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微微
?
正是人間癡兒郎 至真至純話癡情——論賈寶玉之“癡”
伍微微
(安順學(xué)院 人文學(xué)院,貴州 安順 561000)
“癡”是賈寶玉形象的鮮明特點,這“癡”與狂、呆、傻、迂、怪、僻相生,“癡”中見狂放、呆傻、木迂、乖僻,更見天然、真實、純凈、無欲。這一“癡”的特點在其個性性情、行事待人、愛情體驗中得到充分展示。
賈寶玉; 癡; 個性; 行事; 情感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詩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①此中一“癡”字,甚是道盡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與思想主旨,故回目中帶“癡”字的共有9回之多:第24回“醉金剛輕財尚義俠癡女兒遺帕惹相思”、第30回“寶釵借扇機(jī)帶雙敲椿齡畫薔癡及局外”、第57回“慧紫娟情辭試莽玉慈姨媽愛語慰癡顰”、第73回“癡丫頭誤拾繡春囊懦小姐不問累金鳳”、第82回“老學(xué)究講義警頑心病瀟湘癡魂驚惡夢”、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斷癡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第104回“醉金剛小鰍生大浪癡公子余痛觸前情”、第113回“懺宿冤鳳姐托村嫗釋舊憾情婢感癡郎”、第118回“記微嫌舅兄欺弱女驚謎語妻妾諫癡人”。②“癡”為后人解讀品評《紅樓夢》提供線索,從中可窺見作者如何“癡”,“癡”何味。
“癡”從字義的角度來看,有呆傻、無知、瘋癲、入迷等含義。從文化的角度看,“癡”是一種文化心理概念,存在于人的品性、氣質(zhì)、思想、心理等諸多方面,呈現(xiàn)出立體性、形象化的特點。行事詭異、沉迷顛倒、怪癖妄為、邪性狡黠等等,都可說是“癡”,這類人往往被視為“癡人”。賈寶玉就是這樣的癡人。他作為《紅樓夢》的中心人物,是曹雪芹著墨最多、最為光彩的人物形象,集中體現(xiàn)了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情感。寶玉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癡”,這“癡”與狂、呆、傻、迂、怪、僻相生,癡中見狂放、呆傻、木迂、乖僻,更見天然、真實、純凈、無欲。
其實這“癡”并非寶玉獨有,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諸如此類“癡人”很多,如晉代名士阮籍,其青白眼成為狂放怪誕的經(jīng)典事例?!稌x書·阮籍傳》記載其母去世后:“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備赍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鼻嘌垡暼梭w現(xiàn)對人的尊重與重視,白眼視人體現(xiàn)對人的不屑與輕視。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1]如此隨性張揚,無視他人嘲笑,實屬少見,阮籍的“癡”表現(xiàn)出乖僻狂放的特點。唐代“苦吟詩人”賈島對作詩達(dá)到如醉如癡的地步,行坐寢食,都不忘作詩。據(jù)說有一次去訪問李凝幽居,于驢背上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之句。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時未定,神思恍惚,結(jié)果撞上韓愈的車馬。所幸韓愈為識才之人,并未發(fā)怒,反而邀請賈島到府邸談詩。“推敲”一詞亦傳為佳話。傳說雖不完全可信,但賈島的那份癡迷,則是有根據(jù)的,表現(xiàn)出木迂沉迷的特點。
而北宋前期詞家晏幾道的個性品格、經(jīng)歷境遇,與寶玉頗多相似,故其身上的“四癡”與寶玉之癡也有相似之處。宋代詩人黃庭堅評價晏幾道云:“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癡也。論文自有體,不肯一作新進(jìn)士語,此又一癡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饑,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癡也;人百負(fù)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癡也。”