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萍
摘要:相比于“黑天鵝”,“灰犀?!眲t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意在表明原本應該很容易被發(fā)現的風險隱患,卻由于疏忽大意而失去了最佳的控制風險的時機,最終釀成災難性后果。分析2017年英國連續(xù)遭遇恐怖襲擊的原因,一句話概括就是,這是眾多“灰犀?!眳R聚的結果,由此清晰可見“灰犀牛”式危機對社會公共安全產生的巨大破壞。唯有從意識上和行動上思考應對之策,方能避免、至少可以減緩由此造成的破壞性后果。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1.006
一、描述:連續(xù)遭遇恐怖襲擊導致英國2017年“最受傷”
2017年尚未過半,英國已經發(fā)生了4起襲擊,是次數最多的一年。[1]
3月22日倫敦市中心議會大廈附近發(fā)生汽車沖撞事件。52歲的英國公民卡里德·馬蘇德(Khalid Masood)駕駛一輛租來的轎車在威斯敏斯特橋上撞擊行人,隨后駕車沖擊議會大廈并將一名警員刺死。他本人被警察擊斃。英國議會大廈前的這起襲擊案導致包括襲擊者本人在內的6人死亡,50人受傷。
5月22日曼徹斯特體育場演唱會上發(fā)生爆炸式襲擊。一名男性嫌犯使用自殺式炸彈襲擊在曼徹斯特競技場參加完演唱會的年輕人和兒童,導致22人死亡,59人受傷。自殺襲擊事件嫌疑人為22歲的薩勒曼·拉馬丹·阿貝迪(Salman Ramadan Abedi),一名出生在曼徹斯特的利比亞人后裔。
6月3日倫敦橋附近發(fā)生汽車沖撞。一輛白色小貨車在倫敦橋上撞擊行人,此后,三名行兇者在附近的博羅市場(Borough Market)持刀行兇,最終導致7人死亡,48人受傷。嫌犯被警察當場擊斃。
6月19日倫敦清真寺附近發(fā)生卡車沖撞。當天傍晚,倫敦芬斯伯里公園區(qū)(Finsbury Park),嫌犯駕駛小貨車撞向正在祈禱的穆斯林教徒。來自卡迪夫的達倫·奧斯本(Darren Osborne)被指涉嫌制造恐怖襲擊和謀殺。這起事件發(fā)生在穆斯林齋月期間,襲擊造成1人死亡,9人入院接受治療。受害者全部都是穆斯林。
上述四起間隔時間不長的重大恐襲案件是英國自2005年倫敦地鐵爆炸案發(fā)生以來傷亡最嚴重的恐怖襲擊案件,共造成至少35名無辜民眾遇難,200余人受傷。
對于21世紀英國遭受的恐怖襲擊,理論界的研究往往以倫敦地鐵爆炸案為起點。2005年7月7日,倫敦早高峰時發(fā)生了針對公交系統的自殺式爆炸。三顆炸彈在不同的地鐵列車上引爆,第四顆在一輛雙層巴士上爆炸。這起連環(huán)爆炸共導致55人死亡,至少700人受傷。如果說,十二年前的這次地鐵爆炸案還可以定性為“黑天鵝”,即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那么2017年連續(xù)發(fā)生的這四起恐襲則顯然不是小概率事件了。對于這種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賦予其名“灰犀?!笔录?。
二、剖析:英國連續(xù)遭遇恐怖襲擊何以可能?
“灰犀?!边@一概念是由美國學者、古根海涅學者獎得主米歇爾·渥克(Michele Wucker)于2013年1月在達沃斯全球論壇上提出來的。根據其所著《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下文簡稱《灰犀牛》)一書,“黑天鵝”比喻小概率而影響巨大的事件,而“灰犀?!眲t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耙活^灰犀牛就是指概率極大、沖擊力極強的風險:一個我們應該意識到的風險,就像是一頭兩噸重的犀牛,把牛角對準我們全速向我們攻擊”。[2]相對于“黑天鵝”事件的難以預見性和偶發(fā)性,“灰犀?!笔录皇请S機突發(fā)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號和跡象之后出現的大概率事件。灰犀牛生長于非洲草原,體型十分巨大,游客在很遠處就能看見它們的存在;但是,恰恰是這一巨大而略顯笨重的體型,使得人們放松了警惕,既忽視了它們被觸怒之后發(fā)起進攻的速度,更忽視了其進攻的力度,以至于猝不及防,毫無招架之力。以灰犀牛來比喻“灰犀?!笔轿C的風險,意在表明原本應該很容易被發(fā)現的風險隱患,卻由于疏忽大意而失去了最佳的控制風險的時機,最終釀成災難性后果。
具體分析英國連續(xù)恐襲案件可以說,英國之所以成為2017年“最受傷”的國家,其實有其必然性,從“灰犀?!崩碚搧碇v,一句話概括就是,英國連續(xù)恐怖襲擊是眾多“灰犀?!眳R聚的結果。
首先,早在9·11事件發(fā)生的2001年開始,美國就發(fā)動了攻打阿富汗的“特殊的反恐怖戰(zhàn)爭”,英國作為老牌歐洲國家,就以盟友的身份與美軍組成聯軍而共同行動。直至之后2003年的伊拉克戰(zhàn)爭等,英國都是美國的支持者。這是最大的“灰犀牛”,或者說是眾多“灰犀牛”存在的社會“歸因”。
其次,在2005年遭遇倫敦地鐵和公交自殺式爆炸襲擊后,英國政府對于本國反對恐怖襲擊的狀況進行了反思,之后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反恐運作機制,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反恐“四大金剛”:軍情五局MI5、軍情六局MI6、政府通訊監(jiān)測總部GCHQ、倫敦警局反恐指揮部SO13,而且運作也較為成功。有數據統計,自2005年以來,英國共挫敗40余起恐襲陰謀,其中有7起發(fā)生在2015年之后的19個月中,而這期間恰恰是法國《沙爾利周刊》遇襲、巴黎發(fā)生連環(huán)恐怖襲擊、尼斯國慶日遭遇襲擊等重大恐怖襲擊案件發(fā)生的時段。但很顯然,面臨新的國際國內社會發(fā)展形勢,英國現有的反恐體系尚未迅速跟上新的威脅,以致出現了漏洞。這是“灰犀?!贝嬖诘捏w系“歸因”。
再次,從已經發(fā)生的這四起恐怖襲擊案件來看,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嫌疑對象都是英國本土人。這恰恰生動表明,之前前往中東地區(qū)參加“圣戰(zhàn)”的這些“圣戰(zhàn)士”已經回國,或將回國。這些人在戰(zhàn)場上歷練完再回到英國國內制造恐襲事件,成為內生性襲擊者。而且,年輕人極易在網絡上被極端主義視頻和仇恨言論激進化,成為極端主義實施網絡招募的新鮮血液。這是“灰犀?!贝嬖诘娜藛T“歸因”。
而且,從英國連續(xù)發(fā)生的這些恐襲案件來看,也完全符合近三年歐洲其他國家,如法國、德國等一些城市發(fā)生的恐襲案件的特點。如一般是選擇首都或者是重要城市,以及這些城市的地標式地點,如倫敦橋、議會大廈等;或者是民眾日常生活、娛樂場所,如演唱會現場、購物中心等人口集中的地方,此為“軟目標”?!败浤繕恕钡倪x擇表明恐怖分子發(fā)動襲擊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想制造最大的、轟動性的社會效應,最期望的效果就是社會民眾“談恐色變”。這樣一來,無論死傷情況嚴重與否,都會給民眾心理帶來巨大的沖擊,此亦為“灰犀牛”存在的又一表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