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勇
(福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想要了解上市公司凈利潤的質量水平,必須知道決定其質量的幾種因素,并加以動態(tài)分析。而這些因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比例、主業(yè)務和其他業(yè)務收入構成、現金流量的活力、并購資產的影響,及縱向橫向之間的關系等。
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是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很容易產生的正常財務項目,但這些項目數字是否正常,將直接影響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含金量。
隨著上市公司市場的拓展,銷售量大增,帶來了凈利潤數字的上漲。但若其中應收賬款比例過高,則對其凈利潤的真實性投下陰影。一旦應收賬款拖欠過久或直接產生壞賬,后期財報中的凈利潤將為其買單,從而形成股價利空。這里面就牽涉到壞賬準備金,這是企業(yè)為應對可能產生的壞賬預先做的利潤損失準備。應收賬款的金額和壞賬準備金的比例,都是對凈利潤動態(tài)分析時應加以關注的項目。例如,一些銷售量巨大的上市公司,為了市場占有率,產生大量的應收賬款,其金額常常為數十億計。一旦市場環(huán)境或客戶的經營狀況發(fā)生變化,很容易產生壞賬。而應收賬款中的壞賬準備金哪怕是提高一個百分點,都會對其凈利潤水平帶來很大影響,可謂不可不察!
除此之外,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還存在虛設的可能。例如,有些上市公司為了某種利益(增發(fā)、貸款等)增厚報表期的利潤水平,與關系單位進行特意的賒賬甚至是虛假的交易,在下次年報時,再以退貨來沖抵,或者是為了避稅,大幅增加存貨,使得應收賬款異常增加。這樣雖然粉飾了當期的利潤水平,但埋下了后期利潤急劇下降的地雷。與應收賬款在交易貨款中做文章相比,其他應收款更容易被拿來作為改變凈利潤的工具。因為其他應收款涵蓋的范圍更廣,更具操作性。常見的如委托理財、非主營業(yè)務投資等,同時也是大股東隱形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手段。
所以,看凈利潤數字的同時,應關注財務報表中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壞賬準備金率有無異常變化,并動態(tài)分析其原因和動機。若突然蹊蹺增加,就要多一絲疑慮:這家公司的凈利潤數字是否有水分?是否存在某種交易?
財報中我們看到的凈利潤數字,是上市公司主營業(yè)務和其他業(yè)務收入共同作用的結果,但這兩項數字的構成對凈利潤的意義大不相同。凈利潤的主要來源是其主營業(yè)務收入,說明該公司主業(yè)基礎牢固,產品市場忠誠度高。凈利潤提高的同時,主營業(yè)務收入比例未出現明顯下降甚至提高,則更能說明公司經營的健康良性發(fā)展。例如,具有代表性的白馬股、茅臺股份、格力電器等,其主營業(yè)務、產品始終穩(wěn)定發(fā)展,在同行業(yè)中始終處于領先的市場占用率,凈利潤也始終隨著主營業(yè)務收入的增加而不斷增厚,反映在股價上,在近幾年跌宕起伏的市場上卻能逐步上漲,屢創(chuàng)新高。
但若上市公司凈利潤中相當一部分來自于其他業(yè)務收入,則說明其凈利潤可能不具持續(xù)性。尤其是來源自委托理財、政府補貼、股權轉讓、出售資產等階段非長久性的收入。甚至有些其他業(yè)務收入增厚凈利潤的行為,會對上市公司的未來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比如,有些上市公司不專注于自身主營業(yè)務的研發(fā)、拓展,喜歡去蹭市場的熱點,完全是游擊戰(zhàn)的模式,什么有錢做什么,卻在不經意間荒廢了主業(yè)。前些年,房地產、鋼鐵、開礦、網游、旅游等火熱時,就有不少上市公司寂寞難耐,紛紛想趁機撈一把,結果大多是“狗熊掰玉米”“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當年紅極一時的珠寶品牌戴夢得就是一例。在投資房地產后,業(yè)務逐漸萎縮,失去了同行業(yè)中曾為龍頭的地位,淪為不死不活的地產中寶股份。有些上市公司更是在撈外快的時候,馬失前蹄,反而拖累了主營業(yè)務,使公司經營陷入窘境。當然,也有成功轉行的案例。這里要關注的就是上市公司的其他業(yè)務收入是臨時的經營投資活動,還是準備全面進軍新領域。無論是哪種,都應謹慎分析對待,即便短期內有資金對其股價熱炒,但對其其他業(yè)務收入帶來的凈利潤持續(xù)性,多些冷靜思考。
