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丹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西安校區(qū),陜西 西安 710068)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物質日趨豐富,各種各樣的誘惑紛至沓來,不良文化、思想、行為悄然而至,逐步滲透到了社會各個領域,不斷侵襲著未成年人的思想,致使未成年人犯罪率劇增。
當前,在我國刑事犯罪中,未成年人已成為主力之一,因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首先,犯罪日趨低齡化發(fā)展。很多未成年人未完成正常的社會教育,一旦流浪到社會,極易沾染惡習,受到不良分子的誘惑、引導,陷入犯罪深淵之中。有調查顯示,在犯罪的未成年人之中,多數自10-11歲起便劣跡斑斑,有些12-14歲便開始違法活動,而犯罪高發(fā)期多為18歲左右,14-15歲的未成年犯罪占總數的5%-10%。近些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初始年齡呈現(xiàn)下降趨勢,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遞增。其次,暴力犯罪比重上升。由于未成年人心理還未成熟,極易沖動,加上不良挑唆、影響,一旦出現(xiàn)犯罪念頭,會立即實施,毫不考慮后果,手段異常兇殘,極具社會危害性。再次,共同犯罪情況越來越多。據統(tǒng)計,自2013年來,共犯案件的未成年人占總數的70%以上,個別地方已超過80%,團伙作案占60%-70%,也是未成年人群最為青睞的犯罪方式,這主要是由于多人作案壯膽、責任分散、心理壓力小。就未成年人而言,其具有合群性特點,極易互相影響,一旦一人產生了犯罪意識,極易達成共同作案的共識。最后,犯罪手段日趨成人化。近些年來,未成年人犯罪方法、手段等日趨成人化。加上求知欲、接受力強,因而很多人會模仿成人犯罪手段,在作案之前進行較為周全的部署、準備,明確分工、互為配合,作案之后主動毀滅證據,因而犯罪手段日趨成熟化、專業(yè)化。
對于未成年人而言,其犯罪過程具有一定的共性,均因某種原因被正常人孤立,繼而引發(fā)思想偏頗,出現(xiàn)較為惡劣的行為習慣,進而誘發(fā)不良行為,走上了犯罪之路。具體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原因:(1)身心不成熟。由于未成年人還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生理、心理均不健全模,特別是很多還處在青春期,因而一旦身心發(fā)育速度超過其自我及社會認知水平,極易導致其由于肆意妄為、認知錯誤而誤入歧途。(2)法律意識不強。很多未成年人由于缺乏法律意識,有些甚至不懂法,只知跟著他人一起胡鬧,導致走上違法之路,引發(fā)了嚴重的社會危害。((3)遭致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目前,國內社會環(huán)境日趨復雜化,道德底線愈來愈低,思想愈加扭曲,不利于未成年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加上各種暴力行為盛行、多元化不良文化肆虐侵染,導致未成年犯罪行為日趨增多。(4)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很多家長不重視未成年孩子的教育,不注重引導其培養(yǎng)良好的品性,導致子女三觀不正。加上很多家長不以身作則,甚至行為不端,不利于子女良好思想、行為的培養(yǎng)。(5)學校教育不當。很多學校不注重素質教育,只關注應試教育,導致學生身心發(fā)展滯后,很多未成年人因得不到老師的關懷,而徹底放棄學習。加上學校治校不當,各類校園暴力事件升級,很多教師綜合素養(yǎng)不高,使校園成為滋生犯罪的“溫床”。
首先,在原有組織外加設專職小組,負責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明確其崗位職責與執(zhí)法權利,協(xié)助組織進行相關研究與經驗探討,將預防工作規(guī)范化、日?;?;以書面化的形式明確、細化各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形成既獨立又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成立專項資金并納入預算,專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以確保防范工作順利、有效開展。其次,立法機構要出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條文,強調政府與家校各自承擔的責任,增強法律約束力和震懾力;同時,注重對文化類場所進行分級管理,在網吧、游戲廳等場所采用不良信息過濾等方式,杜絕思想毒品,營造健康積極的文娛環(huán)境。最后,擴充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組織人員,強調其在司法部門中的重要意義與地位,保障組織活動所需的人、財、物充足,使組織人員無后顧之憂。能夠充分利用其專業(yè)法律知識,針對未成年犯罪實施案例分析、研究與追蹤跟進,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犯罪動機、思想動態(tài)及服刑表現(xiàn),據此進行評估與整理,作為重要參考資料應用于預防工作中,將事后處理轉變?yōu)槭虑邦A防,從而切實減少未成年人犯罪概率。
應充分發(fā)揮政策的導向性功能,就未成年人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撐,就其就業(yè)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除了需要增強職業(yè)咨詢服務以外,還應提升就業(yè)補助。注重在教育制度方面提供支持,除了全面改善貧困子女的就學、就業(yè)問題以外,還應適當降低此類學生的入學門檻,逐步改善義務教育升學路徑,使所有未成年人都能接受教育,為其營造相對穩(wěn)定、良好的學習、生活狀態(tài)。同時,應進一步促進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注重強化就業(yè)、擇業(yè)訓練,使其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尤其是對還未完成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應著重加強政策扶持,幫助其樹立科學的就業(yè)、職業(yè)觀念,順利找到人生的奮斗方向。此外,還應增強農村等基礎地區(qū)的教育力度,完善當地師資隊伍建設,改善教育環(huán)境,最大程度地消除城鄉(xiāng)教育差距,使外來未成年人都能夠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資源,使其遠離孤立、自卑心理,避免走向犯罪之途。
