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寧波大學, 浙江 寧波 315211]
人生一線,恰如風箏,動蕩的時代里,每個人都如“北鳶”,漂浮在空中,搖擺不定,也許“命懸一線”,也許“一線生機”。葛亮把日常精微與文學傳統(tǒng)結(jié)合在一起,描寫出那個時代的空闊與豐盛,于個人的動靜之辯,如飛鳥擊空,斷水無痕。如陳思和在序言中所說:“這又是一部向《紅樓夢》致敬的當代小說。”我們讀此書時對于這樣的說法也有強烈的感受,《北鳶》與林語堂的《京華煙云》酷似,演奏的都是一曲《紅樓夢》縮影式的長歌,但它們又各有千秋。小說名之“北鳶”,來源于曹雪芹的《南鷂北鳶考工志》篇;小說的寫法與《紅樓夢》相呼應(yīng),真實的歷史悼亡隱去后滿腔心事托付于一派假語村言;小說中的人物大多也帶有《紅樓夢》中人物的影子。本文要議的便是其中的一個人物——馮仁玨。
馮家四房的二小姐馮仁玨作為小說女主仁楨的姐姐,戲份不多,但她留給我們的印象頗深。她的性格、思想和言行,總會讓我們不自覺地聯(lián)想到《紅樓夢》中的一位奇女子,那就是探春。雖然處在截然不同的時代,但兩個女性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卻出現(xiàn)了不約而同的呼應(yīng)。
在出身上,仁玨比庶出的探春還要差幾分,她是父親與戲子言秋凰的私生女,但她卻比探春要幸運,實為私生,名為嫡出。探春雖貴為賈府三小姐,卻所有人都知道她的生母只是個姨娘,探春不得不比別人多一份心,她表面上疏遠生母,在大家庭中憑著一份謹慎和機智獲得王夫人的信任,活得著實是累。但仁玨便不一樣,父親馮明煥把未足月出生的仁玨抱回家后,心善的妻子將她視為己出,撫養(yǎng)成人。家中的人大多不知曉仁玨的身世真相,許多年來也從未有人提及,四夫人將她捧在手心上,因此仁玨的生活里沒有探春的小心翼翼。但她和探春一樣擁有自卑,不過等到這種因出身而帶來的自卑到來之時仁玨已是成年的姑娘,言秋凰寫給父親的書信讓她無意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然而這份自卑卻無人察覺。在街上看到言秋凰時她的第一反應(yīng)是想要逃離,在妹妹的拉拽下靠近父親和言秋凰,無法避免的碰面,仁玨昂一下頭,將眼光偏到一邊去,許是她難以接受自己竟是私生子,無法正視生母,于是她用僅有的自尊來掩蓋內(nèi)心的自卑。而探春呢?探春則是靠自強提高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來掩蓋內(nèi)心的自卑,探春的自卑誰都知道,她想要自強的心誰都知道,而仁玨的自卑外人看不見,唯有自己深埋在心,不敢與他人述說,她的自卑隨著玉麒麟和范逸美的離去終成為秘密。
探春居住的秋爽齋一切文房藝品高雅且大氣,書中寫道:“探春素喜闊朗,屋子并不曾隔斷,書桌上磊著各種名人書法,數(shù)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nèi)插的筆如樹林一般?!笨梢娞酱盒摒B(yǎng)有素且擅長書法。仁玨與探春一樣喜愛書法,有自己的一方成就,她自小與人不同,別人寫顏柳,她卻練歐陽詢,說是取其險絕。《九成宮醴泉銘》《化度寺塔銘》她寫得熟透,十三歲臨歐陽公八旬所書《虞恭公碑》,風姿虬然,幾可亂真。十五歲,仁玨卻改弦更張,練起了趙孟頫。依她的說法,“趙書《膽巴碑》,姿媚婀娜為其表,用筆之剛勁,在乎其中。正合當世女子應(yīng)有的性情”。都說字如其人,可見仁玨身為一個女子但內(nèi)心卻剛勁有力,她的剛勁就如她的筆法一樣,在乎其中。
用“滿腹詩書”來形容兩個女子,實不為過?!都t樓夢》中的女子大多才華橫溢,探春更是不必說。“風庭月榭惜未宴集詩人; 簾杏溪桃,或可醉飛吟盞。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須眉,不教雅會東山,讓余脂粉耶?”可見其人才人品。在后來的“菊花詩會”上她又以一首《簪菊》讓人嘆服。至于仁玨,在仁楨之前,她是家里唯一的大學生,自是長期浸染于詩書之中,稱一聲才女,絕不為過。加之,接受過新式教育的仁玨,身上帶有新時代的朝氣,她反感家里的傳統(tǒng)禮俗,在許多問題上總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仁玨和探春骨子里都有一分男兒色。書中寫仁玨的大姨對她的印象:“人是聰穎的,但脾氣不算柔和,待人接物上總有些生硬,像極了她的小名‘蠻蠻’?!彼矣诤图依锏拈L輩三叔馮明耀叫板,說些激進的話,憋得三叔心里不滿卻又啞口無言;她敢于打破封建,自由戀愛;她敢于奉獻,心系國家。探春自是不必說,就她“玫瑰花”的諢名便知她是個“帶刺扎人”的性格。