通常來說,一般投資人很難具體了解上市公司主營業(yè)務收入和其他業(yè)務收入的數字來源及準確性,但可以用個簡單的辦法來判斷,即主營業(yè)務收入和其他業(yè)務收入的比例。當主營業(yè)務收入下降,其他業(yè)務收入上升,甚至超過主營業(yè)務收入時,我們就要對其進行動態(tài)分析,了解根由,并對當期財報中的凈利潤數字客觀看待。
現金流量是衡量凈利潤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一些上市公司報表中凈利潤數字亮眼,但一看其現金流量卻是負數,這時心中就要打一個問號。因為現金流是反映企業(yè)盈利能力的表現,是凈利潤的最終實現,是企業(yè)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保障之一。沒有現金流,凈利潤往往是空中樓閣,很多企業(yè)因此走入困境。如果上市公司的現金流量長期較低或負數,則很有可能其盈利為掛賬或虛擬,凈利潤的真實性和可持續(xù)性都將打上折扣。例如上市公司中天潤曲軸,該公司是國內重卡曲軸配件的市場龍頭企業(yè),凈利潤數字客觀且連年增長。但相對應的是該公司的現金流量和增長率都連續(xù)為負數,說明其經營活動和盈利模式很不健康。因此,天潤曲軸的股價,也在2017年中小板指數上漲的情況下逐步走低。
但現金流量也不是越高越好,太高反而說明該公司的現金利用率太低。如果企業(yè)經營處于上升通道,規(guī)模逐漸擴大,現金流較少是為了支撐企業(yè)發(fā)展的正?,F象。此時,應研究和現金流量有著密切關系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以及資金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這些數據對于分析企業(yè)現金流量都有重要作用。其中,對現金流判斷有著重要影響的是速動比率。速動比率是可變現高的速動資產和流動負債之間的比例,也代表了現金流量的高低。因此,速動比率不宜過低,否則說明其應對風險的能力低。因為速動資產中也包括上面所述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因此即便在速動比率高的情況下,也要考察這兩項的比例是否過高,從而判斷速動比率的可靠性。
現金流量是凈利潤可靠性的試金石。動態(tài)分析現金流量和速動比率等,可以客觀判斷凈利潤的參考價值,為投資增加準確性。
并購資產給上市公司帶來的收入也屬于其他業(yè)務收入,之所以單獨加以探討,是因為并購資產往往給企業(yè)一次性帶來較大的凈利潤增厚,而其衍生的商譽又對上市公司未來的凈利潤報告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從而影響股價的未來走勢,所以有必要單獨探討。
隨著這些年來上市公司并購活動的頻繁發(fā)生,很多公司在年終財務報告中,業(yè)績突然大幅增加。究其原因會發(fā)現,是因為并購產生的報表合并帶來的凈利潤增厚。雖然這種業(yè)績增長并不能作為長期投資的依據,但至少不是利空。而分析該公司未來投資價值時,還要分析其并購標的的質量,因為這中間牽涉到商譽。
商譽是指超過被收購單位凈資產的溢價部分,商譽部分在企業(yè)并購中的資產比例在近些年也大為增加。以2016年三季度末為例,A股累計達到的商譽已超過9000億元規(guī)模,為9260.10億元,而同期營業(yè)利潤僅為27657.39億元,占比超過三成,高達33.48%。相比之下,2015年全年商譽確認額為6487.10億元,同期營業(yè)利潤為33572.32億元,占比為19.32%。而商譽這種無形資產市場上又存著不同的價值評估,因此被并購企業(yè)的資產質量和發(fā)展前景就變得極為重要。
在過去幾年頻繁的并購行為中,很多企業(yè)尤其是中創(chuàng)板的上市公司所并購的標的資產并不具備相應價值,且收購溢價高,這些并購往往存在著資產對賭。在對賭期間或之后,若被購方業(yè)績無法支撐,則存在著收購方商譽減值問題,直接造成業(yè)績大幅滑落甚至虧損。所以,我們會在近幾年中發(fā)現有些上市公司在三季報中凈利潤還在增長,結果在年報中因商譽巨量減值,造成全年凈利潤急劇變化。
例如中小板的英飛拓,在2016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中預測全年將有六千至七千萬的利潤,但在年報中卻成了虧損四個多億!根本原因就在于英飛拓之前收購的SWANN、藏愚科技產生了大量的商譽價值,但這兩家公司經營業(yè)績不佳,難以完成2016年預期目標,按規(guī)定英飛拓計提了巨額的商譽減值,導致當年財務報告中的凈利潤從盈利到虧損。
目前,證監(jiān)會已經開始對上市公司并購中產生的商譽溢價及減值進行關注并著手立法。同樣投資者在看上市公司凈利潤時,也要關注其中是否有該公司并購行為中商譽帶來的因素以及被并購標的是否存在商譽減值的危險。
