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偉宏
華章溢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
李 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譯文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
聽說你被貶到龍標(biāo)去了,一路上要經(jīng)過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著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品讀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為《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尉,是因為“不護細(xì)行”,也就是說,他的貶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問題,而只是由于生活小節(jié)不夠檢點。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guān)切的詩篇,從遠(yuǎn)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dāng)沉重。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于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nèi),切合當(dāng)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奥劦馈?,表示驚異?!斑^五溪”,可見遷謫之荒遠(yuǎn),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fēng)飄到龍標(biāo)。這兩句詩所表現(xiàn)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法訴說,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唯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它;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它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fēng)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yōu)點之一。
素材小卡
古代以月寄情的好句
1.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陽關(guān)曲》)
2.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李商隱《端居》)
3.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4.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李白《蘇臺覽古》)
5.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fēng)月。(賀鑄《石州引·薄雨初寒》)
6.早月多情,送過梨花影。(納蘭性德《鬢云松令·詠浴》)
7.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8.云暗鼎湖龍去遠(yuǎn),月明華表鶴歸遲。(虞集《挽文丞相》)
9.又是羊車過也,月明花落黃昏。(黃升《清平樂·宮怨》)
10、曉月過殘壘,繁星宿故關(guān)。(司空曙《賊平后送人北歸》)
11.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12.斜髻嬌娥夜臥遲,梨花風(fēng)靜鳥棲枝。(唐寅《美人對月》)
13.好水好山看不足,馬蹄催趁月明歸。(岳飛《池州翠微亭》)
14.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唐寅《把酒對月歌》)
華章溢彩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譯文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品讀
此詩當(dāng)作于天寶元年(742年),王昌齡當(dāng)時為江寧(今江蘇南京)丞。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詩原題共兩首,第二首說到頭天晚上詩人在芙蓉樓為辛漸餞別,這一首寫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邊離別的情景。詩的構(gòu)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fēng)亮節(jié)。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dá)自己的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詩人在這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信任,這決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因此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dá)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素材小卡
李白的故事
唐玄宗開元年間,在歷史上被稱為盛唐時期。這時期也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鼎盛之期。在這時期,出現(xiàn)了一位浪漫主義的大詩人李白,一位現(xiàn)實主義的大詩人杜甫,他們是輝映詩壇的兩顆巨星。
李白,字太白,原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天水)。隋朝末年,全家遷到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歲那年,他又隨父親遷居綿州昌?。ń袼拇ń停┣嗌忇l(xiāng),所以他又號青蓮居士。
李白少年時便顯露才華,“十歲通詩書”,“十五好劍術(shù)”,“三十成文章(三十歲時以詩文知名天下)”。二十五歲那年,李白離開四川,順長江東下,先到達(dá)江陵,拜訪了一位八十高齡的道士司馬承禎。司馬承禎曾受到武則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見,在當(dāng)時名氣很大。司馬承禎見了李白,對他大為贊賞。李白很高興,回去后就寫了篇《大鵬賦》,把自己比作氣概抱負(fù)不凡的大鵬。《大鵬賦》很快傳開,李白的名氣也更大了。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陽,拜見了荊州刺史韓朝宗。韓朝宗因喜歡提拔人才而聞名,所以當(dāng)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生不愿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表n朝宗對李白自然是稱賞備至,而李白寫的自我推薦信《與韓荊州書》也成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佳作。
名滿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寶元年)終于奉詔來到京都長安。當(dāng)時任秘書少監(jiān)的老詩人賀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長安,親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他讀了李白大約在十年前寫的《蜀道難》后,贊嘆道:“這是一個從天上貶謫下來的仙人啊!”從此“謫仙”這個稱號不脛而走,李白也被人們稱作“謫仙”、“詩仙”。endprint
李白進宮后,唐玄宗很高興,封他為翰林供奉。據(jù)說,唐玄宗當(dāng)時曾親自走下臺階迎接李白,還親手為李白調(diào)制羹湯。出于信任,他還讓李白參加了起草詔書的工作。唐玄宗只是希望李白成為一個宮廷詩人,為太平盛世作些詩文點綴。但李白是一個有遠(yuǎn)大抱負(fù)的人,初進宮廷時,他對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寫了不少歌功頌德的詩,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變化。天寶年間,朝廷政治已由盛轉(zhuǎn)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漸漸變?yōu)橛怪鳌3⒅械挠凶R之士都在擔(dān)憂時政,擔(dān)心發(fā)生變亂。李白對此是有認(rèn)識的。
作為一個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的個性也是十分狂放的。他又特別喜好飲酒,常喝得酩酊大醉。杜甫曾在一首詩中這樣描述他:“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边@樣的個性使他很難被朝中的權(quán)貴們所容忍。據(jù)說,他先得罪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監(jiān)高力士。高力士又故意歪曲他寫的詩《清平調(diào)》,使楊貴妃對他也心生忌恨。最后連唐玄宗也疏遠(yuǎn)他了。
可是李白的個性使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時他最向往的,還是他以前云游天下的自由生活。于是李白向唐玄宗上書請求離京。公元745年,他的請求被批準(zhǔn),他離開長安,又開始了漫游山水間的生活。
李白的晚年是在安徽當(dāng)涂度過的,他的族叔李陽冰在那兒做縣令。唐代宗即位后,下詔拜李白為左拾遺。但詔書還沒到,李白已離開了人世,那一年他六十二歲。至今當(dāng)?shù)剡€留有李白的衣冠冢和紀(jì)念堂。
綜述
李白現(xiàn)存的詩有一千多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這些詩經(jīng)過他的夸張的描繪,想象奇特的渲染,顯得大氣磅礴,出神入化。他是天上的仙人,匆匆下凡走一遭,卻保留了他謫仙的豪氣與傲骨?!把鎏齑笮Τ鲩T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高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不羈;“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他豪放;“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他霸氣。他的生命履歷上揮滿了神奇的色彩,他喜他所喜,悲他所悲,他走自己的路,笑傲人生,笑傲江湖。力士脫靴,貴妃研磨,醉態(tài)下他的傲世狂放,連千百年后的后人也為之傾倒,為之贊嘆。他將人生演繹得紛繁多彩,后人更是對他欽佩莫名。而他,似乎要將自己的生命完全詩化,連結(jié)束都是如此詩意,抱月沉江,醉酒登仙。李白啊,你可是倦了人間煩擾的生活,而欲回到天上再去做那來去無蹤,自在逍遙的仙人了嗎?可為什么,你留給世人的最后一個背影,都要讓人如此縈心繞懷,追憶千年呢?世界刻錄了你的身影,萬年不滅,而你,在屬于你的國度里,可也找到了你的快樂?
“龍泉皆錦帶,為爾傾千觴?!崩畎祝憧芍?,古曲謹(jǐn)為知音談,美酒唯對至交飲。高山流水,那是伯牙與鐘子期相鳴相和,鐘子期去后,伯牙毀琴,感嘆天下從此更無知音。而這個世界,從我降生以來就已覓不見你的身影,年年月圓,只能一人獨醉。而今月夜,引觴滿酌,舉杯邀月,遨游蒼穹的你,可愿共飲杜康?
責(zé)編:胡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