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虹 司強
關鍵字: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體質健康干預;策略
為了更好的給予大學生體質健康評價,指導他們科學合理的鍛煉,全面增強學生體質,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于2014年4月印發(fā)了《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評價辦法》等3個文件的通知,要求各級學校按要求執(zhí)行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再通過反饋系統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指導并培養(yǎng)自覺鍛煉的習慣,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觀念,同時學校也能有針對性的因地制宜的開展一系列體育教學,減少盲目和不作為,積極引導學生課外鍛煉活動。本文通過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開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以下稱新《標準》)的現狀以及我校學生的體質特征和體質健康現狀加以分析,進而提出提升我校新《標準》實施質量的對策和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策略,為我校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2014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測試和上報工作的通知,該新《標準》在一些項目上做出調整,將高校體質測試項目由原來的5項增加到了7項,以此更客觀的反映學生的身體素質。通知要求《標準》自發(fā)布之日起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實施,并開展覆蓋本校全體學生的《標準》測試和數據上報工作。目前我校每年均按照上述通知精神全面實施新《標準》,積極開展了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以下簡稱“體質測試”)是國家對青年學生身體素質的綜合考評,用來衡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鼓勵學生積極鍛煉身體,實現德智體能的全面發(fā)展。但仔細梳理近幾年我校《標準》的實施工作發(fā)現,我校每年都相應國家教育部的號召,積極有效的做好每年一次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并準時向上級匯報。對于《標準》的實施工作僅僅停留在了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與數據整理上,表面上雖然完成了國家規(guī)定的大學生體質標準,但實質上是沒有真正達到國家實施《標準》的目的——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這種重視測試數據而忽略建立體質健康測試評價反饋機制與新《標準》的目的就大相徑庭。
高校認真落實“中發(fā)[ 2007] 7號”文件精神,切實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是引導學生培養(yǎng)積極生活方式,實現學生體質健康長遠發(fā)展。近年來我校在實施新《標準》過程中,其工作重點都放在了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評價方面,而沒有相應的后續(xù)如成績等反饋學生的服務。學生只是每年例行測試,學生無從知道自己的體質測試成績,也不可能對每年的成績進行對比,不清楚自己的成績如何,更不知道自己的體質健康狀況。更嚴重的是每年在測試結束連一些簡單的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分析與建議都沒有,缺少測試后相應的服務工作。
新《標準》的實施,基本上停留在政策制度層面,僅僅是相關的體育部門和領導在“自我陶醉”測試的重要性,而不重視對學生實施《標準》的宣傳、教育,導致學生對《標準》的實施近乎一無所知,也不清楚《標準》的實施意義。學生不了解《標準》的內容,不清楚測試的目的和意義。在思想上未能引起足夠重視,測試態(tài)度不端正。測試前不做準備活動,測試時穿著牛仔褲、皮鞋,不盡力,敷衍了事,直接造成測試結果的不能反映個人最好成績。學生對體質測試標準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只是跟風似的在每年通知測試的時間段去“例行公事”。大多數抱著及格萬歲的心態(tài),應付測試,并不積極主動去鍛煉身體。也有少部分學生把它當成了考試,全力以赴甚至超過了自己的能力范圍的極限去拼命測試,導致測試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身體方面的傷害。不少學生對體質測試的各項測試規(guī)則、注意事項不以為然,敷衍測試,不顧教師所強調的注意要點,所以經常在短距離的測試中出現學生一啟動就栽跟頭、摔倒,在長距離的測試中暈厥、休克等情況。更有不少學生缺乏體育運動常識,如在不做任何準備活動的情況下就直接參加測試,跑步結束后就立即停下來或蹲下、喝涼水,如此種種的做法很容易導致各種身體不適、嘔吐、休克等癥狀,同時對大腦、心臟、肌體都會造成很大的損害。
