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棟,曹盛楠,2,曾慶云,王強
1.山東省醫(yī)學科學院附屬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31
2.濟南大學山東省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
3.山東省中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14
4.山東省立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21
頸椎病是在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伴有頸部軟組織、神經血管束、椎動脈、交感神經、脊髓等鄰近組織受損和力的平衡失調而引起的不同類型的綜合征[1]。其中,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者稱神經根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發(fā)病率較高的一型[2~3],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頸部的酸痛伴有上肢疼痛、麻木等癥狀[4]。筆者對山東省醫(yī)學科學院附屬醫(yī)院和山東省立醫(yī)院共12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應用頸椎定位旋提扳法治療并進行療效觀察。
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①具有較典型的神經根性癥狀(麻木、疼痛),其病變范圍與頸神經根支配的區(qū)域相一致,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壓頸試驗陽性。牽引頸椎,上肢麻木及疼痛癥狀有緩解甚至消失。②影像學檢查顯示頸椎曲度改變、不穩(wěn)或骨贅形成,鉤椎關節(jié)骨質增生,韌帶鈣化,椎間隙變窄,椎管矢狀徑狹窄。③除外頸椎骨骼及軟組織實質性病變(結核、腫瘤等),胸廓出口綜合征,腕管癥候群,尺、橈、正中神經損傷,肩關節(jié)周圍炎等以上肢疼痛為主的病變。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②年齡18~65歲;③無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血壓、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的;④意識清醒,愿意接受本治療方法治療,并配合進行相關檢查,采集臨床資料者;⑤治療前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同意書內容包含研究內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過程等。
1.3 排除標準 ①其他類型頸椎病患者;②僅有影像學表現異常,而無頸椎病臨床癥狀者;③發(fā)育性頸椎椎管狹窄;④曾經接受頸椎手術治療或頸椎畸形,或合并脊髓型頸椎病有手術適應癥者;⑤X線顯示有骨結核、骨質疏松和椎體融合的病例;⑥合并心、肝、腎以及頸椎腫瘤,結核等嚴重疾病、精神病患者;⑦胃潰瘍或有活動性胃出血患者;⑧不能按規(guī)定治療,無法判斷療效或者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1.4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2014年1月—2017年1月山東省醫(yī)學科學院附屬醫(yī)院中醫(yī)骨傷科和山東省立醫(yī)院推拿科門診患者,共120例。按就診先后順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2組各60例。治療組男26例,女34例;年齡35~60歲,平均(43.55±6.36)歲;病程2~19月,平均(6.13±4.13)月。對照組男23例,女37例;年齡35~60歲,平均(45.23±7.40)歲;病程4~20月,平均(7.32±3.48)月。2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組均給予藥物治療:醋氯芬酸片(東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制藥廠,國藥準字:H20041480,批號:20131201),每次50 mg,每天2次,飯后服用;維生素B1(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168,批號:1308057),每次10 mg,每天 3次,飯前服用;甲鈷胺片(南京海陵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325),每次0.5 mg,每天3次,飯前服用。
2.1 對照組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傳統推拿手法治療。①操作:患者俯臥位,術者先用按揉、彈撥、、拿等輕柔手法松解頸部及背部軟組織10 min左右,接著用大拇指按揉風池、風府、大椎、天宗、曲池、合谷,頸部壓痛點重點按揉5 min。②7天治療1次,治療4次為1療效。治療1療程后評定療效。
2.2 治療組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定位旋提扳法治療。①操作:患者俯臥位,術者先用按揉、彈撥、、拿等輕柔手法松解頸部及背部軟組織10 min 左右,接著用大拇指按揉風池、風府、大椎、天宗、曲池、合谷,頸部壓痛點重點按揉5 min?;颊呷』紓扰P位,墊薄枕,將其頭偏向健側前屈位,充分展開患椎關節(jié),術者拇指輕彈撥頸部緊張的軟組織,此手法可以作滑膜嵌頓的誘導松解,使嵌頓的滑膜退出。揉捏頸肌放松后,其后將其頭頸部前屈10°~35°左右,在此姿勢下稍做牽引,術者一手拇指“定點”(頂住有壓痛的棘突,一般此棘突在X線攝片上顯示偏歪),另一手扶其頭頂或額部,先將頭搬向健側前外側30°方位,后斜向后外側30°方位,如此做旋轉側扳,此時可聽到頸椎的彈響聲。然后患者健側臥位,進行相同手法。定位旋轉側扳手法結束,患者改仰臥位,做頸椎手法牽引1 min,墊薄枕平躺5 min。平躺過程中對患肢進行推拿按摩手法。②7天治療1次,治療4次為1療程。治療1療程評定療效。
3.1 觀察指標 ①觀察2組疼痛評分情況,采用簡化McGill疼痛問卷(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評定疼痛,此問卷分為3部分,即疼痛分級指數(PRI)、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及現時疼痛強度指數(PPI)。PRI含11個感覺性詞及4個情緒性詞,程度分為無、輕、中、重4級,分別記0、1、2、3分,可計算出PRI感覺分、情緒分和總分。VAS評分采用一條10 cm長的直線,起始端標記0分,為無疼痛,末端標記10分,為不能忍受的劇痛,治療前后讓2組患者用筆根據自己疼痛感受在線段上標明相應的點。PPI分為無痛、輕痛、難受、痛苦煩躁、可怕、極度疼痛6級,分別計0、1、2、3、4、5分。分別于治療前、治療4周后對患者進行疼痛評分。②比較2組臨床療效。③觀察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標準進行評定。痊愈:頸部疼痛等癥狀消失,肢體功能恢復正常。顯效:頸部疼痛等癥狀明顯減輕,肢體功能顯著改善。有效:頸部疼痛等癥狀減輕,肢體功能改善。無效:癥狀及肢體功能無明顯改善。
4.2 2組治療前后簡化McGill疼痛問卷量表評分情況比較 見表1。治療前,2組簡化McGill疼痛問卷量表中PRI感覺分、情感分、總分,VAS評分,PPI評分等分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組簡化McGill疼痛問卷量表中PRI感覺分、情感分、總分,VAS評分,PPI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2組治療前后簡化McGill疼痛問卷量表評分情況比較(±s) 分
