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丹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醫(yī)院干診病房,遼寧 鞍山 114000)
結核病是常見的傳染性疾病,可累及機體多個臟器官,其中肺結核的感染率高、危害性大。外科手術是治療肺結核的重要方法,但手術的機械性損傷會對患者預后產(chǎn)生影響,加之患者受負性情緒困擾,會進一步限制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圍術期心理護理對患者負性情緒的干預受到人們廣泛關注?;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對肺結核手術患者實施圍術期心理護理干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證實心理干預可以有效緩解肺結核手術患者的疼痛狀況及負性情緒?,F(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68例肺結核手術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規(guī)范抗結核治療時間長達6個月以上。隨機對68例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各34例。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46.2±4.5)歲;其中,Ⅱ型肺結核病6例,Ⅲ型肺結核病20例,Ⅳ型肺結核病8例。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30~76歲,平均年齡(46.6±4.1)歲;其中,Ⅱ型肺結核病6例,Ⅲ型肺結核病18例,Ⅳ型肺結核病10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一般狀況進行評估,并在術前、術后進行健康教育及常規(guī)基礎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制訂整體護理方案,并運用心理護理進行干預,具體措施如下:(1)基礎護理。全麻清醒后,協(xié)助患者進行咳痰,術后盡早下床活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避免下肢血栓形成;術后保持引流裝置處于無菌狀態(tài),觀察引流液性質、顏色及引流量,準確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注意負壓波動變化,避免發(fā)生漏氣情況;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若痰液黏稠,需行超聲霧化吸入進行呼吸道護理,并通過練習吹氣球的方式進行咳痰;術后患者取坐位,屈膝放松,用手觸摸胸腹部,用鼻緩慢吸氣使腹部膨隆,數(shù)秒后縮唇呼氣,收縮腹肌并排氣,通過呼吸功能鍛煉對肺通氣功能進行改善。(2)心理護理。①認知干預:術前加強訪視,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并對麻醉、手術等認知水平進行評估;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個性化的知識宣教,對患者認知錯誤進行糾正,使其建立正確的麻醉和手術認識,確保麻醉及手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②心理支持:積極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和支持患者,逐漸消除緊張、恐懼等悲觀情緒;同時,給予患者精神鼓勵和心理支持,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護理人員要注意言論和舉止,充分關懷患者的內(nèi)心,通過溝通交流及耐心傾聽獲得患者的信任;幫助患者取得家庭的親情鼓勵,進一步穩(wěn)定自身的不良心理情緒,在滿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礎上,確保各項手術及護理措施的安全進行。③放松療法: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通過聽音樂、看電視等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指導患者采用調息放松療法進行強化訓練,反復數(shù)次做呼吸運動,先深吸氣,然后在吸氣末屏氣;交談過程中輕握患者的手,給予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減輕他們的恐懼感和不適感。
1.3 效果評價 采用視覺測量法(VAS)對患者的疼痛狀況進行評估[1],0級為無痛感,10級為劇烈疼痛,0~10級為痛感依次增強。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2],得分范圍為20~8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焦慮、抑郁程度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疼痛評分對比 干預前,兩組疼痛評分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疼痛評分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抑郁、焦慮評分的對比 干預前,兩組抑郁、焦慮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兩組抑郁、焦慮評分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的對比()
表1 兩組患者VAS評分的對比()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干預后4.6±0.8 3.5±1.0 5.008 5<0.05例數(shù)34 34干預前5.4±0.9 5.5±0.7 0.511 4>0.05
表2 兩組抑郁、焦慮評分的對比(,分)
表2 兩組抑郁、焦慮評分的對比(,分)
干預后39.6±6.6 30.1±5.3 6.544 2<0.05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例數(shù)34 34 SDS評分干預前46.7±6.2 47.2±5.9 0.340 6>0.05干預后40.8±5.4 33.1±4.5 6.387 4<0.05 SAS評分干預前45.2±8.2 45.3±9.4 0.046 7>0.05
目前,肺結核的治療缺少特效方法。其中,外科手術是肺結核防治的重要手段,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肺結核患者的疾病癥狀,促使其健康狀況明顯改善。同時,部分化療失敗、不可逆病變以及持續(xù)排菌的肺結核患者,必須實行外科手術才能徹底治愈,達到改善病情和生活質量的治療目的。因此,對于肺結核患者而言,外科手術治療是安全性高、療效確切的重要方法。但手術機械性損傷以及相關風險的存在不容忽視,要進一步保障外科手術的治療效果,就必須加強圍術期護理干預。
肺結核手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干預主要包括早期活動協(xié)助、胸腔引流管護理、排痰護理及呼吸功能鍛煉等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上述護理措施進行,能夠有效提升外科手術的治療效果。盡管圍術期基礎護理可以改善肺結核患者的手術療效,但疼痛情況和負性情緒是影響手術患者生活質量的兩個主要因素。因此,采取心理護理,對手術患者的疼痛情況和負性情緒進行干預,對肺結核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3]。持續(xù)疼痛是折磨肺結核手術患者的首要因素,大多數(shù)情況下,患者需要借助鎮(zhèn)痛藥物進行治療,而鎮(zhèn)痛藥物的依賴性大,受藥物副作用的影響也就越大。實踐證明,良好的心理效應同樣可以達到鎮(zhèn)痛效果,所以施行心理干預,運用合理的言語進行暗示,轉移患者注意力,對其疼痛狀況進行改善,可以有效避免藥物成癮情況的發(fā)生。同時,負性情緒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通過家庭成員的支持和照顧,促使患者心理狀態(tài)趨于平穩(wěn),不僅可以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還能促使其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研究表明[4],心理干預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通過言語暗示發(fā)揮與鎮(zhèn)痛藥物相當?shù)逆?zhèn)痛效應,可以有效鞏固患者康復治療的效果。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抑郁評分、焦慮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實圍術期心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肺結核手術患者的疼痛狀況和負性情緒。
綜上所述,肺結核手術患者實施圍術期心理干預,緩解疼痛狀況,改善負性情緒,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值得進一步推廣和運用。
[1] 劉玉珍,饒菊芳.人性化護理對肺結核患者的心理情緒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2):5262-5263.
[2] 余婷.基于“生物-心理-社會”一體化的照護模式護理老年肺結核患者的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4):1900-1905.
[3] 王莉端,潘琴,陳榮,等.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4(11):1802-1804.
[4] 楊健芬,王詠.綜合性心理干預對老年肺結核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5):4310-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