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龍+徐雙泉
摘 要:不管是復習課,還是新授課,習題課教學都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它能夠幫助學生鞏固雙基、訓練學生思維和技能,提高語言表達、審題等能力,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在新課程背景下,大部分教輔資料與實際教學存在脫節(jié),原有資料已不能很好地輔助和指導教學。本文針對以上問題,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歷,就如何調動學生積極性,高效開展習題課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進行了探討,有不足之處還請同仁批評指正。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習題課教學;行動策略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不論是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還是教學專家,就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對課堂教學的革新幫助很大。其中,習題課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課型之一,是教師主要以習題講解為平臺與學生互動的教學過程。通過習題課教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梳理、辨析和鞏固所學知識,進一步引申、拓展,幫助學生完成對課程基本理論和概念的升華,總結提煉解題技巧與方法,理論結合實踐培養(yǎng)學生運用現(xiàn)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習題課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教學不足,促進教學反思和提高的一個有利時機。目前,如何高效實施習題課教學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習題課教學只有學生深入題海多做多練定會成功,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為使習題課教學高效進行,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就化學習題課教學有如下幾點思考與各位同仁交流。
一、 習題課教學的現(xiàn)狀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推進,為迎合課改的需要,一線教師正積極轉變著自身原有的教育理念,在實際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設計課堂??墒遣浑y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它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甚至高效。為此,有必要對高中的化學習題課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研究。筆者認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 新授課與習題課教學理念及時間分配問題
有資料顯示,在課堂教學總時長中習題課教學占據(jù)了40%以上的時間和70%以上的課余時間,可以看出習題課在實際教學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覷,這就使得學生花大量的時間進行題海訓練、死記硬背的狀況屢見不鮮。新課標中提倡的理念和方法,眾多教師都把精力放在新課的轉變上,卻很少有人在習題課上創(chuàng)新,還是一如既往的進行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這就使得理論不能很好地指導實際教學。因此,習題課教學必須引起老師們高度重視。
(二) 習題內容的選擇存在隨意性
有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內容的拿捏不準、理解不透,使得對習題的選擇存在隨意性。目前切合實際的實用性強的教輔資料并不多,現(xiàn)有資料內容存在難、偏、繁、舊等現(xiàn)象,而很多習題的設計意圖在于對學生能力的考查,了解其對知識的運用與遷移能力,而實際教學中為迎合考試的需要加之多方因素的干擾,教師一味地注重化學知識傳授,使得學生成為考試的機器,多數(shù)學生表現(xiàn)出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教師對他們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一紙空談,學生在無目的的訓練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三) 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存在盲目性
在實際課題教學中表現(xiàn)出以下幾方面情況:(1)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2)需讓學生熟悉、鞏固什么知識、掌握什么方法和技能也不明確;(3)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所能達到什么樣的預期目標含糊不清,大部分教師不能做到胸有成竹,預見性不強,使得教學重難點不突出,教學時效性不強。分析原因,大部分教師沒有做好課前的備課工作,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所選習題與新課程標準要求差距較大,導致習題課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不到應有的體現(xiàn)。
(四) “一言堂”現(xiàn)象普遍,忽視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
教學中,全程“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使得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而做題成為一種重復性的機械式工作。同時學生的主體地位沒得到應有的突出,表現(xiàn)在不是講解時急于求成就是做題時包辦替代,導致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 高中化學習題課教學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 例題要精選(或設計),講解要規(guī)范
在學生具備一定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為鞏固雙基強化理解,在例題的使用上做到精選精講,因為精選精煉是成功進行化學習題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如果對復習資料不做取舍,眉毛胡子一把抓,勢必把學生引入無窮的題海之中。因此,有必要選擇知識覆蓋面廣、典型的試題作為母題展開剖析。為避免盲目做題,這就需要教師遴選具有代表性、層次性、時效性和綜合性的試題,不僅如此還要考慮試題內容的排布應符合學生實際,其發(fā)展趨勢應該是螺旋式上升的。不僅如此,教師需堅信:在講解時重點應放在對解答過程的分析上,將解題過程規(guī)范合理的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答題習慣,以確保解題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性。
(二) 練習要強化,能力需提升
在完成第一環(huán)節(jié)精選精講之后,一定程度的強化練習也必須跟上節(jié)奏。在練習中如果學生能夠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就有了根本保障。有效而合理的習題練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體系和??碱}型,拓寬學生分析問題的思路,為學生培養(yǎng)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現(xiàn)有問題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還可以及時反饋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必須認真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有針對性的習題練習。同時還要考慮與之前相關知識的關聯(lián)、各相關知識點的聯(lián)系與綜合等。在組織學生強化練習時,做到有的放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避免毫無實際意義的機械練習。此外,還要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思維方式展開分析,從而提高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如:
【例1】 下列醇能否發(fā)生催化氧化反應?若能,請寫出反應方程式:
①CH3CH2CH2OH
②CH3OH
③(CH3)2CHOH
④ (CH3)3COH
【評價】這樣的一道習題既復習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又能讓學生自主歸納出醇能發(fā)生催化氧化的條件,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endprint
(三) 解題思路的合理點撥
在習題解答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解題思路的合理點撥,在實際解決化學問題時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為學生設置合理的“思維臺階”,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經(jīng)常用到的解題思想模式有建立模型思想、轉化歸整思想、數(shù)形結合思想、假設推理思想和列表比較思想等。如:
【例2】 常溫時,將0.1mol/LHNO3溶液和0.06mol/L的K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則該溶液的pH是多少?
