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質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41)
為了進一步保證當前的礦產(chǎn)及礦山資源的開采質量和效率,保證礦山勘查及開采中的安全性要求,必須在具體的礦山勘查前進行相應的技術調查及其具體的開采技術條件準備。
考慮到礦山勘查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工業(yè)行為,其具備較高的技術含量和危險性,對于安全的要求較高,因此,在具體的礦山開采及勘查前,必須對礦山所謂區(qū)域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外部環(huán)境地質及人工影響因素進行合理地分析和研判,并依照具體的環(huán)境特點,制定可行性地勘查方案和勘查技術文件,所以,對礦山勘查實踐中進行開采技術條件分析和要點準備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詳細分析礦山勘查及開采過程中的技術條件,本文以案例分析為主要方式。本文選取工程案例位于我國西南地區(qū),該礦山地處我國云貴高原深處,該區(qū)域的主要地形條件為中高山,在礦山所處的區(qū)域深處分布有坡度較陡的坡地和盆地。
除此以外,該礦山所處位置分布有較為豐富的變質巖和碳酸鹽礦石,喀斯特地貌特征顯著,暗流、洼地、熔巖分布較為普遍。
當前,礦山水文地質條件主要內容涵蓋如下:首先是礦山內部地下水的分布類型,涵蓋依照含水孔隙條件分類,有:孔隙水和裂隙水及巖溶水;若根據(jù)地下分布條件可以分為:上層滯水、潛藏水及內部承壓水;礦山水文地質結構類型,按含水體和隔水體所呈現(xiàn)的空間分布和組合形式以及含水體的水動力特征所劃分的類型,包括統(tǒng)一含水體結構、層狀含水體結構、脈狀含水體結構和管道含水體結構;礦山水文地質結構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及富水特征,相互之間或與地表水體有無水利聯(lián)系等;含水層、隔水層、礦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水文地質鉆孔的封堵質量;坑道、露天采場涌水量及其變化規(guī)律,包括季節(jié)性變化和隨著開采的進展,涌水量和潛水位(或測壓水位)的變化;排水疏干對地表沉降的影響程度等。
當前,涉及礦山勘查方面的工程地質條件研究主要涵蓋:礦山巖石的巖石特性分析、巖石構造條件及發(fā)育程度分析、巖石風化程度分析及巖石侵蝕程度分析。
目前,涉及礦山環(huán)境地質條件方面的勘查技術條件研究,主要內容涵蓋:礦山內部工作排水與工作用水之間的矛盾;礦山內部巖石土體顆粒破壞問題;由于礦山勘查及后續(xù)開采導致的周圍環(huán)境惡化問題;礦山所處位置自然條件及景觀遭到破壞問題及礦山周邊環(huán)境整治及治理問題。
為了詳細分析礦山勘查實踐中的技術條件應用情況,本文以西南地區(qū)礦山勘查為研究案例,該案例中礦山內地下水類型主要為裂隙水和巖溶裂隙水。
其中,含水量較高的位置處于云質熔巖,這種巖石的含水能力較強,其含水能力受到外界降水的影響,其表面一般無流動水分布。因此,在具體的礦山開采實踐中,外界大氣降水及地表季節(jié)性流水均通過巖石孔隙,通過孔隙自涌水、淋水等。
該區(qū)域的礦山屬于典型的銅礦體巖石,除了大部分分布銅體礦巖石外,在該位置的頂部及周圍廣泛分布花崗巖巖石,屬于質地較為堅硬的巖體,其Ra值不低于65MPa;此外,局部分布的礦體頂部位置分布有凝灰質巖體及粗砂巖體,該位置的巖體屬于半硬度巖體,其Ra值介于25-35 MPa,該類型的巖體具備易腐蝕性較強的特點,其巖體穩(wěn)定性較低。該礦山位置的西側,其礦體頂部一般分布有角閃粗安巖,該類型的巖體屬于堅硬礦體,其Ra值不小于65MPa,同樣,其具備易腐蝕性較強,穩(wěn)定性較好的特點;礦山底部的巖體主要為顆粒性花崗巖,該巖體屬于堅硬巖石,其Ra值不低于60MPa,在巖體局部能夠清晰地看到綠色泥石。
該案例礦區(qū)地理位置較為特殊,該區(qū)域地形屬于較為典型的侵蝕性中高山區(qū)地貌,地形內部切割不顯著,最大高差介于60m~120m之間。
邊坡坡度較高,礦山所處位置的東部及北部坡度相對較低。此外,對于較陡區(qū)域的地表,其殘余的積土厚度較小,因此,其地表植被相對稀薄,雖然地表植被稀薄,但尚未見到直接裸露于外界的土層。該位置的殘余積層同基巖位置強風化帶的厚度均較小,最大厚度位置小于20m。邊坡坡度較小,其穩(wěn)定性相對較好,尚未見顯著崩落現(xiàn)象。此外,地表水發(fā)育較差,均屬于季節(jié)性流域,礦山周邊自然水域較為充裕,但其單位流量較低。
綜上所述,通過對礦山勘查過程中的具體技術條件分析,能夠看出技術條件對于礦山勘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制定科學、合理地礦山勘查技術條件能夠最大程度提升和保證礦山勘查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對于保證礦山勘查安全意義深遠。
[1]左紅艷.地下金屬礦山開采安全機理辨析及災害智能預測研究[D].武漢:中國地質大學,2012.
[2]陸慶珩,查少翔,程浩.水泥行業(yè)石灰石礦山開采過程中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及對策[J].河南建材,2013,06(1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