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春,莫春生,李娟娟,孔之華,洪強
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胸外乳腺科,廣東 佛山 528200
乳腺癌患者進行及時、適量、有效的化療能改善無瘤生存率及總生存率,但化療后最常見的毒副反應是惡心、嘔吐。目前,臨床上常給予化療患者5-羥色胺(5-HT3)受體拮抗劑、地塞米松預防化療所致嘔吐(CINV),尚不能有效地控制遲發(fā)性嘔吐,且存在止嘔藥物過度使用的情況。大劑量使用托烷司瓊可引起的如頭疼、頭暈、乏力、嗜睡、坐臥不寧、便秘、腹泄、麻疹、面部潮紅、轉氨酶增高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1],大劑量使用地塞米松可引起失眠、血糖升高、低血鉀綜合征、停藥綜合征等副反應[2]。本研究采用耳穴聯(lián)合四子散穴位貼敷治療乳腺癌化療所致嘔吐,結果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病理確診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及《實用中醫(yī)乳房病學》[4],將患者分為肝郁脾虛、痰濕內蘊、肝腎陰虛、氣血兩虛4種證型。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化療前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等檢查均在正常范圍;③使用EC方案(表柔比星90 mg/m2,環(huán)磷酰胺0.6 g/m2)化療;④并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治療者。
1.3 排除標準 化療禁忌癥者;合并其它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如垂體瘤、甲狀腺疾病等)者;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化療以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嘔吐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受試者不愿意參加試驗或不配合治療者。
1.4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本院胸外乳腺科住院的乳腺癌進行化療的患者,共100例。隨機分為2組各50例。治療組年齡36~68歲;化療次數(shù)1~4次;肝郁脾虛26例,痰濕內蘊12例,肝腎陰虛7例,氣血兩虛5例。對照組年齡35~68歲;化療次數(shù)1~4次;肝郁脾虛24例,痰濕內蘊15例,肝腎陰虛5例,氣血兩虛6例。2組年齡、化療次數(shù)、中醫(yī)證型構成比情況等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于化療前后30 min各予以托烷司瓊5 mg,靜脈滴注。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進行耳穴貼壓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①耳穴貼壓:應用磁珠貼壓耳穴(選脾、胃、神門,每天1次);②穴位貼敷(貼敷的中藥采用四子散:吳茱萸、紫蘇子、萊菔子、白芥子,按照1∶1∶1∶1進行配伍,研粉后以醋調勻做成1 cm×1 cm×0.5 cm大小的藥片,用4 cm×4 cm膠布貼敷在于中脘、雙側內關、雙側足三里,每天1次,每次30 min。
3.1 觀察指標 ①記錄化療當天及化療后第1天、第2天不同證型患者的嘔吐次數(shù)。②比較2組臨床療效。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 療效標準 根據(jù)1990年歐洲臨床腫瘤學術會議推薦的療效判定標準。完全緩解(CR):無嘔吐;部分緩解(PR):惡心,24 h內嘔吐1~2次;輕微緩解(MR):24 h內嘔吐3~5次;未緩解(NR):24 h內嘔吐>5次。總有效率=(CR例數(shù)+PR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煯斕?,急性嘔吐情況進行比較,χ2=8.167,P=0.00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熀蟮?天、第2天的延遲性嘔吐情況進行比較,χ2=7.484,P=0.006;χ2=5.316,P=0.021;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0.05),治療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 2組不同證型間化療當天急性嘔吐療效比較見表2。不同證型的患者進行比較,在肝郁脾虛和痰濕內蘊證型中,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0.05);而在肝腎陰虛和氣血兩虛證型中,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中醫(yī)學認為,化療所致嘔吐病位在脾胃?!鹅`樞·五味》云:“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也?!被煋p傷脾胃,脾失健運,胃氣上逆而致嘔吐?!鹅`樞》云:“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倍胸S富的神經(jīng)分布,耳穴的良性刺激對全身組織器官所起的效應在相當程度上是通過神經(jīng)和體液的綜合作用而實現(xiàn)的,依賴于耳與臟腑經(jīng)絡的密切關系[5]。敏感點選取脾、胃,能益胃,和中,止痛,配神門以安神,鎮(zhèn)定,合用起到和胃降逆、寬胸理氣之功效[6]。楊麗等[7]采用氟哌利多耳穴注射的方法對乳腺癌化療患者進行治療干預,結果提示耳穴注射療效優(yōu)于肌肉注射,可見有效地刺激耳穴相應穴位,能提高患者的免疫機能,從而達到止嘔的療效,但耳穴注射屬有創(chuàng)治療,會引起局部疼痛不適。
表2 2組不同證型間化療當天急性嘔吐療效比較 例