另外,測試組織者對學生的健康狀況和學生的過往病史不夠了解,沒有建立一個全面的學生健康檔案,對有些本應該申請免測的“亞健康”學生仍允許參加測試,導致測試過程中、以及測試結束時這些“亞健康”的學生幾乎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或病情加重,如此以往將會對這些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二次傷害。
教育部《標準》實施的目的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整體提升,實施的重點是體質健康測試成績低于60分的體質弱勢學生群體,而實施的關鍵在于能否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改變他們的體質弱勢現狀。近年來我校在實施新《標準》過程中,其工作重點只放在了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評價方面,缺乏有效的體質健康咨詢指導和體質健康危險因素運動干預工作。學校并沒有針對不及格的學生進行專門的課內、外體育鍛煉指導,沒有與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有機結合起來。補測也是出于湊齊成績上報的人數而并沒有起到促進學生鍛煉的目的。
人是測試管理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首先,要建立一個學習型的組織機構,成立專門的體質健康檢測中心;其次,要進行合理的人員配備。人員固定后要進行測前培訓、測后反思總結。在測試過程中要加強教師對測試現場的監(jiān)督和控制,以便測試成績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學生作為測試的主體、相關利益的最大關系人對測試工作認識不足,學生不了解《標準》的內容,不清楚測試的目的和意義。未能在思想上引起應有的重視,導致測試態(tài)度不端正,敷衍測試。因此,在測試前關于《標準》實施的宣傳就顯得尤其重要了。《標準》實施的宣傳教育是測試組織與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只有獲得全校師生員工的支持與配合,才能圓滿完成測試任務。
測試工作要加強對信息的重視程度,充分利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儲、反饋等環(huán)節(jié)去收集數據并充分利用由數據產生的信息,來指導、督促學生自覺的進行科學體育鍛煉。
2.3.1 數據上報結束后,為了讓以后的測試工作能夠更好地完成,須對之前的測試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肯定已經取得的成績,集思廣益,提煉經驗,指出應汲取的教訓,提出改進措施,明確以后努力的方向。
2.3.2 學校應在測試后及時將測試結果反饋給學生,充分利用評價的激勵功能,讓學生根據當下體質健康測試數據反映出的問題,選擇科學合理的體質健康促進措施,有針對性的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從而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
我國的學生體質健康測評制度在不同時期經歷了不同的演變和發(fā)展,測試制度及辦法的完善離不開科學研究工作。為了更好的將《標準》實施貫徹落實好,真正促進學生體質健康,那么在每年的測試工作結束后,應該根據師資隊伍的研究能力,在“健康中國”大背景下積極開展體質健康測試以及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等領域的相關科學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利用每學年的第一次體育課集中講解《標準》測試的內容、實施的意義和目的、測試時注意事項、應試方法,提高自身的體質健康水平應從哪些方面入手,比如科學的體育運動、合理的營養(yǎng)膳食、健康的作息以及行為習慣等。
每年測試結束,通過教務管理系統及時反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質健康水平,并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占學年體育課成績評定的30%,體質測試優(yōu)秀的學生頒發(fā)榮譽證書,體質測試成績不及格國家獎學金評定一票否決。
運用運動處方指導大學生體育運動鍛煉是增強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快速提高的有效途徑。在新《標準》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師根據大學生的測試結果,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普適性強的體育鍛煉運動處方,采用運動處方模式,指導大學生的體育課程教學及課外體育運動鍛煉,從而增強學生體質健康。
新《標準》的最終目的是從根本上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然而在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忽視體質弱勢學生群體,擔心在測試中出現安全隱患而忽視對他們的關注。因此,在實施新《標準》的過程中要不失時機的通過健康咨詢指導和體質健康干預服務等有效的干預措施去改變學生體質弱勢現狀,指導學生培養(yǎng)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協助學生最終提高其體質健康水平,是學校認真落實“中發(fā)[2007]7號”文件精神、《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評價辦法》、《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切實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