[2]由此可見,“四癡”詮釋了晏幾道的品格性情:一癡:仕宦不得意,卻不肯附謁權(quán)貴;二癡:文章有自己的風(fēng)格,不愿趨時;三癡:家產(chǎn)蕩盡,家人寒饑,而能怡然自樂;四癡:被人辜負(fù)不生怨恨,誠信待人不起疑惑。以這“四癡”看寶玉,寶玉不喜讀時人認(rèn)為重要的儒學(xué)經(jīng)典《四書》,與晏幾道“不肯一作新進(jìn)士語”相似;寶玉對女子念念不忘,被女子哄騙也往往信以為真,與晏幾道“人百負(fù)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相似;此外又如寶玉不愿追逐功名利祿,潦倒不通世務(wù),似與晏幾道之“癡”相似。但是寶玉又安享于富貴榮華,帶有貴族公子的紈绔習(xí)氣,情感更為癡情絕戀,與晏幾道又有所不同。寶玉之“癡”既與晏幾道有相似處,又更為豐富復(fù)雜。由是觀之,通過研究其個性品格、言談舉止、思想情感,既能解寶玉之癡,亦可解紅樓之味。
《紅樓夢》中多次用“癡”的語言描述賈寶玉,如“癡心邪說”“癡癡的”“癡病”“不覺癡了”“癡男”等,展示了其個性性情的特點。在第三回中就借黛玉聽聞來描述寶玉,“頑劣異常,不喜讀書,最喜在內(nèi)幃廝混”,王夫人口中的寶玉更是“孽根禍胎”“混世魔王”。第9回中丫鬟襲人勸告寶玉要改掉的三件事就說明寶玉的個性異于當(dāng)時的男子:第一件是不要說諸如“我等有一日化成了飛灰——飛灰還不好,灰還有形有跡,還有知識——等我化作一股輕煙,風(fēng)一吹便散了的時候”之類的話,這類話關(guān)涉死亡,有看輕生命之嫌,必然為人所忌諱,也不是一般男子時常掛在嘴邊之說,可見寶玉心思中有女性對生命患得患失的失落感;第二件是真喜讀書也罷,假喜也罷,只在老爺跟前,或在別人跟前,要作出喜讀書的樣子,這說明寶玉與普通讀書人苦讀圣賢書完全不同;第三件是不要謗僧毀道,調(diào)脂弄粉,不許吃胭脂等,這樣的怪癖更是一般男子所沒有的。由此可見寶玉性情頑劣怪癖。批寶玉的《西江月》二詞對其作了概括: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nèi)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wù),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yè),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fù)好時光,于國于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在曹雪芹生活的時代,《四書》已被封建統(tǒng)治者奉為經(jīng)典,具有極大的權(quán)威性,是立身揚名之本。所以,在第9回中賈政對寶玉強調(diào):“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jīng)》,也都是‘掩耳盜鈴’,哄人而已。你去請學(xué)里大爺?shù)陌玻驼f我說的:什么《詩經(jīng)》、古文,一概不用虛應(yīng)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然而賈寶玉對這些“最要緊的東西”偏偏“怕讀”,所以在得知其父賈政要盤考他的消息后,忙挑燈夜讀,心里思量著“如今打算打算,肚子里現(xiàn)可背誦的,不過只有《學(xué)》、《庸》、《二論》還背得出來。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夾生的,若憑空提一句,斷不能背的;至下《孟》,就有大半忘了?!保ǖ?3回)這樣不苦讀、不熟背,當(dāng)然要被封建統(tǒng)治階級視為“草莽”“無能”“不肖”了。尤其是寶玉不時說出“癡心邪說”,凡讀書上進(jìn)的叫做“祿蠹”,說“那些個須眉濁物只知道‘文死諫’‘武死戰(zhàn)’這二死是大丈夫死名死節(jié),究竟何如不死的好”,“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義”之類的“瘋話”,更是背離了封建禮教的教義,自然就于國于家無望,成為不肖男兒了。所以世人從封建傳統(tǒng)道德的角度出發(fā),必然對其嘲諷,認(rèn)為他離經(jīng)叛道的行為是“愚頑”“偏僻”“乖張”,是“癡”“瘋”“呆”了。
但賈寶玉其實是有才情的,警幻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穎慧”,他為晴雯寫《芙蓉女兒誄》,他吟唱《相思曲》,他給大觀園題匾,都展示了其才情。只是寶玉癡迷的是《西廂記》《牡丹亭》之類的雜書,這些恰是封建禮教不容許的,他卻時常偷看這類書,視為珍寶。