穴位貼敷是將傳統(tǒng)中藥貼敷在患者的體表穴位的一種外治法,通過穴位貼敷,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改善微循環(huán),從而達到氣血經(jīng)絡通暢,溫中和胃,緩解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四子散藥物中吳茱萸,《神農本草經(jīng)》言其:“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弊咸K子,《本草經(jīng)疏》曰:“定喘,消痰,降氣?!薄侗窘?jīng)逢原》載:“性能下氣,故胸膈不利者宜之……為除喘定嗽,消痰順氣之良劑?!卑捉孀樱侗静菥V目》載:“利氣豁痰,治喘嗽反胃。”《本草經(jīng)疏》載:“能搜剔內外痰結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萊菔子,《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云:“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郁,消脹除滿。”四藥配伍聯(lián)用,共奏降氣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取穴中脘、雙內關、雙足三里,內關為厥陰心包經(jīng)的絡穴,通陰維脈,具有安神寧心、和中降逆、寬胸理氣等功能;中脘位于任脈,為胃之募穴,可疏通氣機。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jīng)合穴,可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嘔,對胃腸蠕動、胃腸功能及胃液分泌等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還能鎮(zhèn)痛及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對胃腸黏膜損傷和中樞性胃腸道反應具有較好的防治功效[8]。欒祖鵬等[9]研究選用自擬的健脾逆降方穴位貼敷干預肺癌化療延遲性嘔吐,能提高化療延遲性嘔吐的緩解率,并能降低止嘔藥物的不良反應。
本研究結果提示,耳穴聯(lián)合四子散穴位貼敷治療,治療組在急性嘔吐、延遲性嘔吐方面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組,對肝郁脾虛和痰濕內蘊證型的患者療效顯著。且中醫(yī)外用法不經(jīng)脾胃,不傷害脾胃而影響水谷精微之輸布,尤其是對于藥入胃即吐而不能納藥者更為適宜,且不經(jīng)肝臟代謝,直接起效,具有綠色治療理念[10]。
乳腺癌化療后因化療藥物損傷脾胃正氣,脾失健運,從而形成了以脾腎虧虛為核心的五臟、氣血、津液等機體正虛的證候群,在此基礎上兼夾痰濕、氣虛、血虛、陰虛等證候。有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化療后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與肝郁脾虛證相關[11]。
本研究中乳腺癌化療患者肝郁脾虛型居多,其次是痰濕內蘊型,與嶺南雨多濕盛的地域特點有關[12]。肝郁脾虛屬于標實本虛,肝郁乘脾,脾失健運,水濕內停,阻滯氣機;而痰濕內蘊屬于本虛標實,濕困中焦,脾不運化,胃氣上逆。四子散中除吳茱萸外,其余3味中藥均有消痰化濕之效。故而采用四子散中藥貼敷能達到疏肝,理氣、降逆止吐的目的、對以上肝郁脾虛、痰濕內蘊2種證型效果更顯著。
在不良反應方面,治療組患者偶有發(fā)生局部皮膚發(fā)紅、紅疹、發(fā)癢的不良反應,癥狀輕者可自行消失,癥狀明顯紅腫可局部予爐甘石洗劑外涂,并減少貼敷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耳穴聯(lián)合四子散穴位貼敷治療乳腺癌化療所致嘔吐療效較好,具有簡便、廉驗的優(yōu)點,不良反應輕微,患者依從性高,值得臨床運用。
[1]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Kris MG,Hesketh PJ,et al.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Guideline for Antiemetics in Oncology: Update 2006[J].J Clin Oncol,2006,24(18):2932-2947.
[2]石仁麗,丁選勝,王俐.乳腺癌化療嘔吐防治藥物的應用評價[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6,24(1):61-65.
[3]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1.
[4]陸德銘.實用中醫(yī)乳房病學[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1993:299.
[5]楊甲三.針灸腧穴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76-77.
[6] 梁立武.一針靈[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85.
[7]楊麗,李鑫,郭為佳,等.氟哌利多耳穴注射預防乳腺癌術后化療惡心嘔吐32例[J].中國針灸,2016,36(12):1271-1272.
[8]袁敏,胡陵靜,彭莉,等.止吐膏穴位貼敷輔助治療化療后惡心嘔吐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5,26(23):3241-3243.
[9]欒祖鵬,張化芝,趙世義,等.基于自擬健脾降逆湯進行穴位貼敷干預化療延遲性嘔吐的臨床研究[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3,24(9):2196-2197.
[10]于化新,王德山.5-HT3及NK1受體與化療致嘔吐關系的研究進展[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24(3):222-224.
[11]劉清源,夏婷婷,駱麗娜,等.乳腺癌化療后中醫(yī)證型與化療副反應的相關性研究[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6,51(9):631-632.
[12]莫潤田,曾勇,吳定蘇.嶺南地區(qū)居住人群中醫(yī)體質調查[J].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0,22(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