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
【中圖分類號】R7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1-0231-01
隨著時代變遷、疾病譜變化,精神障礙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輕化趨勢,大眾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亟待關注。產后抑郁癥是指發(fā)病于產褥期內的一種抑郁癥。以情緒低落、精神抑郁為主要癥狀:出現易激惹、恐懼、膽怯、情緒不穩(wěn)、心神不安、內疚、焦慮、沮喪、對自身及嬰兒健康過度擔憂,常失去生活自理及照料嬰兒的能力。而早期預防和干預以可以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所以學習本課程是助產專業(yè)學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同時,作為一門專業(yè)方向課程,2011年起,還納入護士資格考試,因此開展精神科護理學是大勢所趨。
《精神科護理學》開設于二年級上學期,既有生理、病理、藥物護理學等作為前導課程,又與內、外、婦、兒等學科平行,本門課程的目標細分為專業(yè)目標:知道精神護理的基本概念及臨床常見的特征和護理知識。方法目標: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基本護理服務的方法和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方法。社會目標:理解、關愛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選用了由張渝成主編,人民衛(wèi)生出版的十三五規(guī)劃教材《精神科護理學》。同時結合護考指南、其他教材和配套練習,鞏固學生專業(yè)知識。我們將教材內容進行了優(yōu)化:補充了常見的心理治療方法,弱化了與其他學科共性太多的內容,如阿爾茨海默癥。本課程共計32學時,其中理論20,實踐12,理實比為5:3,每周兩學時。
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崗位需求,本課程的重點是:精神衛(wèi)生的基本理念;常見的精神癥狀及臨床表現;常見精神障礙的護理。難點是:正常與異常精神活動、不同精神癥狀間的區(qū)分;常見精神障礙的護理實施;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通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學生能夠掌握精神科護理的基本內容,識別多樣化的精神癥狀,實施針對性的護理。
我們的學生是助產專業(yè)學生,有一定的專業(yè)基礎知識,但學習方法比較單一,對精神疾病認識不夠,相應的心理學知識薄弱。
針對學生的特點,本課程主要選用了以下教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情感教學法;小組合作法。
我以“心境障礙患者的護理”為例,對教學過程進行闡述。
本次課的教學過程包含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提前一天發(fā)放微視頻、學材、導學案等相關材料,并對學生進行分組和小組合作學習指導,讓學生明確此行目的。在任務的具體落實階段:學生將結果張貼展示,老師隨機抽取1個組的代表匯報講解,其他小組補充、點評。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暴露出了易錯點,老師及時糾正、解釋,既夯實了基礎,又突出了重點。再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讓學生能夠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對案例中產后抑郁患者實施護理,也為將來的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基礎,從而有效突破教學難點。首先是小展示,組內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對該患者實施護理,此患者是一名年輕產婦,可是孩子滿月后,家人發(fā)生她白天總是無精打彩,缺少笑容,心情壓抑、煩躁、易發(fā)脾氣,對什么都沒興趣,不思茶飯,奶水明顯減少,甚至有抱孩子去跳樓,一齊死去的可怕念頭。學生迅速投入,教師逐一巡視指導。在大展示階段,教師隨機抽取了2個小組,進行匯報展示,學生傾情投入,生動演繹。通過組間互評、教師點評,肯定成績又指出不足,并加以引導。教師通過提問、復述再次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課后作業(yè),使學生溫故而知新。
為了保證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我們有:
1.完善教學質量監(jiān)控。通過學生、同行、督導等5級評價制度,個人考核與系統(tǒng)追蹤相結合、常規(guī)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保障了教學質量。
2.我們有一支相對成熟的授課教師隊伍,有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專職教師3人,愛崗敬業(yè),多名教師來自臨床,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把臨床經驗貫通在教學中。
3.在教學資源方面。在校內,我們借助校內實訓室,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在校外,除了有一、四醫(yī)院作為支撐外,同時還與精神專科醫(yī)院,第五人民醫(yī)院合作,共同打造理實一體化教學,讓學生能夠早臨床、多臨床、深入臨床。
經過多年發(fā)展,我們的課程建設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成效:
崗位技能競賽方面,近幾年多名教師在崗位技能競賽中獲獎。先進典范方面,學院三育先進個人1名,并參編教材發(fā)表論文數篇。
課程的主要特色有:1.將心理咨詢技巧滲透于教學過程始終,啟發(fā)學生、關愛學生,讓學生興趣盎然,并能推己及人,真正落實了現代護理教育的人文關懷理念;2.融入“大愛”理念,將護患之間的“小愛”上升到愛社會的“大愛”層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課程反思是不斷進步的動力。本課程的不足之處:教學資源、師資團隊、教學考核有待進一步完善。
具體改進措施如下:開發(fā)微課、利用藍墨云班課和相關專題學習網站,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大教改力度,以改促教;穩(wěn)定教師隊伍,完善師資隊伍梯度建設;加強校企合作,進一步探索理實同步的教學模式和更符合課程要求更貼近學生的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