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娟 喬璐 唐宗英 趙士杰 車麗莎 付磊昌
摘要: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對黎貢山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進(jìn)行了模擬氮沉降試驗,采用的氮沉降水平分別為對照、低氮、中氮和高氮,每月定期用紅外CO2分析法測定土壤呼吸速率。結(jié)果表明: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土壤呼吸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抑制程度最明顯的是N3O處理,說明高氮處理對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較明顯;N15、N5、NO這3個氮處理的呼吸速率較接近,特別是N15與NO兩者變化不大。
關(guān)鍵詞: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土壤呼吸,氮沉降
中圖分類號:S714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8)2-0009-02
1 引言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作為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體,在維持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平衡以及調(diào)節(jié)全球氣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1]。隨著人工施氮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氣沉降的氮量也在逐年增加。輕度的氮沉降會促進(jìn)植被的生長,但過量的沉降氮會引起生物多樣性的降低、土壤酸化等[2-4],影響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土壤呼吸。在全球環(huán)境問題日益嚴(yán)重的今天,研究森林土壤呼吸作用對大氣氮沉降的響應(yīng)機(jī)制,是評估碳循環(huán)動態(tài)、預(yù)測全球碳收支的基礎(chǔ),國內(nèi)外學(xué)者展開了很多相關(guān)研究,如Cleveland和Townsend[4]在熱帶雨林的研究發(fā)現(xiàn)施氮增加了植物的細(xì)根生物量,從而促進(jìn)了土壤呼吸速率;涂利華等[5]在華西雨屏區(qū)苦竹林的研究表明,氮沉降增加了微生物的生物量碳、氮含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進(jìn)而促進(jìn)了土壤總呼吸。由于受眾多因子的影響,土壤呼吸速率對氮沉降的響應(yīng)主要表現(xiàn)為氮沉降對土壤呼吸的促進(jìn)[6]、抑制[7,8]和無影響[9,10]這3種情況,說明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呼吸對氮沉降增加的響應(yīng)仍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高黎貢山位于中緬交界地帶,是國際關(guān)注的地理學(xué)與生物學(xué)保護(hù)研究的關(guān)鍵地區(qū)之一,目前已有的研究包括高黎貢山的氣候條件、地質(zhì)特征、主要植被和土壤類型等各個方面,而關(guān)于氮沉降與土壤呼吸之間的關(guān)系的研究還比較缺乏。因此,在高黎貢山開展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呼吸對氮沉降增加的響應(yīng)研究,也有助于加深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的深化。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地基本概況
研究地位于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赧亢管理站管轄范圍內(nèi)的實驗區(qū)(24°49′N,98°46′E;海拔2050m)。該地區(qū)的氣候類型屬于我國西部型季風(fēng)氣候的暖性濕潤型,年平均溫為13.2℃,最熱月平均溫為17.1℃(7月),最冷月平均溫為6.2℃(1月)。年均降雨量在1000 mm以上。土壤類型為黃棕壤。植被類型為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以香葉樹Lindera communzs,紅木荷Schema wallichii,青岡Cyclobalanopsis glauca,扭子果Ardzsza vzrens,粗穗石櫟L.saepadmo,胡桃,uglansregia,隱紋杜莖山Maesa mani purensis,灰毛漿果楝C/-padessa cinerascens,粗毛羊蹄甲Bauhinia hirsuta,桂北木姜子Litsea subcoriacea,中平樹Macaranga denticu-lata,毛葉合歡Albizia mollis等組成。
2.2 試驗設(shè)計
2016年12月在赧亢管理站管轄范圍高黎貢山自然公園內(nèi)設(shè)置1塊樣地,樣地中建立12個5m×5m的樣方,每個樣方之間設(shè)>5 m寬的緩沖帶。用NH4 Cl進(jìn)行氮沉降處理,共設(shè)4個水平,分別為對照(CK,0 g N/(m2·a》、低氮(5 g N/(m2·a》、中氮(15g N/(m2·a》和高氮(30 g N/(m2·a》,每個水平2個重復(fù)。將年施用量平均分成12等分,從2016年12月開始,每月下旬對各處理定量地施氮,具體方法是將各水平所需NH4 Cl溶解至1L水中,用噴霧器在該水平樣方中來回均勻噴灑,對照只噴灑水。每個樣方內(nèi)隨機(jī)布置2個PVC管(內(nèi)徑30 cm,高50 cm,插入土壤深度為10~20 cm),定期測定土壤呼吸速率。
