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上海市松江區(qū)新橋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嵌甲癥是臨床門診常見的疾病,多發(fā)生于足趾內外兩側,尤以足拇趾最易發(fā)病,單側或兩側均可發(fā)病,一般情況下見于單個腳趾,少數(shù)患者可同時出現(xiàn)≥2個腳趾發(fā)病,本病主要見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1,2],可致甲溝部局部紅腫及疼痛,易伴發(fā)感染和形成膿腫,嚴重者可引起化膿性趾頭炎和骨髓炎[3],對患者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對嵌甲癥的確切發(fā)病原因尚沒有定論,臨床主要采用全部或部分拔甲治療,短期可以迅速緩解癥狀,長期效果欠佳,復發(fā)率高[4]。2015年1月-2017年5月對64例反復發(fā)病的頑固性嵌甲癥患者行1/5甲板甲根切除術治療,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組患者64例,男52例,女12例;年齡16~48歲,平均28歲;單足趾發(fā)病54例,雙足趾發(fā)病10例,均為復發(fā)病例,>3次發(fā)作28例。
手術方法:指甲組織由甲板、甲床、甲皺襞(甲皺襞分脛側甲皺襞、腓側甲皺襞和近端甲皺襞)組成。甲板暴露在外面的一側稱為上面,貼于甲床一側稱為下面。甲床以甲半月切跡為界,近端的稱為甲根,遠端的稱為甲床。以左足拇趾脛側嵌甲癥為例?;颊呷⊙雠P位平躺于手術臺上,碘伏常規(guī)消毒患側足部3遍,屈膝、患足足跟放于手術臺上,無菌治療巾鋪于患者左足下,足掌抬起,足掌下墊無菌紗布,固定患足,上鋪無菌洞巾,充分暴露左足趾,戴無菌手套。取1%的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于患趾趾根行趾神經(jīng)根阻滯麻醉,于患趾根部扎橡皮條止血帶。于脛側甲板1/5處(脛側甲皺襞與腓側甲皺襞間距的1/5),用血管鉗緊貼甲板下面插入,稍稍翻轉血管鉗,將陷在甲皺襞及炎性肉芽腫內的甲板翻出,用剪刀將這部分甲板減掉。沿著剪掉甲板繼續(xù)向上,平行于脛側甲皺襞,垂直于近端甲皺襞,用尖刀向近端切開皮膚長約0.8 cm,深達趾骨,然后用鑷子掀起切口處的近端皺襞皮瓣,暴露出嵌甲甲溝上方的甲根(生育基質),該組織呈白色,將嵌甲上方的甲根(生育基質)完全切除,切除部分為白色三角形組織,再刮除患側甲皺襞炎性肉芽組織,保留患側甲床。創(chuàng)面徹底止血后,用1-0絲線將切口縫合1針,口服抗生素3 d,患趾加壓包扎,取下橡膠條止血帶。手術后,應叮囑患者多臥床休息,避免下地行走,在術后3 d開始第1次換藥,然后根據(jù)患者的傷口愈合情況一般建議隔天換藥1次,2周拆除縫線。
療效評價標準:①疼痛:無疼痛為4分;穿鞋長距離行走后輕度疼痛為3分;穿鞋長距離行走后疼痛,需間歇休息為2分;行走即疼痛為1分;有靜息疼為0分。②感染:無感染為2分;輕度感染為1分;嚴重感染為0分。③趾甲生長畸形:無畸形為2分;有輕度畸形但不必處理為1分;有較重畸形需手術處理為0分。④復發(fā):未復發(fā)為2分;復發(fā)但不需手術為1分;復發(fā)需手術為0分[5]。上述各分值相加,≥9分為優(yōu),8分為良,≤7分為差。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6.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傷口全部為Ⅰ期愈合,術后隨訪6~12個月,評價為優(yōu)57例,良7例,差0,隨訪期內無一例復發(fā),優(yōu)良率達到100%。測量術后患趾及健側拇趾甲寬度,結果患側術后(17.87±1.01)mm,健側(17.91±1.06)mm,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1,P>0.05)。
趾甲由甲板、甲床和甲皺襞構成,甲板由甲緣、甲體和甲根構成,甲根深入近端甲皺襞內,兩側甲緣與脛側甲皺襞和腓側甲皺襞相連,共同構成甲溝。甲床位于甲板下,由未角化的表皮和真皮合成。甲床分為生育基質和不育基質,兩者以甲半月切跡為界[6]。
嵌甲癥發(fā)病機理主要有兩個;一是趾甲本身過于寬大、彎曲造成;二是甲皺襞等軟組織肥厚造成。在很多調查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上述問題的基礎上,還有很多因素誘發(fā)或者促進了嵌甲癥的發(fā)生,比如過短的修甲方式、過緊的鞋類穿著等,以上因素可引起甲緣和甲皺襞摩擦,導致局部皮膚破損感染,隨著炎癥的發(fā)展肉芽組織開始增生,增生肉芽組織又進一步壓迫甲緣,形成惡性循環(huán)[7]。另外,有研究認為遠節(jié)短而寬的異常趾骨、跖痛癥、糖尿病都可引起嵌甲癥[8]。
臨床上治療嵌甲癥的手法方式包括全甲或部分甲板摘除術,甲板、甲床切除術(Winograd術),甲皺襞移除術,甲皺襞、甲床楔形切除術等。傳統(tǒng)的全甲或部分甲板摘除術,優(yōu)點為操作簡單,術后可迅速緩解炎癥、疼痛的癥狀,但相關研究報道顯示該方法復發(fā)率為60%~83%[9],反復的拔甲治療會引起甲床損傷,再生趾甲不光滑,甲板常常會變薄變軟,還可導致嵌甲癥復發(fā),故除了在緊急情況下為了迅速控制感染外,該手術方式現(xiàn)一般已很少采用。Winograd術療效確切,已被很多人采用,但其缺點是切除甲床后趾甲永久性地變小、變窄或出現(xiàn)生長異常造成足趾容貌不佳。甲皺襞移除術基于甲皺襞肥厚是嵌甲癥的發(fā)病機理而采取的手術方式,單純的切除甲皺襞的手術方式,不適合甲板本身有問題的患者,比如趾甲營養(yǎng)不良、甲板增厚、卷甲等情形的嵌甲癥。有報道顯示,在清除周圍軟組織的基礎上再切除部分甲板,嵌甲癥的治愈率可從60%提高到83.6%[10]。甲皺襞、甲床楔形切除術是單純甲皺襞移除術的改進版本,大大降低術后復發(fā)率,該術式的缺點主要有損傷較大,切除軟組織較多,術后傷口愈合周期較長,可能會增加傷口感染等并發(fā)癥;術后趾甲出現(xiàn)營養(yǎng)不良,可導致趾甲生長變慢,生長扭曲、錯位[11]。
本組患者將1/5甲板及甲根切除,未傷及遠端的甲床,組織損傷小,甲板變窄不明顯,外形更加美觀,易被患者接受,與健側對比甲板寬度變窄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該術式病灶切除較為徹底,治愈率高,優(yōu)良率達到100%,目前無復發(fā)病例,且創(chuàng)傷小,無須長期換藥,治療周期短,適合在基層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