【分析】等體積混合0.1mol·L-1的硝酸和0.06mol·L-1的氫氧化鉀溶液,發(fā)生H++OH-H2O,反應后H+過量,假設體積都為1L,則混合體積為2L,計算c(H+),可計算pH。
【評析】本題考查溶液pH的計算,為高考高頻考點,側重對學生的理解、計算能力的考查,對相關計算公式的運用,把握反應的關系,難度不是太大。
(四) 運用發(fā)散性思維開啟解題新天地
對于一道試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多進行啟發(fā)和引導,通過循循善誘之手段將問題層層分解和轉化,或引導啟發(fā)學生多角度觀察、推理、探索、聯(lián)想,以求異思維為主導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也就是所謂的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實現(xiàn)一題多解。如:
【例3】 向200mL 0.5mol/L的AlCl3 溶液中加入100mL 1mol/L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鋁元素以兩種形式存在,其物質的量之比為多少?
【評價】和學生一起分析歸納,這道題有四種方法 :總方程法(寫出反應總方程式)、守恒法(反應后溶液為NaAlO2和NaCl,用電荷守恒)、通例法(平行反應法)、圖像法。以上四種方法,通例法為常規(guī)方法,解題較復雜,其他的三種方法解題過程比較簡單,但是講解時如果只對常規(guī)法進行引導,未作詳細示范,把重點放在講特殊方法上,將有很多學生做錯。因此要注意常規(guī)解法和特殊解法的區(qū)別和關聯(lián),始終堅持常規(guī)解法不能丟,特殊解法在常規(guī)解法的基礎上完成的原則。
(五) 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風向標
在習題課教學中,切忌“填鴨式”教學,要善于營造輕松的問題思考氛圍,讓學生在交流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習題課教學中,要求學生先想后練,特別是要鼓勵一些學困生積極思考,哪怕是一點點不成熟的想法也值得肯定,積極鼓勵讓其將自己的思維或解題的思路表達出來,課堂上一起交流分析,不論對錯,這對于把一個問題搞清、搞懂、搞透是很有效的,我們切不能怕學生走彎路,吃苦頭,而越俎代庖。
總之,習題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在高中化學習題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習題對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同時要認清習題的重要地位,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能夠在訓練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升學生水平。讓我們真正走進新課程,讓老師教的有效,學生學的得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化學學習,為學生自主探索和發(fā)現(xiàn)提供機會和空間,實現(xiàn)多向的、有效的和高效的互動,從而實現(xiàn)化學習題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香山少帥.探討高中化學習題教學的有效策略【網(wǎng)絡(http://blog.sina.com)】,2014.
[2]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
[3]李翠玲.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0,7.
[4]閻承利.教學最優(yōu)化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11.
[5]吳慎剛.新課程理念下化學習題課的教學策略[J].教法與學法.
[6]沈萬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09.
[7]李新光.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習題課教學[J].教法研究.
[8]鄭循海.新課程背景下對高中化學習題的反思[J].理化生教學,2007.
[9]魏志剛.高中化學教法心得與學法指導[M].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10]吳良根.新課程化學習題設計的策略與思考[J].教育科學論壇,2009.
作者簡介:郭興龍,徐雙泉,甘肅省武威市武威第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