賈寶玉個性之“癡”在世人眼中似傻如狂,愚頑乖僻,即指其厭惡封建知識分子的仕宦道路,對“文死諫、武死戰(zhàn)”的所謂“大丈夫名節(jié)”的不屑,以及對“男尊女卑”封建道德觀念的反叛等等??傊?,寶玉身上既體現(xiàn)出封建統(tǒng)治階層的紈绔子弟習(xí)氣,又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進(jìn)行大膽挑戰(zhàn)與批判,“那管世人誹謗”,則是對他倔強的叛逆性格的頌揚。但是,賈寶玉畢竟是貴族公子,當(dāng)他賴以生存的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巨大改變,家道中落后,他無力承擔(dān)振興賈府的重?fù)?dān),必然是“貧窮難耐凄涼”了。
賈寶玉的言行舉止在行事中也體現(xiàn)其“癡”,并在癡中見狂。第3回里王夫人說寶玉“嘴里一時甜言蜜語,一時有天無日,瘋瘋傻傻”。此回敘寫寶玉第一次見到黛玉,在得知黛玉沒有玉后,“登時發(fā)作起狂病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罵道:‘什么罕物!人的高下不識,還說靈不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边€滿面淚痕泣道:“家里的姐姐妹妹都沒有,單我有,如今來了這個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可知這不是個好東西?!睂氂裼挚抻拄[又摔玉,不僅體現(xiàn)出作為貴族公子的任性妄為、性格乖僻,更為重要的是展示了寶玉對人人稀罕的通靈寶玉的無視,他想抗?fàn)幣c眾人“不一樣”的地位,不稀罕自己的特殊待遇。他的這一番言行從癡中可見狂。
賈寶玉的行事還從癡中見呆。在第35回中,玉釧兒把湯潑到寶玉手上,“寶玉自己燙了手,倒不覺的,只管問玉釧兒‘燙了那里了?疼不疼?’玉釧兒和眾人都笑了。玉釧兒道:‘你自己燙了,只管問我?!瘜氂衤犃?,方覺自己燙了?!睂氂襁@一言行在別人眼中是呆是傻,后面兩個婆子因此談?wù)搶氂?,一個道:“怪道有人說他們家寶玉是相貌好,里頭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競有些呆氣。他自己燙了手,倒問別人疼不疼,這可不是呆子?”另一個道:“聽見他家里許多人抱怨,千真萬真的有些呆氣。大雨淋的水雞似的,他反告訴別人:‘下雨了,快避雨去?!阏f可笑不可笑?”其實是因?qū)氂裥睦锵阮櫮顒e人,忘了自己,才被別人認(rèn)為是呆氣傻氣,所以寶玉之“癡”在行事中是與呆傻密切聯(lián)系的,而從這呆傻正可看出寶玉個性的善良。
賈寶玉行事中的癡還透出迂。第23回,寶玉看了《會真記》,正看到“落紅成陣”,桃花飄飛,落得滿身滿書滿地都是花片。寶玉兜了那些花瓣,抖在池內(nèi)。這番情景想來是帶些凄涼傷感情調(diào)的,寶玉作為一男子,心思如此深細(xì),不忍桃花無處安身,竟將花瓣兜來隨了流水??梢妼氂駪汛褐?,這一行為不免讓人覺得木迂。因而之后在黛玉葬花中,他聽到黛玉的《葬花詞》,“不覺癡倒”,極大地悲慟一回。
寶玉在第28回黛玉葬花中悲慟地思量著:“試想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寧不心碎腸斷!既黛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推之于他人,如寶釵、香菱、襲人等,亦可到無可尋覓之時矣。寶釵等終歸無可尋覓之時,則自己又安在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則斯處、斯園、斯花、斯柳,又不知當(dāng)屬誰姓矣!”此番情景,當(dāng)是以花喻人,花之飄零正是紅樓佳人慘遭壓抑、損害后的象征性毀滅寫照。寶玉由花及人,由花落而見人亡,想到黛玉之命猶如“花落人亡”,而寶釵、香菱、襲人等將來又終歸何處?這般悲傷觸景傷情,令寶玉幾乎無法承受,由是強烈地生發(fā)出一種“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凄楚感受,從中體現(xiàn)了寶玉脆弱而富有同情心的情感,尤其是對知己佳人的關(guān)注與焦慮,他的這一悲思也成了紅樓佳人讖語式的寫照。后來,金釧兒跳井、尤二姐吞金、晴雯身亡等等,悲慘結(jié)局令人嘆惋。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道:“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lǐng)會之者,獨寶玉而已。”[3]145
