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楷
三百年前,一人漫步紅塵,看盡世間冷暖。曾經的舞榭歌臺、公子紅妝寂滅成沙,只剩凄風冷雨、短褐穿結,但理想未變。于是,“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以滿心癡愿,描一幅百態(tài)人間。
三春事業(yè)負東風,明月梅花一夢。一部《紅樓夢》,有多少作者的自傷?癡情抱恨長,是一個家族的興亡血淚;無材補蒼天,眼看大廈將傾卻無可奈何。賈府的衰落是不可逆轉的事實,亦如曹雪芹頭頂?shù)哪瞧?,烈火油烹轉眼只剩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再讀《紅樓夢》,方知寶黛之緣、黛釵之爭無非是理想和現(xiàn)實不可調和的差異。黛玉之才思敏捷、晴雯之心比天高、寶釵之通曉世事都是作者心中最深處的理想;黛釵之爭,是理想與現(xiàn)實根深蒂固的矛盾;黛雯之逝,是理想難至卻矢志不渝的追求。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在不堪回首的往事面前,作者思索著“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感傷著“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斷香消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結局。
整部《紅樓夢》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賈府是勢傾一方的家族,但卻日漸衰微,看似書香門第,實則是“除了那石獅子,還有什么是干凈的”。大觀園中的男女看似天真爛漫,卻都逃不過世俗的羈絆。黛玉冰雪聰明,卻孤傲敏感;寶玉空有一副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鳳姐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太多太多的矛盾,寫的正是作者自己吧。他原是豪門公子,卻不愿人仕為官;他看不慣世俗的骯臟,卻又處在這一切骯臟的巾心;他想出世,卻離不了十丈軟紅;他反抗封建禮教,卻無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