縱向比較主要是指除了看當期財報中凈利潤數字,還要向后和向前比較、預測該公司的一些財務數據。向前看,關注近幾年銷售收入和凈利潤、毛利率和凈收率、應收賬款和速動比率、主營業(yè)務收入和其他業(yè)務收入、經常性損益和非經常損益、財報時間周期等。向后看,則主要判斷其投資、并購、庫存及現金流量等行為變化,對未來企業(yè)發(fā)展的影響。
橫向比較,主要是跟同行業(yè)中的相同或類似公司比較。這種相同和類似主要包括主營業(yè)務、公司規(guī)模、資產價值、地域概念等。比較的項目基本類同于縱向比較中的財務項目,并取同行業(yè)的平均值。
對銷售收入和凈利潤的縱向比較,主要看其相對于之前的數據變化,是逐年增長還是下降。若增長,還要關注其增長率的變化,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同時,要將其增長或回落的比例與同行業(yè)中的平均值進行比較,方能得出客觀的結論。
毛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代表了上市公司產品、服務的質量、盈利能力和競爭力,分析其數值的變化及與同行比較,可以判斷其在市場上的地位和占有率,也反映出其凈利潤的真實水準。相對來說,一個公司的產品毛利率和凈收率高比低好,但也要分析其高的可靠性和持續(xù)性。而與此相比,毛利率和凈收率的穩(wěn)定性則更值得關注。若該數值相對于之前逐年走低,同時營業(yè)收入未出現明顯增長,那么凈利潤的前景就會蒙上陰影。如果這兩項數字忽高忽低,則該公司的凈利潤數字就值得懷疑。同時,在于同行業(yè)平均水準比較時,毛利率和凈收率高的上市公司更值得投資者青睞。
應收賬款和速動比率對凈利潤的影響上面已有闡述,但這兩項也要與該公司的歷時數值相比較。重點關注其波動的幅度,與近期經營活動、投資項目之間的關系。對于突然增加的情況應引起重視,并動態(tài)分析與之相對應的經營活動、投資項目的未來前景,從而增加對凈利潤數值的判斷依據。
主營業(yè)務收入和其他業(yè)務收入以及兩者之間的比例,相對于歷史數值的變化,對于凈利潤的判斷同樣具有重要的分析價值。收入逐年增高、主營和其他收入的比例穩(wěn)定或增加,意味著該公司的凈利潤具有較高的含金量,否則就要慎重對待。
同樣,經常性損益和非經常損益,相對于歷史數值也應保持穩(wěn)定或降低。兩項突然增高,尤其是非經常性損益的異常增高,或者把非經常性損益歸入經常性損益,都是上市公司運營不健康的表現,這時的凈利潤含金量將大打折扣。
上市公司一年會披露四次財報,分別為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和年報。不同時期的財務報告,因其不同時期的原材料價格、庫存數量、損益尤其是一次性損益、產能釋放點以及季節(jié)性影響等因素不同,導致當期的凈利潤數值會有所不同。尤其是一季報和三季報的數值,很可能在半年報或年報中發(fā)生較大變化。所以,此時應動態(tài)分析其歷史規(guī)律和該公司經營、投資活動對未來的影響,從而客觀看待當期的凈利潤數值。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的凈利潤,不是簡單孤零零的數字。其背后隱藏、牽連著上市公司其他的經營、投資活動,和其眾多相對應的財務項目。只有將它們結合在一起動態(tài)分析,并究其前因后果,再與同行業(yè)公司橫向對比,才能使得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數字更具研判價值,從而真正反應出其含金量和水分,成為投資的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李興然.天創(chuàng)時尚IPO:凈利潤蹊蹺回升 庫存壓力難化解[J].股市動態(tài)分析,2015(28):42-43.
[2]萬云杰.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分析與對策[J].中國市場,2015(29):196-197.
[3]李峰.我國現行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及防范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12):175-176.
[4]張繼.上市公司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差異分析及其協調[J].現代工業(yè)經濟和信息化,2016,6(16):9-11.
[5]蔡霆.“主營業(yè)務收入——凈利潤”審計探析[J].會計之友,2013(29):80-81.
[6]陳海霞.論應收賬款對凈利潤分析產生的若干影響[J].中國科技財富,2012(10).
[7]黃照強.淺談上市公司凈利潤的相關質量分析[J].當代經濟,2017(20).
[8]王春暉.創(chuàng)業(yè)板企業(yè)并購重組中的創(chuàng)新性及框架性方案研究[D].山東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