寶玉見葬花落淚,真乃癡行。作品借林黛玉之思點明兩人都是癡人。黛玉聽到山坡上也有悲聲,心下想到:“人人都笑我有癡病,難道還有一個癡子不成?”抬頭一看,正是寶玉。看來,寶黛兩人皆為癡人,尤其是寶玉在行事中更突顯“癡”的特點。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寶玉亦漸長,于外昵秦鐘、蔣玉函,歸則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侍兒如襲人、晴雯、平兒、紫鵑輩之間,昵而敬之,恐拂其意,愛博而心勞,而憂患亦日甚矣?!盵3]144“昵而敬之”“愛博而心勞”是寶玉待人之“癡”的重要特征:對待身邊的年青女性親近而不猥褻,愛慕而不狎邪,博愛群芳而心力勞乏。周汝昌指出情是《紅樓夢》的特殊意義和價值,情是曹雪芹一生永遠(yuǎn)最最不能忘掉的一個根本,一個核心。這個情是真情,不僅僅局限于男歡女愛,是融合親情、憐惜、愛戀在一起的情。所以,周汝昌說此情是“施予的、忘己的、高尚的”,賈寶玉身上突顯了這一“情”字,并與“癡”緊聯(lián),即為“癡情”。
寶玉的“癡情”具體表現(xiàn)為對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年青女子的憐惜。值得肯定的是寶玉對女子的這份“癡情”不是富家公子的泛愛玩弄、朝三暮四、挑逗戲耍,而是平等相待、真心實意。
首先,寶玉身上的“癡情”最打動人心、最難能可貴的是他能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女性,進(jìn)而表現(xiàn)為親近與憐愛。正如寶玉的癡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得濁臭逼人”,“料定天地靈淑之氣,只鐘于女子,男兒們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在寶玉的眼中女子似水,自然就對女子多了些柔情與憐惜,而且寶玉對待女子的態(tài)度是不分階層高下與地位尊卑的,只要是他看得順眼的,他都給予關(guān)心與憐愛。
對待地位相近的小姐們,寶玉是憐愛有加,細(xì)心體貼。黛玉從小體弱多病,寶玉時常探望關(guān)懷。見黛玉飯后就睡,擔(dān)心她“睡出來的病大”,就給她解悶,恐黛玉飯后貪眠,存了食,或夜間走了困。寶釵來談笑后,黛玉不睡了,寶玉“自己才放了心”;寶釵在家養(yǎng)病,寶玉親去探望,噓寒問暖;湘云睡覺不蓋好被子,膀子撂于被外,寶玉一面嘆息她睡覺不老實,一面輕輕地替她蓋上。對待地位低下的丫頭們,寶玉也是關(guān)懷備至。晴雯貼字貼了半日,把手凍僵了,寶玉說“你手冷,我替你握著”,替晴雯焐手;襲人喜吃糖蒸酥酪,他就想著留與襲人;麝月頭癢,寶玉替她篦頭。
凡此種種,可見寶玉對看得順眼的小姐、夫人、丫頭們,都以平等友愛之心待之,只分關(guān)系親疏,不分地位尊卑。這份“癡情”源自寶玉天性中的關(guān)注,可解為“癡迷”“醉心”,恰與其“最喜在內(nèi)幃廝混”的個性相符。
其次,寶玉眼中的女子是嬌柔的、詩意的、動人的,是不忍損害的,所以寶玉對女子的“癡情”還體現(xiàn)為“真”與“純”,即是真心實意,純真率性,心無雜念,不涉私欲,不涉功利,既不強求女子以身相許,也不要求女子以名利相報,而是完全憑任一己至真性情關(guān)懷女子。尤其是對待被損害的女性,更體現(xiàn)其“癡”中的純真率性,甚至是不顧一切的坦誠真摯。
第33回中金釧兒含羞自盡后,寶玉內(nèi)心充滿了愧疚,五內(nèi)摧傷:“恨不得此時也身亡命殞,跟了金釧兒去”。第43回王熙鳳過生日,寶玉也要穿素衣,焚香施禮,祭奠金釧兒,只因為這日是金釧兒生日。晴雯被罵為“狐貍精”,抱屈夭風(fēng)流,寶玉為她作《芙蓉女兒誄》,將誄文掛于芙蓉枝上,泣涕而念,嘆其命薄,誄文情真意切,正是落得個“多情公子空牽念”。可縱然是空牽念,寶玉也要在這些女子抱怨而逝后,盡自己所能去祭奠去懷念,其任性執(zhí)著的懷念亦證明了寶玉“癡情”的真誠。
寶玉的“癡情”不僅真誠純真,還隱含著善良。平兒受了委屈,寶玉可憐她既受賈璉之俗又受鳳姐之威,讓她換身衣服,梳頭搽粉,在平兒前稍盡片心,為平兒傷感;秦氏病重說著未必熬得過年去的話,寶玉聽了“如萬箭攢心,那眼淚不覺流下來了”。
第28回中,寶玉吟唱的《相思曲》正是憐惜女子的率性表達(dá):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wěn)紗窗風(fēng)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滿喉,瞧不盡鏡里花容瘦。展不開的眉頭,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寶玉在此曲中道盡女子纏綿悠長、凄涼愁苦的相思之情,愛之深則情之切,情之切而念之憂,寶玉為女性發(fā)聲,似為女性悲情的代言人,也正體現(xiàn)出寶玉對女性的真誠關(guān)懷、善良以待。
再次,寶玉對女子的“癡情”顯露著愚鈍,即使被哄騙,也信以為真。第19回中,襲人以家人為其贖身之論騙說寶玉,寶玉信以為真,“淚痕滿面”,真是有點愚笨。之后襲人便以讓寶玉改掉三件事作為不離開賈府的條件,寶玉當(dāng)即表示:“好姐姐,好親姐姐!別說兩三件,就是兩三百件我也依的。只求你們同看著我,守著我……”由此可見,寶玉對關(guān)系親密的女子有著足夠的信任與依賴,而因為這份信任與依賴非常深重,所以寶玉對這些女子的捉弄、哄騙也是深信不疑,在表現(xiàn)“癡情”的同時體現(xiàn)了少許愚鈍。