2.3 土壤呼吸測定
采用動態(tài)氣室法連接到便攜式11- 840A C02/H20分析系統(tǒng)測定土壤呼吸。
3 結(jié)果與分析
土壤呼吸速率監(jiān)測結(jié)果如表1所示。
3.1 不同時間土壤呼吸速率的變化
由圖1可知,2016年12月的數(shù)據(jù)為土壤呼吸速率的背景數(shù)據(jù),通過施氮處理以后,到2017年7月,土壤呼吸收到了一定的抑制,該結(jié)果在N30、N15、N5、NO這4個氮處理濃度上的變化規(guī)律均相似;隨著時間的推移,3個月后(2017年10月),土壤呼吸速率有一定的回升,但變化幅度不大,總體還是受到抑制,而且在4個氮處理濃度上的變化規(guī)律均相似。
3.2 不同氮處理土壤呼吸率的變化
由圖2可知,4種處理濃度( N30、N15、N5、NO)2016年12月的背景值之間差異不大,通過施氮處理以后,2017年7月、10月土壤呼吸收到了一定的抑制,其中抑制程度最明顯的是N30處理,土壤呼吸速率有最初的39. 24 g/(m2·d),減低到11. 82 g/(m2·d)、15.86 g/(m2·d),說明高氮處理對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較明顯;N15、N5、NO這3個氮處理的呼吸速率較接近,特別是N15與NO兩者變化不大,具體的原因有待后續(xù)進(jìn)一步研究。
4 結(jié)論
通過2016年12月施氮處理以后,到2017年7月、10月,土壤呼吸受到了一定的抑制,該結(jié)果在N30、N15、N5、NO這4個氮處理濃度上的變化規(guī)律均相似;抑制程度最明顯的是N30處理,說明高氮處理對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較明顯;N15、N5、NO這3個氮處理的呼吸速率較接近,特別是N15與NO兩者變化不大,具體的原因有待后續(xù)進(jìn)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xiàn):
[l]Post W M.Emanuel W R.Zinke P J,el al. Soil pool and world lifezones[J]. Nature,1982 (298):156~ 159.
[2] Hoegberg P,F(xiàn)an H,Quist M,et al. Tree growth an d soil acidification in response t0 30 years of experimental nitrogen loading onboreal forest[J]. Global Change Biology,2006,12 (3) :489 ~499.
[3]Dise N,Rothwell J,Gauci V, et al. Predicting dissolved inorganicnitrogen leaching in European forests using two independent database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9 ,407(5):1798~ 1808.
[4]Cleveland C C,Townsend A R.Nutrient additions to a tropical rainforest drive substantial soil carbon dioxide losses to the atmospher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6,103(27) :10316~10321.
[5]涂利華,胡庭興,黃立華,等.華西雨屏區(qū)苦竹林土壤呼吸對模擬氮沉降的響應(yīng)[J].植物生態(tài)學(xué)報,2009,33(4):728~738.
[6]賈淑霞,王政權(quán),梅莉,等,施肥對落葉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響[J].植物生態(tài)學(xué)報,2007,31(3) :372~379.
[7]Olsson P, Linder S,Giesler R, et al. Fertilization of boreal forestreduces both autotrophic and hetemtrophic soil respiration[J].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5,11(10) :1745~1753.
[8]jia S,Wang Z,Li X,et al.N fertilization afects on soil respiration.microbial biomass an d root respiration in Larix gmelinii and Fraxinus mandshurica plantations in China[J]. Plant and Soil,2010, 333(1/2) :325~336.
[9] Samuelson L, Mathew R,Stokes T,et al. Soil an d microbial respiration in a loblolly pine plantation in response to seven years of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9,258(11) :2431~2438.
[10]Jiang J,Zong N,Song M,et al. Responses of ecosystem respiration an d its components to fertilization in an alpine meadow onthe Tibetan Plateau[J].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2013(56):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