表1 2組治療前后簡化McGill疼痛問卷量表評分情況比較(±s)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組 別治療組n對照組時 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60 60 60 60 PRI感覺分4.05±0.95 0.75±0.60①②3.90±0.95 1.67±0.66①PRI情感分2.73±0.94 0.25±0.14①②2.65±0.94 1.12±0.61①PRI總分6.90±1.47 1.00±0.80①②6.55±1.63 2.77±0.99①V A S 4.63±1.46 1.22±0.74①②4.50±1.36 1.72±0.80①PPI 3.13±0.68 0.67±0.54①②2.93±0.71 1.00±0.55①
4.3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2組臨床療效比較,總有效率治療組100%,對照組86.7%,經χ2檢驗,χ2=8.5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4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治療期間,治療組出現1例一過性頭暈、心慌、惡心(無嘔吐),平躺5 min后癥狀消失。其他患者未發(fā)現不良反應。
隨著社會老齡化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辦公自動化的普及、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等,頸椎病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而神經根型頸椎病因椎體增生、椎間盤突出等直接壓迫等原因導致,故表現為頸項的酸脹疼痛、頸椎活動不靈活及肩背上肢的麻木和疼痛[7]。目前,臨床上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fā)病機制包括三種學說:機械壓迫學說、化學刺激學說、自身免疫反應學說[8]。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fā)病主要是頸椎關節(jié)錯位、增生的骨組織、鈣化的韌帶、突出的髓核等壓迫鄰近組織,引起椎間孔狹窄,從而導致各種癥狀和體征[9~10]。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主要分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種途徑。其中非手術治療多以針灸、推拿、正骨、中西藥內服外用等相結合為主要治療的手段,因其發(fā)病機制與椎體失穩(wěn)、應力改變等因素有關,其中大多數因素是可逆的,這為非手術治療提供了可行性[11]。王國才教授在應用手法治療頸椎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頸椎定位旋提扳法是王教授在總結頸椎側扳法、斜扳法、牽引的基礎上,根據頸椎生物力學原理總結創(chuàng)立的一種新手法,是其頸椎病治療的核心手法[12]。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機理歸納為緩解肌肉痙攣,糾正勾椎關節(jié)及關節(jié)突關節(jié)錯位,松解軟組織的粘連,解除滑膜嵌頓,對頸椎椎間盤粘彈性與應力分布的良性調整等[13~14]幾個方面。王國才教授[15]認為,頸椎不同部位的病變,應采取不同體位的斜扳法。頸4~5是頸椎病的好發(fā)部位,斜扳時取頸椎后伸位5°左右。而對伴有后關節(jié)滑膜嵌頓患者,則應取前屈位10°~15°,可使后關節(jié)張開,斜扳時移動后關節(jié),便于解除滑膜嵌頓。頭頸部前屈35°左右時,頸椎的椎管有效矢狀徑相對增加,旋轉扳法的安全性增加。頸椎定位旋轉扳法的關鍵是頸椎前屈、側屈、牽引、扳動。
本研究結果示,治療后,治療組患者在疼痛感覺方面、疼痛情感方面、疼痛總分、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現時疼痛強度等較治療前均有改善(P<0.05)。治療后,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除1例患者出現頭暈、心慌等癥狀外,均無不良反應??梢姳局委煼椒ǒ熜э@著,副作用小,值得應用。
[1]尹力為,張?zhí)?,梁兆輝,等.不同針灸療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療效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6,43(9):1971-1974.
[2]劉強.脊柱疾病的現代診斷與治療[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93.
[3]李俊,馮珍,趙旻.McKenzie療法結合物理因子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53(4):37-40.
[4] Antolinos-Campillo PJ, Oliva-Pascual-Vaca, Rodnguez-Blanco C,et al.Short-term changes in median nerve neural tension after a suboccipital muscle inhibition technique in subjects with cervical whiplash: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hysio Therapy,2013,100(3):249-255.
[5]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343-362.
[6]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7]王羨輝,劉德群.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研究進展[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14(1):36-39.
[8]朱國苗,房敏,孫武權.旋轉手法冶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機制及特點[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9):154.
[9]董峰.神經根型頸椎病MR診斷[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09,7(4):267-269.
[10]Kuijper B,Tans JT,Bf VDK,et al.Root compression on MRI compared with clinical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recent onset cervical radiculopathy[J].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Psychiatry,2011,82(5):561-563.
[11]周建偉,胡玲香,李寧,等.針刺推拿綜合方案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05,25(4):542-543.
[12]季遠.推拿名家王國才的手法特點[J].福建中醫(yī)藥,2005,36(6):12-13.
[13]許鵬,張勝龍,王建永.定點定位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J].頸腰痛雜志,2007,28(2):162.
[14]朱立國,于杰,高景華.旋轉手法治療神經根性頸椎病研究概述[J].中醫(yī)正骨,2005,17(8):69-73.
[15]王國才.推拿手法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18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