從賈寶玉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身邊年青女性來看,體現(xiàn)了其親近友善、真誠善良的關(guān)愛之情,還帶有討好依賴的成分。誠然,這應(yīng)是源于寶玉單純真摯的個性性情,但同時也表明了他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反叛,希望建立真誠友好的人際關(guān)系。
在封建時代,男子有三妻四妾實屬正常,縱觀賈府里的男子亦多風(fēng)流下作之徒,追求赤裸裸的性欲,難見真情,而寶玉卻是癡情種的代表人物。寶玉癡情的專一性即體現(xiàn)在對黛玉的愛情是真摯而深情的。寶黛兩人從小耳鬢廝磨,青梅竹馬,但真正產(chǎn)生愛情的情愫是源于兩人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志同道合。
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一方面,兩人不遵從封建禮教,不恪守封建道德。寶黛兩人天性喜歡自由,皆不喜仕途經(jīng)濟(jì),黛玉自幼從不勸說寶玉立身揚名,所以寶玉“深敬黛玉”。而寶釵見機(jī)勸導(dǎo),寶玉就生氣起來:“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女子,也學(xué)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這總是前人無故生事,立意造言,原為引導(dǎo)后世的須眉濁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瓊閨繡閣中亦染此風(fēng),真真有負(fù)天地鐘靈毓秀之德!”(第36回)可見,寶玉與黛玉在名利方面的觀念是一致的,而與寶釵大相徑庭。
寶黛兩人還喜歡看被封建禮教視為“淫詞艷曲”的《會真記》。在第23回中,寶玉偷看《會真記》,黛玉發(fā)現(xiàn)了接來看,“從頭看去,越看越愛”,寶玉還打趣黛玉道“我就是個‘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城傾國的貌’?!倍鴮氣O恪守封建禮教,訓(xùn)導(dǎo)黛玉要看正經(jīng)書,“最怕見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由此可見,黛玉是封建禮教的叛逆者,而寶釵是封建禮教下的淑女。
寶黛兩人天性中都有詩人的敏感,所以連傷春悲秋之情都是類似的?!都t樓夢》中出現(xiàn)的葬花情節(jié),都是由寶黛兩人完成的。有一次是寶玉兜花抖落池塘,一次是黛玉掩埋殘花落瓣,兩次葬花都引發(fā)相同的愁思情愫,正所謂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說寶玉在年齡逐漸長大后,出于志同道合的原因,慢慢傾向于喜歡黛玉而非寶釵了。
另一方面,還表現(xiàn)在追求自由愛情與婚姻。寶玉企盼的是基于志同道合基礎(chǔ)上的與黛玉的木石姻緣,而不是與寶釵的金玉姻緣。金玉姻緣就像是魔咒壓在他身上,他努力反抗。所以他在夢中喊罵:“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第36回)寶玉聽了黛玉嘲諷張道士的“好姻緣”,“便賭氣向頸上摘下‘通靈玉’來,咬咬牙,狠命往地下一摔”,摔不破,又找東西來砸,嚇得黛玉又哭又吐,鬧了一大場,連賈母也驚動了。兩人這番打鬧正如賈母所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兩人聽了這話,好似參禪一般,細(xì)細(xì)咀嚼后,“一個在瀟湘館臨風(fēng)灑淚,一個在怡紅院對月長吁”。(第29回)其實這次摔玉,寶玉要砸掉象征金玉姻緣的通靈寶玉,就是要掙脫捆綁在自己身上的封建枷鎖,不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而是追求相愛相知的自由愛情與婚姻。
寶玉對黛玉的癡情逐漸執(zhí)著深沉,摔玉事件后在第32回終于向黛玉表白“你放心”,還誤把襲人當(dāng)作黛玉,說了一番癡話:“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日我膽大說出來,死也甘心!……睡到夢里也忘不了你!”這一表白真正展示了寶玉內(nèi)心深處對黛玉的喜愛。在第57回中紫鵑試探他的真心,謊騙說黛玉要回家去,寶玉聽后的反應(yīng)可看出其對黛玉用情至深,幾近狂矣。寶玉“如頭頂上響了一個焦雷一般”,回房后呆呆的,眼珠直了,口角流水不自覺,連掐他人中也不覺疼,真?zhèn)€是嚇傻了嚇呆了。聽有姓林的來,便滿床鬧起來,說:“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們來了,快打出去罷!”哭道:“憑他是誰,除了林妹妹,都不許姓林的!”寶玉又哭又鬧,睡去也從夢中驚醒,盡顯狂態(tài),其對黛玉之癡盡可體現(xiàn)。