探春在賈府中可算是一位巾幗英雄,探春跟趙姨娘爭吵時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走得出去,我早就走了,立出一番事業(yè)來,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探春的志向遠大,同時她也是個頗有能力的女子。賈府眾女兒中,探春的領(lǐng)導能力最高,王熙鳳病倒后,探春三人替王熙鳳臨時管家,她廢除了賈府多年累積的弊病,實施“收稅”法,“改造”大觀園。但由于當時賈府的實際情況,她的改革最終成果并不大,但不難看出探春確實是一個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探春救家,仁玨救的卻是國,最后,她竟然參加了革命。她燒傷自己從夏目醫(yī)生那騙來盤尼西林支持共產(chǎn)黨作戰(zhàn),她安排仁楨為她傳遞錢財物件,為得到更多的經(jīng)濟支援欺騙大姐要還清債務(wù)才能嫁到表哥家。在抗日戰(zhàn)爭中,她沒有如文笙奔赴戰(zhàn)場,但她用她的方式,以一名地下共產(chǎn)黨的身份為革命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仁玨的最后一次出場,讓人印象最深刻:“仁玨將那條紅毛褲撿起來,撣了撣灰,很仔細地疊好,放進殘破的包袱里,打上一個結(jié)。她將包袱挎在了手肘上,對和田說,走吧?!蹦且豢蹋睦潇o和淡定全部寫在臉上,她的神情令人意外,也令人沮喪。她能夠勇敢地從一個封建大家庭里走出來,默默地為抗戰(zhàn)付出,她就是巾幗。
另外,仁玨的身上具備一種探春所沒有的“敢作敢為”,同時她擁有探春所沒有的愛情經(jīng)歷。她接受新思想新教育,在很多事情上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仁玨和表哥青梅竹馬卻被姨媽阻撓,從此她自我放逐,她明知自己后來跟了同學端木康,是有些自暴自棄??伤滩蛔。粸檫@個男人除去眉眼間的紈绔氣,很有幾分像那個和自己一塊長大的表哥,可見她對表哥的用情至深。仁玨的第二個愛情對象是仁楨的老師范逸美,仁玨愛上了這個性格爽利的同性好友,與她變成了“生者可以死”的情之至者。與逸美的同性之愛,無疑是仁玨人生的一大亮點,也是改變她命運的一大轉(zhuǎn)折。
賈寶玉在太虛幻境中看到關(guān)于探春的詩為:“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逼渲杏袌D為“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狀 ”。第二十二回元宵家宴時,賈母命姑娘們作燈謎娛樂,探春的燈謎“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一則,謎底指的正是風箏?!叭悍奸_夜宴”時“必得貴婿”的杏花也暗喻著探春遠嫁海外的結(jié)局。比起大觀園中其他女兒,探春的結(jié)局算是最好的,但她遠嫁海疆,骨肉分離,也是命運的悲哀。遠嫁的探春自是父親政治權(quán)力交易中的犧牲品,由不得自己,探春的命運結(jié)局就像她手中斷了線的風箏,飄搖而去。除此之外,風箏的寓意也值得深思,風箏飛得越高,跌得越重,也有可能暗說探春只有遠嫁且好景不長的悲劇結(jié)局。
仁玨的命運也恰好應(yīng)了“北鳶”的“命懸一線”,那根牽著她的線始終是斷了,她沒有看到那“一線生機”,但她卻親手參與編織了這“一線生機”。關(guān)于她的結(jié)局,后來人們聽聞,在和田來過馮家的當天夜里,馮家的二小姐馮仁玨,在城郊榆園的日軍看守所里,吞下了一把縫衣針自殺。這個堅強勇敢、大義凜然的革命女子用一種極為殘酷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犧牲后的仁玨被葬在了馮家陵園的邊上,一個小土堆,沒有墓碑,孤零零的。在動蕩的年代里,為革命為自由而犧牲的戰(zhàn)士成千上萬,革命的成功離不開他們的犧牲。在無數(shù)個抗戰(zhàn)英雄中,有無數(shù)個像馮仁玨一樣的地下戰(zhàn)士,是真正的女中豪杰。由此可見,仁玨的命運和探春一樣,就像斷了線的風箏,飄搖而去,只是形式有所不同。
小說對《紅樓夢》的致敬是無處不在的。從結(jié)構(gòu)、語言到人物的塑造,無不見出作者對《紅樓夢》的鐘愛。仁玨和探春,這兩個“巾幗不讓須眉”的奇女子,在家國有難之時,有勇有謀,敢于奉獻,敢于犧牲。所以,誰說巾幗不如須眉?誰又說紅妝難勝武裝?
(感謝周春英老師的指導)