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順萍,王鹿振,張小平,王江天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我國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特有的森林建群樹種[1],也是我國特有樹種及青海省造林與水土保持的重要樹種,其生長迅速,材質好,適應性強。青海云杉早期生長較慢,性成熟較晚,實生種子園良種繁育進程緩慢,嚴重影響其經濟效益和遺傳改良進程,并且在良種的實生繁殖過程中會出現遺傳分化,不利于良種的推廣與應用。采用無性繁殖方法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無性繁殖主要有扦插、嫁接和組織培養(yǎng)等方法,其中嫁接方法費時、成本高,組織培養(yǎng)方法的技術要求高,兩者均不利于大面積推廣。扦插繁殖方法具有速度快、操作簡單、繁殖系數高和成本較低等特點,并且無性繁殖能夠保留親本優(yōu)良特性。因此,扦插繁殖成為種子繁殖困難樹種的一種重要繁殖方法。據報道,扦插苗比實生苗生長速度更快[2-3],但是不同的樹種扦插繁殖的難度是有差異的。青海云杉為難生根樹種,一些學者對其扦插生根進行了研究[4-9]。通過這些研究,青海云杉的扦插生根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青海省土壤和氣候條件與其它地區(qū)的是有差異的,在不同地區(qū)的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的最適宜條件也是有差異的。影響扦插生根的因素很多,如激素濃度、基質種類與配比、溫度、濕度、插穗健康狀態(tài)和位置效應等[10-15]。本研究從激素種類和處理時間等方面來研究激素對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的影響,旨在進一步提高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率。在青海省開展青海云杉扦插繁殖試驗對青海云杉優(yōu)良種質資源的推廣和青海省國土綠化等有重要意義。
試驗地設在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青林鄉(xiāng)中莊村,位于 37°04′09.33′′ E,101°25′23.45′′ N,海拔 2 760 m。該區(qū)氣候屬高原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深處西北內陸,遠離海洋,水汽主要源于印度洋孟加拉灣上空的西南暖濕氣流,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從西向東海拔逐步降低,氣溫隨之升高,降水逐漸減少。總體特征是高寒、降水量少、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冬夏溫差小、氣候地理分布差異大、垂直變化明顯。多年平均氣溫 3 ℃,歷年最高氣溫 29.3 ℃,最低氣溫 -33.1 ℃,10≧℃ 有效積溫為 2 213 ℃;多年平均降水量 513.9 mm,平均蒸發(fā)量 918.8 mm;年平均風速 1.5 m/s,最大瞬時風速 19.3 m/s,平均日照時數 2 553 h,平均相對濕度 66%,多年平均無霜期 142 天;最大凍結深度 1.08 m。
試驗用穗條采自樹齡為 7 年的青海云杉母株上 1 年生半木質化枝條。插穗平均長度 13.2 cm,平均直徑 4.2 mm,插穗從母株剪取后迅速用刀片將基部削成楔形。
NAA(萘乙酸)、IAA(吲哚乙酸)、IBA(吲哚丁酸)由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生產;GGR1(綠色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 1 號)、GGR6(綠色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 6 號)由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研制生產。
2.3.1 試驗設計
(1)不同激素種類對比試驗。激素為 NAA、IAA、IBA、GGR1、GGR6等 5 種,處理時間均為 1 h,激素濃度均為 100 mg/kg,基質均為泥炭土 : 珍珠巖=2 : 1;以清水作為對照。
(2)不同處理時間對比試驗。激素處理時間設 6 個水平:0.0(CK)、0.5、1.0、2.0、3.0、4.0 h;激素種類為 NAA、IAA、IBA、GGR1、GGR6,激素濃度均為 100 mg/kg,基質均為泥炭土 : 珍珠巖=2 : 1。
(3)不同激素濃度對比試驗。激素濃度設 6個水平:0、50、100、150、200、300 mg/kg;激素種類為NAA、IAA、IBA、GGR1、GGR6,處理時間均為 1 h,基質均為泥炭土 : 珍珠巖=2 : 1。
(4)不同基質種類對比試驗。扦插基質設 4種:泥炭土 : 珍珠巖=1 : 1、泥炭土 : 珍珠巖=2 : 1、泥炭土 : 河沙=1 : 1、河沙(CK);激素均為 IBA,濃度均為 100 mg/kg,處理時間均為 1 h。
所有試驗處理均重復 3 次,每個重復中每個處理均扦插 20 株。
2.3.2 插后管理 嫩枝扦插時間為 7 月中旬。扦插后搭遮陽網,扦插半個月后,每隔 7 天調查 1 次生根情況;10 月中旬調查苗高、生根數、側根長度等。扦插一個月后,每隔 10 天噴施濃度為 0.5% 的尿素 1 次,噴 0.3% 的多菌靈 1 次。
2.3.3 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數據采用 Excel2007 和SPSS 17.0 處理。
從表 1 可知:不同激素處理的青海云杉插穗扦插生根率不一致。以 IBA 處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達 60.77%,比對照高 57.87%。清水(CK)、NAA、GGR1、GGR6和 IAA 處理的插穗扦插生根率分別為 2.90%、35.30%、43.33%、45.70% 和 52.47%。說明不添加激素的清水處理的穗條基本上不生根,添加激素后處理穗條能夠大大提高其生根率。方差分析后多重比較表明,各個處理兩兩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
表1 不同激素處理的青海云杉生根率Tab.1 Different hormone treatments take root of Picea crassifolia(%)
