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學困生對班級的建設產(chǎn)生著重要的影響,不管是教師還是學校的領導都應該做好學困生的工作,排除學困生的心理障礙,以此促進學困生健康快樂發(fā)展。學困生的心理障礙產(chǎn)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家長的教育、教師的教育和同學的影響等。因此,本文重點從學困生心理障礙產(chǎn)生的原因出發(fā),著重分析了解決學困生心理障礙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學困生;心理障礙;原因;策略
一、 前言
每一個班級都會存在學困生,然而有的教師忽視了對學困生的關心和照顧,導致學困生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并養(yǎng)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導致心理障礙的產(chǎn)生。因此,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學困生教育方式,重點找出學困生產(chǎn)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以此幫助學困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 學困生心理障礙的原因
(一) 家庭因素
學困生產(chǎn)生心理障礙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庭因素。首先,學困生父母的自身素質比較差。根據(jù)詳細的調(diào)查,學困生的父母多數(shù)是農(nóng)村和個體戶。很多父母對子女不夠重視或教育方法不得當。他們經(jīng)常忙于經(jīng)商或者務農(nóng)。當孩子出現(xiàn)學業(yè)問題時,經(jīng)常運用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學困生在沒有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下,便產(chǎn)生了消極的逆反心理。其次,有的父母有不良嗜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著學生。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但是很多家長經(jīng)常會有不良嗜好,比如聚眾賭博等行為。這些行為對孩子以后的發(fā)展都有不利的影響。導致學生沉迷于父母的愛好,并減少了對學習的興趣。最后,家庭的不完整對學生也會有不利的影響。不少學生都是受家庭破裂或重組的家庭的影響。這樣學生在家庭中不能夠得到應有關心和愛護。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使學生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并越來越反感。學困生由此出現(xiàn)。
(二) 教師因素
第一,很多教師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學生的成績上,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困生便會受到歧視和忽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重點關注優(yōu)、中等學生。教師對不同學生的教育態(tài)度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對學困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第二,很多教師并沒有對學困生進行更加透徹地了解,也不能針對學困生的學習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第三,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很多教師不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依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教學策略,導致學生在學習時不能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因此,對學困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導致學困生出現(xiàn)心理障礙。
(三) 同學因素
教師對學困生的忽視和歧視,導致其他學生也會逐漸地忽視和疏遠學困生。這樣學困生就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缺少朋友,沒有人和他們交流和玩耍。這樣的狀態(tài)下,就增加了學困生的各種不健康心理的產(chǎn)生。以此阻礙了學困生的發(fā)展和進步。由此,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fā),增加對學困生的重視,引導其他學生關心和幫助學困生,讓學困生在班級中體會到家一般的溫暖,并健康快樂的成長,擺脫心理障礙。
三、 排除學困生心理障礙的措施
(一) 加強自我意識教育,增強自我調(diào)控能力
學困生對自己的了解還不夠充分,而且自我評價意識比較低,對自我要求也不高。很多學困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激勵能力都不是十分充足,這在學習上就缺乏一定的動力和干勁。導致自身的學習潛能不能得到正常的發(fā)揮。因此,面對學困生的心理障礙,教師和家長應該積極引導,讓學困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并用合理的方式評價自己,以此加強學困生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還應該引導學困生了解自身的智能結構。在充分地了解自己性格能力的情況下,能夠讓他們客觀的把自身存在的優(yōu)缺點找出來,并引導學困生把消極的意識轉化為積極的意識。學困生的自我意識比較薄弱,在學習上會有很大的難度。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應該為學困生制定一些科學合理的學習策略,通過學困生的努力完成教師制定的具體目標,讓學困生重拾學習的信心,并形成自我激勵能力,以此保持長久的內(nèi)在驅動力。
(二) 創(chuàng)造成功機會,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理
自信是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實踐得出,成功的學習體驗能夠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對知識的渴求欲望。關注學困生就應該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學困生去體會成功的喜悅,以此來不斷增加其學習的自信心。這樣也能夠激發(fā)學困生的智力和潛能。第一,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語言對學困生進行教學影響。重點關注學困生,并對其進行鼓勵和信任,成為學困生的朋友。第二,教師應該給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學困生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活動,比如參加體育知識競賽、畫畫比賽和演講比賽等。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增加學困生和其他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升學困生的團結意識和團結精神,并能夠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信心。第三,應該對學困生進行表揚。關注學困生的每一次進步,并能夠對學困生的進步進行贊美。由此可見,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是培養(yǎng)學困生自信心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 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改善人際關系
通常情況下,學困生會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在此基礎上,過分地強調(diào)自身的責任。不能和其他同學進行正常的交往,也產(chǎn)生了緊張的人際關系。想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就應該重點關注學困生的心理。在行為上給學困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勵,為學困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制定出歡樂和輕松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同時,教師應該積極鼓勵優(yōu)等學生和學困生交朋友。讓學生之間能夠更加團結,相互關心,相互幫助。這樣學困生就能夠體會到班級的溫暖和學生的關愛,從而走出心理障礙,以便他們更好的學習和生活。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問題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教師在解決學困生心理障礙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透徹地分析學困生心理障礙產(chǎn)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對學困生進行積極引導和教育。為學困生提供更多的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增加其他同學與學困生的交流和溝通,使學困生在班級中體會到家一般的溫暖和愛護。
參考文獻:
[1]樓啟煒.高校學困生的心理障礙及其干預策略[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31(11):21-24.
[2]夏釗.思想品德學困生的心理障礙成因分析[J].學周刊,2014,(20):20.
[3]張婷婷.高校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表現(xiàn)、成因及對策[J].中國冶金教育,2013,(04):31-33+36.
作者簡介:
何福壽,甘肅省平?jīng)鍪校f浪縣通化鎮(zhèn)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