對于學校而言,其為多數未成年人接受教育時間最長的地方,因而對于其思想、行為的影響很大。因此,對于學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須注重提升警惕意識,樹立人文精神,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確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成才。首先,應注重加強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其整體科學文化素養(yǎng)與道德素質,加強德育教學,杜絕其出現(xiàn)心理偏頗,避免出現(xiàn)犯罪心理。同時,培養(yǎng)未成年人健康的人格素養(yǎng)與樂觀的品德性格,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更應重視,幫助其尋找成績差的原因,鼓勵、引導其不斷改進方法,提升學習信心。其次,應注重定期召開心理講座,對未成年人提供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提高其抗挫折、抗打擊能力,為其更好地適應社會夯實基礎。最后,注重增強法治教育,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應組織、開展不同的專題講座、討論會,以活潑、生動的教育方式,還原法律案件,鼓勵其思考犯罪的危害性,避免走上類似的道路。此外,還應注重學生思想、情緒的變化,注重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家長聯(lián)手遏制違法亂紀的行為,使學生在心理上、思想上接受教育與懲戒。
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未成年人成長的重要因素。當前社會飛速發(fā)展,很多家長迫于生計壓力,將大量時間和精力用在工作中,造成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監(jiān)管失利,致使很多未成年人因家長疏于管教,沒有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與價值判斷,因而走上犯罪道路。所以,家長在為孩子創(chuàng)造物質基礎的同時,還要履行自己為人父母應盡的管教責任,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與關懷,掌握孩子思想動態(tài),引導其懂事理、明是非,加強溝通與交流,營造和諧溫暖家庭氛圍。此外,還應注重及時疏導子女不良情緒,與之以平等、自由、民主的方式加以溝通、交流,切忌過分將自我期望強加在子女身上,避免粗暴、寵溺等不良方式。通過溝通,提高其自我反思能力,從而在日后遭遇困難時掌握科學的解決與處理方式,避免偏激心態(tài)與行為出現(xiàn)。
不僅如此,家庭教育中還應注重融入法治教育,使子女從小構建起科學的法律觀念,做到知法、懂法,能夠以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也能避免出現(xiàn)違法心理,防止觸及法律的行為發(fā)生。
社會環(huán)境對于未成年人的影響也十分重大,因此還需從社會方面構筑良好的環(huán)境,避免未成年人走向犯罪。一方面,應注重加強法律知識宣傳,增強未成年人的自我警惕意識,宣傳時應避免傳統(tǒng)的被動模式,全面拓展多元化活動,積極調動未成年人的參與熱情,可以組織學生等深入監(jiān)獄參觀、列席旁聽庭審等,使其真正體驗之,增強法律宣傳的意義。另一方面,應注重凈化不良風氣,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不良影響。對于文化、執(zhí)法部門等應相互合作,構建聯(lián)動協(xié)調工作機制,嚴厲打擊不良文化組織,還應對學校等周邊游戲、娛樂場所進行清理排查,一旦發(fā)現(xiàn)涉暴、色情、反動活動,必須嚴厲處罰。還應加強學校周邊地區(qū)的管理、巡邏,避免不良青年、不法分子出沒,誘導未成年人行不法之舉。此處,還應以社區(qū)(村)為單位,優(yōu)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huán)境,為其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健康的生活、娛樂氛圍,構建社區(qū)(村)矯正機構,針對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資訊、輔導、干預等服務。
一言以蔽之,未成年人是祖國和社會的未來,其健康成長直接關乎國家的繁榮發(fā)展。但縱觀國內外,關于未成年人犯罪現(xiàn)況日趨嚴峻,如何加強預防和治理,成為國內外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因此,還應注重政府、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聯(lián)動,共同促進未成年人群體的健康成長。
[1]崔邵華.未成年人犯罪的現(xiàn)狀、原因及預防——基于山東高院司法數據和案例的實證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8(3):71-72.
[2]岑菲.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預防對策探析——以中部地區(qū)A縣為例[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1):92-94.
[3]李磊.青少年違法犯罪及預防體系構建——基于河南的考察[J].決策與信息,2018(3):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