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除了要指導學生理解文意,吸納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比較閱讀法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即將兩篇或多篇文章放在一起進行閱讀,對文章寫作手法、思想感情等進行討論,有利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本文結(jié)合教學實例,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比較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討論。
關(guān)鍵詞:比較閱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人們通常會將新事物與舊事物進行比較,進而找出其中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同時也能通過比較提出自己對新事物的見解,以便于快速、深刻的了解新事物的內(nèi)外本質(zhì)。語文閱讀教學也是如此,將新知識與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加以比較、整合,有助于提高學習質(zhì)量。此外,比較閱讀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這與當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的新趨勢也是相適應的。接下來以高中語文教材為例,從同一主題、同一作家同一時期、同一作家不同時期以及同一語文要素的作品進行比較閱讀的應用討論。
一、 同一主題作品的比較閱讀
在高中語文中,表達同一主題的作品很多,尤其是詩文中很常見。例如,《短歌行》和《赤壁賦》都表達了“人生苦短,功名未建”的思想,通過比較其中的句子“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薄凹尿蒡鲇谔斓?,渺滄海之一粟”,感悟到兩句所表達情感相似,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古代詩人抒發(fā)的情感,內(nèi)心渴求功名但是滿身抱負又不得大展的情懷。在學生對古代文人的情懷有深入理解時,拿出選修中的《項脊軒志》讓學生閱讀,能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理解作者在想到母親時是“泣”,在想到祖母時卻是“長號不自禁”,不是因為對祖母感情比對母親深,而是時代背景下,由于祖母對自己功成名就抱有極大期待,而自己卻沒能得償所愿,一生仕途平平,想到此處作者內(nèi)心悲涼,忍不住長號。
二、 同一作家同一時期作品的比較閱讀
對比同一作家同一時期的作品,能加強學生對作家的了解。尤其是對作家的人生經(jīng)歷、寫作風格等有更深刻的影響。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很多作品都是膾炙人口,對后世有著極大影響力,對比閱讀蘇軾的作品能讓學生更加了解蘇軾?!盀跖_詩案”被貶黃州是蘇軾作品很重要的一個時間節(jié)點。烏臺詩案之前蘇軾在朝為官,頗有報復和理想,所以寫的作品大多意氣風發(fā),壯志豪情,且文筆犀利,對當世的不滿之情。烏臺詩案之后蘇軾的作品不似之前豪邁大氣,偏向人生感悟和自然風光。高中蘇軾的作品有很多,其中《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同一時期作品,但是并不在同一冊課文內(nèi),后兩首詞內(nèi)容表達更為直觀,更容易理解,《赤壁賦》的寫作手法更為復雜。教師在教學中應靈活運用,將三篇作品對比閱讀,讓學生對蘇軾后期的作品更為理解,加深對蘇軾這位偉大詩人的了解。再通過蘇軾被貶初期的作品《卜算子·缺月掛疏桐》的拓展閱讀,通過其中作者悲涼的情感,來強化學生對蘇軾烏臺詩案之后的人生經(jīng)歷和人生感悟的理解。
三、 同一作家不同時期作品的比較閱讀
對比閱讀同一作家不同時期的作品,能從中發(fā)現(xiàn)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文筆都有所改變。以李清照的作品為例,李清照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詞人”,因此初高中都有學習她的作品。初中學習過的有《如夢令》和《武陵春》,《如夢令》是李清照前期作品,從表現(xiàn)手法和對風景的描寫可知那個時期李清照活潑開朗的性格?!段淞甏骸肥抢钋逭赵诮鹑A避難時所作,其當時內(nèi)心悲苦,因此在詞中充滿了悲戚之情。所以,在高中介紹李清照時,教師應從學生初中所學的兩首詞講起,加深學生初中學習的記憶。講述李清照的詞前,先將其南渡前后的經(jīng)歷及情感的波動,然后對比閱讀《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和《聲聲慢·尋尋覓覓》,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情感由來,同時還可以拓展對比閱讀《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與《清平樂·年年雪里》?!蹲砘帯泛汀兑患裘贰肥悄隙汕捌谧髌?,其主要表現(xiàn)作者的相思之情?!堵暵暵泛汀肚迤綐贰纺隙珊笃谧髌?,主要描寫李清照當時孤單凄涼的內(nèi)心情感。將這些作品進行對比閱讀,就很容易從中發(fā)現(xiàn)詩人的情感變化和寫作風格不同。
四、 同一種語文要素的比較閱讀
在教學中教師無法將每一篇文章的要素都講到,因此需要有側(cè)重點,將重要的要素清楚透徹地講解,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通過對比閱讀語文要素是能有效講解課文,讓學生更快理解。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最具特色的是其中描寫音樂的地方,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琴音的動聽,從側(cè)面烘托出琵琶女的技術(shù)高超和琴音美妙,因此這是學生學習該作品的一大重點。李白的《聽蜀僧濬彈琴》與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也是描寫音樂的,可將其對比閱讀。《聽蜀僧濬彈琴》中描述琴聲獨特是通過表現(xiàn)聽琴時的感受來側(cè)面描寫的,以自己的主觀感受為主體。而《琵琶行》是通過描述音樂來強調(diào)聽者的美好感受,強調(diào)聽者的主觀感受。因此兩首詩有共通之處,對比閱讀后學生能更深刻理解其中要素。
五、 總結(jié)
比較閱讀在任何文體中均適用,如詩歌、議論文、小說等,其內(nèi)容、寫作背景、意義等都是可以進行對比的。但無論是進行哪一方面的比較,都要明確文章是否具有可比性,這樣才能避免在比較過程中做無用功,無法達到閱讀教學的要求??偠灾?,比較閱讀一定要深入分析文章內(nèi)容,準確把握文章主旨,忌諱“蜻蜓點水”,只有正確運用比較閱讀,才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陳曉雪.比較閱讀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2]徐藝.比較式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中),2014,(05):107.
[3]李釗.論高中《語文·閱讀鑒賞》中寫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4.
[4]石靜.有效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23):131.
[5]傅杰.比較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0):107.
[6]楊懷增.高中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思路與設計[D].陜西師范大學,2010.
作者簡介:周華貴,四川省攀枝花市七中教育集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