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對作文可謂“望而生畏”,學生擔心寫作的時候沒有內容可寫,無從下手,教師擔心作文教學時,不知如何指導,更別談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為此,研究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從日積月累、貼近生活、觀察方法、體驗成功、科學指導五個方面談談個人的經驗總結。
關鍵詞:作文;生活;觀察;指導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了高年級,開始涉及簡單的想象作文及應用文,很多老師和學生都對作文可謂“望而生畏”,學生擔心寫作的時候沒有內容可寫,無從下手,教師擔心作文教學時,不知如何指導,更別談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為此,探析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高年級語文教學經驗,淺析高年級作文教學的點滴經驗。
一、 日積月累
古時候,人們十年寒窗苦讀,最終的目的是有朝一日進京趕考能夠上榜,人們就知曉通過日積月累來增加自身知識,從而提升寫作水平。
(一) 強化課外閱讀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學生積累詞句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主要途徑,在教學時,教師要認識到課外閱讀其實是為寫作奠定基礎,強調每個學生每天進行一小時的課外閱讀,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通過看、讀、抄、背等積累了文章的優(yōu)美詞句,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學會了他人的寫作方法,不斷積累寫作素材,為寫作奠定基礎。
(二) 養(yǎng)成動筆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勤于動筆寫讀書筆記或日記也是學生積累知識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記憶在頭腦中的優(yōu)美詞句可能幾天時間就忘得一干二凈了,但是如果指導學生通過寫讀書筆記或日記進行鞏固,能有效加深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從而學會靈活運用掌握的知識。
二、 貼近生活
生活是一本“活教材”,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寫作時無從下手,找不到寫作素材,究其原因是脫離了生活,小學生生活經歷還比較少,寫作能力有限,只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才能更好地貼近生活,才不至于作文時找不到寫作的內容,生搬硬套,班門弄斧。如教學《二十年后的×××》,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一年來同學們及周邊環(huán)境的改變,一年的時間就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何況是二十年,為此,我先把題目改為《五年后的×××》,學生之間立即議論紛紛,放開思維定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想象五年后的世界將是什么樣的世界,自己將發(fā)生哪些改變,再整理出寫作提綱,最后進行抒發(fā),讓讀者一讀就能感受到與生活貼近的氣息,之后再引導學生把時間進行推移到二十年。
三、 觀察方法
作文是把心中所要表達的內容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作文的素材來源于生活,要使學生樂于寫作,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傳授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觀察。
(一) 觀察順序
在寫作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條理混亂,呈跳躍式,描寫遠處時中間插入近處的,描寫整體的也滲透著局部,缺乏一定的觀察順序,寫出來的文章會使讀者閱讀時感到迷惑的。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觀察順序,并轉化為己有,雖然沒有固定的觀察順序,但一定要按順序觀察,可以由遠及近、由近及遠,也可以整體到局部或局部到整體,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如教學《美麗的校園》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時先整體觀察校園,再局部進行觀察,局部觀察時可以由近到遠,也可以由左到右等等,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寫出來文章條理才會清晰,讀者閱讀起來才簡明易懂。
(二) 觀察主次
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把所有的觀察內容都當成是次要的,一篇文章短短一兩百字就完成了,觀察內容都是一兩句話就解決了;有的學生把所有的觀察內容都當成是主要的,觀察得十分細致,寫出來的文章十分啰唆,重點不突出。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時要全面,同時要有主次之分,方能使重點突出,達到觀察的目的。如教學《我的母親》時,可以全面觀察母親,對母親的外貌作比較詳細的描寫后,抓住母親的一個主要特點進行觀察,如善良、勤勞等,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簡略帶過就可以了,這樣的觀察才能吸引讀者的眼球。
四、 體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表揚,孩子也不例外,他們更渴望在同學們面前得到老師、同學們的肯定,感受到成功帶來的樂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潛能生的閃光點,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進行表揚,特別是寫作潛能生,他們比優(yōu)秀生更需要鼓勵。為此,可以在班級里建立“寫作成長冊”,把每次作文寫得比較優(yōu)秀的文章摘抄在“寫作成長冊”里,供全班同學傳閱,對于潛能生可以打破傳統(tǒng),他們哪個段落或哪個句子用得好,也可以摘抄進入“寫作成長冊”,孩子的點滴進步,教師及時的鼓勵,都是學生寫作的推動力。
五、 科學指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就不重要了,教師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作文教學也不例外,要進行科學的指導,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在批改作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寫作時假話連篇,思路混亂,語言表達缺乏吸引力,甚至大部分是方言,為此,作為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寫作方法指導:
1. 融入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2. 列寫作提綱。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要引導學生寫作前試著列寫作提綱,在寫作提綱的指引下,避免文章思路混亂,脫離主題。
3. 互查互改。學生難以檢查出自己寫的文章中語言存在的問題,但是通過學生間的互查問題卻很快浮出水面,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作文互改,學生間既發(fā)現(xiàn)了他人作文的問題所在,又從同學的作文中汲取了精華,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作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作為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觀念,深入研究新課程改革大綱,充分利用學校先進的電子教育教學設備,利用生活這本“活教材”,把抽象的寫作素材直觀、形象化,認真探索高年級作文教學模式,與學生一起擺脫寫作的恐懼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科學的指導,讓學生熱愛寫作,使寫作成為一種樂趣。
參考文獻:
[1]鄧麗君.新課標要求的小學語文寫作方法實踐[J].小作家選刊,2016,(27).
[2]張朋.讓寫作教學真正進入新課標軌道[J].新課程(中學版),2016,(1):82.
作者簡介:
王碧松,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佛曇中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