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 林梓卿
“醫(yī)生,我患的是高血壓,血脂正常,為什么要吃調脂藥?。俊背S谢颊邌栁疫@個問題。一般來說,如果高血壓患者出現(xiàn)下面兩種情況,醫(yī)生通常會建議其服用他汀類藥物。
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是最近幾年專業(yè)組織提出的一種說法。過去,我們說一個人患有冠心病,或者腦梗塞,或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是分別診斷說明的。但其實這些疾病的病理機理是一樣的,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只不過是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在不同器官的血管,導致不同器官的缺血反應,從而出現(xiàn)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了冠心病,腦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了腦梗塞,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了間歇性跛行等。它們的機理是一樣的,病因、高危因素、預防措施、治療手段有一定的共性。
而高血壓其實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一旦患者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不管是有臨床表現(xiàn)的心肌梗死、腦梗塞等,還是沒有癥狀的頸動脈斑塊,都要按照冠心病的二級預防來處理,需要使用他汀來治療。
其實即使沒有高血壓,只要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指征(包括臨床癥狀、血管超聲、血管造影等),就應該使用他汀類藥物進行一級預防。另外,因為糖尿病屬于冠心病的等危癥(冠心病的等危癥是指無冠心病者在10年內發(fā)生主要心血管事件與已有冠心病患者等同的狀態(tài)),對于高血壓合并糖尿病者,也應該使用他汀類藥物,將低密度脂蛋白(LDL-C)控制為80毫克/分升(2.1毫摩爾/升)或更低,并長期維持。
過去認為,高血壓患者只要把血壓降下來,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自然就會下降。既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單純的降壓治療主要在降低中風和心力衰竭風險方面起作用,當收縮壓降低10~12 mmHg或舒張壓降低5~6 mmHg時,心力衰竭和卒中風險降低明顯,分別下降52%和38%;當然冠心病風險也有下降,但是僅僅降低16%,與預期的25%~48%相去太遠。
隨著對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進一步認識,大家認識到:高血壓其實只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其中一個危險因素,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才導致了動脈粥樣硬化,例如年齡、肥胖、吸煙、高血糖等。這些危險因素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導致高血壓患者心血管風險呈現(xiàn)指數(shù)級遞增,所以高血壓患者不能僅僅局限于降壓治療,應該綜合管理,這其中包括改變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調控血脂等。
所以,目前認為,高血壓患者如果合并有下面8個危險因素中的3個:年齡,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吸煙;血脂異常;糖尿病早期;腹型肥胖:早發(fā)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敏C反應蛋白(hsCRP)≥3毫克/升;體力活動不足,或者合并有一個靶器官損害的標志(包括左室肥厚;頸動脈超聲內中膜厚度超過0.9毫米或者有斑塊;腎功能損害;尿里面發(fā)現(xiàn)白蛋白),就需要服用他汀類藥物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此時LDL-C控制目標值為100毫克/分升(2.6毫摩爾/升)或更低,或在基線LDL-C水平上降低30%~40%。
如果高血壓患者僅合并1~2個心血管危險因素,同樣建議聯(lián)合他汀治療,只不過調脂力度降低,此時LDL-C控制目標值為130毫克/分升(3.4毫摩爾/升)或更低,或在基線LDL-C水平上降低20%~30%。
所以,決定一個高血壓患者是否需要服用調脂藥物,不僅要看血脂水平,更多的臨床評估和心血管風險評估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