從表 2 可知:NAA、IBA 2 種激素不同處理時間的各個處理間均存在顯著差異;IAA 不同處理時間的各個處理,除 0.5 h 和 2 h 2 個處理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外,其余各處理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GGR1不同處理時間的各個處理,除 1 h 和 4 h 2 個處理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外,其余各處理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GGR6不同處理時間的各個處理,除 0.5 h 和 3 h 2 個處理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外,其余各處理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IBA 處理 2 h 的處理生根率為所有處理中最高,為 79.83%;NAA 的處理中生根率較高的是處理 2 h 的;IAA 的處理中生根率較高的是處理 1 h 的;GGR1中處理中生根率較高的是處理 2 h 的;GGR6的處理中生根率較高的是處理 1 h 的。由此可見,以 IBA、NAA、GGR1處理的合適時間均為 2 h,以IAA、GGR6處理的合適時間均為 1 h,其中以 IBA處理 2 h 的效果最好。
表2 激素處理時間不同的青海云杉生根率Tab.2 Different hormone treatment time rooting of Picea crassifolia(%)
從表 3 可知:IAA 的處理中除 100 mg/kg 與200 mg/kg 2 個處理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外,其它各個處理間均存在顯著差異;NAA、IBA、GGR1、GGR6等 4 種激素在同一種激素不同濃度處理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以 IBA 200 mg/kg處理的生根率最高,為 86.83%;NAA 處理的適合濃度為 150 mg/kg;IAA 的適合濃度為 150 mg/kg;GGR1的適合的濃度為 200 mg/kg;GGR6的適合濃度為 150 mg/kg。由此可見:IBA、GGR1的合適濃度均為 200 mg/kg,NAA、IAA、GGR6的合適濃度均為 150 mg/kg,其中以 200 mg/kg IBA 的處理效果最好。
表3 不同濃度激素處理的青海云杉生根率Tab.3 Different hormone concentrations were treated with rooting of Picea crassifolia(%)
從表 4 可知,不同基質各處理間生根率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以泥炭土 : 珍珠巖=2 : 1的最佳,其生根率高達 72.47%;其次為泥炭土 : 珍珠巖=1 : 1的,其生根率為 59.03%;較低的是泥炭土 : 河沙=1 : 1,其生根率為 56.07%;河沙(對照)的生根率最低,僅為 4.57%。
表4 不同基質上扦插的青海云杉生根率Tab.4 Different types of substrates to deal with rooting of Picea crassifolia(%)
(1)不同激素處理的青海云杉插穗生根率不一致。其中以 IBA 處理的插穗生根率最高,達60.77%。
(2)IBA、NAA、GGR1處理的合適時間為2 h,IAA、GGR6處理的合適時間為 1 h,其中以IBA 處理 2 h 的效果最好。
(3)IBA、GGR1的合適濃度為 200 mg/kg,NAA、IAA、GGR6的合適濃度為 150 mg/kg,其中以 200 mg/kg IBA 的處理效果最好。
(4)不同基質各處理間生根率均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以泥炭土 : 珍珠巖=2 : 1 的最佳,其生根率高達 72.47%。
本研究結果與之前諸多學者研究結果存在一些異同。本試驗中 IBA 處理效果最好,與祁生秀[1]、王軍輝[9]等的研究結果一致,但是在最適處理時間上有所不同。這可能是木本植物的遺傳特性、穗條的位置效應和氣候條件的差異等因素所導致。因此,在不同的氣候區(qū)需要針對具體的情況繼續(xù)開展青海云杉的扦插繁殖試驗,有利于其良種的推廣與應用。
[1]祁生秀.不同激素處理對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的影響[J].青海農林科技,2017(1):23-29.
[2]師晨娟.青海云杉扦插繁殖技術與生根機理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2.
[3]付林學,員吉亮,楊曉峰,等.紅皮云杉扦插苗造林試驗[J].林業(yè)科技,2000,25(2):1-3.
[4]師晨娟,劉 勇,胡長壽.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繁殖研究[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2,24 (2).
[5]楊得基,姚秀玲,王小平,等.幾種針葉樹扦插繁殖的研究[J].甘肅林業(yè)科技,1994(1):4.
[6]鄧志力,王曉婭.青海云杉嫩枝扦插育苗技術試驗研究[J].山東林業(yè)科技,2013(6):27-28.
[7]旦正加,青海云杉扦插育苗技術試驗[J].青海農林科技,2013(1):70-72.
[8]李得慶,白永強.青海云杉扦插育苗技術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8(2):23.
[9]王軍輝,張建國,張守功,等.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的激素、年齡和位置效應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7(34):65-71.
[10]朱湘渝,王瑞玲.歐美楊新無性系生根性研究[J].林業(yè)科學,199,27(2):163-167.
[11]施季森,何禎詳,葉志宏,等.杉木無性系扦插生根能力遺傳變異的研究[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3,17(4):9-14.
[12]季孔庶,王章榮,陳天華,等.馬尾松插穗生根能力變異的研究[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8,22(3):66-70.
[13]季孔庶,王章榮,王明麻,等.針葉樹種扦插繁殖的研究進展及其對策[J].世界林業(yè)研究,1996(4):17-22.
[14]劉桂豐,楊傳平,曲冠正,等.落葉松雜種插穗生根過程中4種內源激素的動態(tài)變化[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1,29(6):1-3.
[15]劉桂豐,楊書文,楊春華,等.長白落葉松嫩枝扦插生根的解剖研究[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1992,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