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霞
摘要: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地重點學科。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語文學科的改革受到廣大從事語文教師的普遍關注。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深,語文教學在注重教學質量提高的前提下,開始加大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側重,更關注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高效課堂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被引入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初中語文課堂構建的高效性提供了重要的發(fā)展思路。進一步提高了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科學化含量。因此,筆者從生態(tài)化教學觀點出發(fā),著手分析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現狀,就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引言:在現階段新課程改革穩(wěn)步推進的大時代背景之下,“科教興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成為基礎教育的指導方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改革并不是短時間能完成地,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仍存在制約發(fā)展地因素。因此,本文就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現狀,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進行簡要分析,希望對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成果的最大化做出些許貢獻。
一、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現狀
首先,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不夠充實。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中,還存在部分教師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仍采用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充實度不夠,實踐性也不強。學生在初中語文知識學習中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tài),常常導致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偏低。另外,由于語文課堂教學不能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學生在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中只是被動接受,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無法將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應用到實踐教學中去。
其次,傳統(tǒng)教學模式限制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因為,傳統(tǒng)教育模式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以升學率作為衡量教學質量好壞和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標,而且有些學校還把升學率作為自我評估的主要內容,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語文知識結構嚴重不合理,極大影響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阻礙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學生長時間處于課文的機械性背誦學習中,課堂氣氛呆板缺少活力,甚至部分學生因為語文學習缺少趣味性而產生了一定的厭學情緒,進一步影響了語文課堂教學的良性發(fā)展。
最后,初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不高。形式單一的教學方式和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內容,讓語文教學的人文化特征難易體。如此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中,初中語文教學的內容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他們的學習興趣偏低,不能主動去學習。有一部分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或者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敷衍了事,態(tài)度極其不認真。這使得語文教學常常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實效性很低。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首先,教師要樹立生態(tài)化教學理念。
初中語文教師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樹立生態(tài)化教學理念,這是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有效構建的重要指導思想。在實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貫徹人本思想,并把它與新課程理念相結合,還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將平等、民主的師生理念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為師生間的雙向互動留下了充足的空間,從而達到整個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系統(tǒng)的良性運作。比如,講解人教版七年級《塞翁失馬》這篇課文時,提高學生的文言實詞能力是教學的知識目標,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先明確這一目標。然后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閱讀和了解,感受故事的層層遞進,將本課的能力目標確定為提高學生探究能力、鑒賞力和想象力。把啟發(fā)學生去辯證看待問題、培養(yǎng)處變不驚的遇事態(tài)度作為理想目標,此外,如果遇到一些主觀問題的解答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回答,并適時給予鼓勵,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其次,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高效整合。為了給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提供充足的教學內容,教師應該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高效整合,擴展學生語文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培養(yǎng)學生多維度的思維空間,把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根本教育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利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與學生交流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發(fā)現教學內容中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優(yōu)化教學結構和教學資源的配置,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尋找到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社戲》這一課文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江南水鄉(xiāng)圖片和視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讓學生就播放的圖片和視頻內容進行發(fā)言,教師再進行與課文相關內容的有益補充,可以組織學生將課文中的夏夜行船、趙莊看戲等內容用情景閱讀的方式表演出來,再進行講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
三、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教師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是新課標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重要途徑,是構建多元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內容。新課標教學理念要求現代語文教育要秉持創(chuàng)新思維,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原有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盡可能多的向學生傳遞語文知識,逐漸擴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比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小石潭記》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提前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預習文章內容,理解文章含義。在教師講解前可以請幾位同學先講解自己的預習結果,之后教師可以進行點評與知識點補充,可以學生來分析一下小石潭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特點,與學生共同探討作者是怎么進行《小石潭記》的細節(jié)描寫的,從作者寫作視角看待文章,分析作者的情感表達。教師可以通過音頻播放的形式來展現動態(tài)化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對學生理解作者柳宗元的情感很有幫助。
結語:語文學科是綜合性的學科,它具有知識性、藝術性、人文性的特點。語文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三方面著手改變,為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實效性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王明清.巧用“金鑰匙”,智開高效門――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高效的提問藝術[J]. 中國西部科技,2016,23:79-80.
[2]韋文娟.芻議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5:64.
[3]李紅艷.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路探索[J]. 亞太教育,2015,34:49+17.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山縣灘歌初級中學74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