征。例如,有學者在相關問題研究中,采用特定的脂類代謝組學平臺,將脂類劃分為磷脂、游離脂肪酸、甘油酯等多個等級,并按照不同的評估量來判斷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后的物質代謝變化情況。其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接受不同方法的藥物治療后,由于不同抗精神病藥物都具有各自的代謝特征,但是患者在治療后,其體內的磷脂酰乙醇胺的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其分子分解速度得到加快。這一結果證明,患者所服用的藥物在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在研究類似問題時發(fā)現(xiàn),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利培酮治療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明顯改善:患者治療后的尿液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尿液中的代謝物分子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在鑒定出來的一系列生物標記物中,檸檬酸等可以作為療效監(jiān)測的標志物。
長久以來,醫(yī)學界對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大多停留在間接分析的手段,希望通過動物研究的方法來尋找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有效途徑。而在代謝組學的支持下,學者研究抗精神病藥物的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很多學者開始將不同的物質分子加入到抗精神病藥物中,并判斷這些物質對整個抗精神病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而客觀的評價相關物質的臨床療效,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結論:代謝組學在推動藥學發(fā)展中具有重要意義,成為加快藥學發(fā)展的突破口。本次研究結果也證明,代謝組學在中藥、抗精神病類藥物中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因此對相關人員而言,必須要深入了解代謝組學技術的先進性,能夠根據現(xiàn)代藥學發(fā)展的要求,對代謝組學的技術內容進行分析,讓該技術更好的服務于藥學研究,最終加快藥學發(fā)展,造福于社會。
參考文獻:
[1]杜飛,何睿,段開文.代謝組學在口腔醫(yī)學研究中的應用現(xiàn)狀[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7,33(10):633-635.
[2]王猛,李瑞婷,黃寅.基于代謝組學的藥源性肝損傷生物標志物發(fā)現(xiàn)[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17,38(05):422-426.
(作者單位: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第一中學422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