周汝昌指出賈寶玉經(jīng)歷了三大歷程:“一曰:禪悟;二曰:道悟;三曰:情悟”,“情悟”就是寶玉在梨香院看到齡官和賈薔的那一番情景后的感悟。第30回寫寶玉看到齡官在土上畫了上千個“薔”字,看癡了,心想這個女子有大心事。第36回寫了寶玉讓齡官唱曲,被齡官拒絕。后見賈薔弄來雀兒給齡官解悶,齡官和賈薔斗嘴,寶玉“不覺癡了,這才領(lǐng)會過畫‘薔’的深意”,癡癡回到怡紅院中,“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嘆息不知將來葬他灑淚的人是誰。經(jīng)歷此事后,這位貴族公子終于明白各人有各人的情緣,不能勉強,即是分定。這似乎預(yù)示著他與黛玉的情緣也是上天安排,命中注定。
賈寶玉作為《紅樓夢》的核心人物,“癡”不僅是其個性品格的表現(xiàn),還是其情感深摯的展示,不僅體現(xiàn)其呆傻乖僻,也體現(xiàn)其善良真純?!都t樓夢》的重要價值意義在于作者曹雪芹首次提出了真善美這個大主題,然后又寫出了真善美慘遭歪曲、破壞、毀滅的命運。寶玉之“癡”可視為體現(xiàn)真善美的一個縮影,他為世間癡兒郎,其“癡”或為狂,或為呆,或為迂,或為瘋,種種行事,皆牽于情,情動于衷,癡情絕戀,成就其為紅樓大觀園中最為鮮活、最為生動的人物形象。
①文中所引相關(guān)《紅樓夢》文本內(nèi)容均出自曹雪芹,高鶚《紅樓夢》,中華書局2015年版.
②根據(jù)啟功等整理的《紅樓夢》校注本中的回目統(tǒng)計,此本以北京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所藏程甲本為底本。
[1] 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900.
[2]黃庭堅.小山詞: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1.
[3]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中華書局,2010.
It is the man with infatuation who shows the true and pure love in the world:A discussion on Jia Baoyu's ‘infatuation’
WU Weiwei
( School of Humanities,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 561000, Guizhou, China )
‘Infatuation’ is a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Jia Baoyu's image, which is intermingled with madness, dementia, foolishness, pedantry, eccentricity and peculiarity. Although the above-mentioned features can be seen in the ‘infatuation’, it also bears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nature, reality, purity and desirelessness. Those features of ‘infatuation’ are fully demonstrated in his personality, the way to treat people and deal with things, and his love experience.
Jia Baoyu, infatuation, personality, action, emotion
2018-09-05
2017年貴州省教育廳一流課程建設(shè)項目“中國古代文學(xué)”(黔教高發(fā)[158]號)。
伍微微(1976-),女,貴州普定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地方文化。
I207.411
A
1673-9639 (2018) 11-0077-06
(責(zé)任編輯 郭玲珍)(責(zé)任校對 肖 峰)(英文編輯 何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